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信息
作者:王姝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20-12
页数:419
ISBN:978-7-308-18852-4
一、内容简介
创刊于 1963 年 7 月的《故事会》,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1986年,《故事会》连续三年发行量居全国期刊之首,1985 年第 2期更是达到了 760 万册,创造了世界期刊单语种发行的最高纪录。1998 年以来,《故事会》发行量在全国近 1 万种期刊中,一直保持前五位。
对于《故事会》和其所开创的新故事文体,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新故事学科而言,相关的争议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未曾停歇。由传统民间故事发展而来的新故事兴衰沉浮的命运,折射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其集体性、口头性的民间文学特征也逐渐向大众文化嬗变。以故事类期刊代表《故事会》为研究对象,既可揭橥新故事与当代民间社会之间的互动,亦可重新梳理“民间”对于中国现当代学术思想史的重大意义。
二、作者简介
王姝,1976年生于江苏南通。文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之江青年社科学者、浙江省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当代文学与民间文化。著有《孙席珍评传》《多元哗变下的史诗性重构》等。主持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在《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科研成果多次获浙江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
三、目录
绪 论
上编 民间文学学术史视野中的新故事
第一章 学科史意义上的胡适《白话文学史》
第二章 走向民俗学的周作人民间文学理论及实践
第三章 郑振铎“俗文学派”研究
第四章 学科论争中的“改旧编新”
中编 《故事会》期刊史与新故事演进历程
第五章 “革命”与“民间”的双重烙印:《故事会》前史
第六章 “革命”与“日常”的消长:《革命故事会》
第七章 《故事会》复刊后的新故事理论探讨及其生产实践
第八章 新世纪之后的《故事会》
下编 新故事文本研究
第九章 新故事类型学分析
第十章 新的故事分类
结 论
后 记
四、后记
步入《故事会》研究,是自觉而又不自觉。说其自觉,我在五年前完成了对现当代文学历史叙事的研究之后,寻找新的学术增长点,探索新的学术领域时,自觉意识到“民间”这一学术话语落实到文学生产与批评实践上的复杂性,因而选择了《故事会》新故事作为研究对象。说其不自觉,当我真正开始《故事会》研究,翻开那一页页生动有趣、又让人掩卷沉思的新故事时,儿时的记忆扑面而来。对于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我来说,新时期复刊后的《故事会》新故事正是陪伴成长的枕边读物。也许在不自觉的童年记忆里,对于故事的痴迷,对于叙事的挚爱已经深深刻写在我的记忆里,一遇机缘便生根发芽了。
然而,从自觉、不自觉地选择《故事会》新故事为研究对象, 到真正深入到研究对象的内部,梳理民间学术话语与学科发展的历史变迁,《故事会》新故事的演进史程,分析概括新故事的故事类型与分类,遇到的困难不仅仅在于民间理论的复杂性,新故事文本数量之巨,更在于整个研究的原创性:所有用以研究新故事的理论都是在前辈学者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新故事文本内容,重新调适的结果。这也小小地实现了我的学术期待,即在中国文学的民间土壤之上,酝酿、发展出自己对于民间叙事的系统看法。
课题的完成必须感谢我的导师吴秀明教授对整个研究方向及时而又精准的指点,结对导师陈立旭教授对全书详尽的审读, 并提出了许多启发性的意见和建议。感谢同门詹玲和我一起对课题的深入讨论,学生王佳莺在我的指导下选择新世纪之后的《故事会》作为她的毕业论文选题,并做了基础资料与数据的整理工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面对这样一个长期以来被现当代文学正统学术所忽略的全新研究对象,既有着艰难的开拓,又充 满了探索的乐趣,这不就是选择学术为志业的意义所在吗?
王姝
2020年12月 杭州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经纶图书” 2021-02-03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