资讯 | 中日学者研讨妖怪学与古人的疾病观





3月8日,第二届“中日妖怪研究讨论会”在线上举行。本届会议由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民俗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中日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中国民俗学学会会长叶涛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名誉教授小松和彦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副所长瀧井一博教授为会议致辞、总结。 


《山海经》


讨论会第一单元围绕妖怪与疫情、古人的疾病观展开。日本福井县文书馆的长野荣俊馆员就新冠疫情蔓延期间突然“翻红”的预言兽“AMABIE”进行了发言。关于“AMABIE”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江户后期,为三足异兽,预言未来六年之事。此后,与“AMABIE”类似的有预言能力的三足预言妖怪次第出现。其中与“AMABIE”最为相似的是“AMABIKO”,此妖怪面部与猿猴相似但只有三足。长野荣俊认为,“AMABIKO”中的“KO”的古日语写法被误认为“E”的古日语写法,因此“AMABIE”是“AMABIKO”的一种发展类型。

上海大学的黄景春教授再现了中国古代对传染病的认识及方法,特别是“注病”。古代中国人对于瘟疫的认识多从阴阳五行、鬼神的观念加以理解,认为瘟疫的流行是阴阳失调、五行失序、邪气侵体造成的。因此诞生了许多驱除疫病的方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举行“傩”仪式。在治疗疫病的过程中,有道教因素的参与,因此形成了“巫医一体”的特色。

日本兵库县立历史博物馆的学艺课长香川雅信细致梳理了日本妖怪研究的思想史变迁。日本中世之前对于妖怪的认识是阴阳寮中的神官等上层阶级对于妖怪的诠释,多从知识层面进行解释,认为是神佛的启示。到了当代,学者小松和彦认为妖怪学实则为人间学,通过对妖怪的研究探求人们精神中被隐藏、被封闭的世界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谭佳从考古材料、文献、实地调查等途经入手,考察了中国神怪形象的演变、发展及现状。她还以日本妖怪研究为比较对象,认为日本妖怪学研究是思想上的“脱亚入欧”,提出了通过中国神怪的演变可以窥探中华文明的特征即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的连续性。

在青年论坛报告部分,日本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宋丹丹从民俗学角度考察分析了日本岩石传说中的人化石传说、动物化石传说以及实物化石传说的特征,探讨了化石传说背后的岩石信仰。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的马云雷以关于扫帚的俗信为出发点,探讨疾病与治疗。马云雷使用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的俗信数据库筛选出有关于扫帚的俗信,并归纳总结了“扫帚+雷”“扫帚+厕所”的类型。

本次研讨会从图像、文史资料、实地考察等多方面探讨了妖怪与疫情之间的联系,从妖怪学的角度重新诠释了古今中外人们对于疫情的认识与思考,给在疫情蔓延当下的我们带来诸多的借鉴与反思。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羽 通讯员 宋丹丹)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2021-03-10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