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马歇尔·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



作者: 马歇尔·麦克卢汉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工业人的民俗

原作名: The Mechanical Bride: Folklore of Industrial Man

译者: 何道宽

出版年: 2004-10

页数: 295

定价: 3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

ISBN: 9787300060248

内容简介:


《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是最早研究广告的学术专著,初版于1951年。有了这本《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麦克卢汉的现代大众传播最杰出、最风趣批评家的地位,就确立下来了。马歇尔·麦克卢汉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媒介理论家之一。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非凡的感知能力将他推上了国际舞台,使他成为信息时代的先知。

作者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20世纪的思想巨人。他一生勤于学问,拿了百个学位,写了十余种书 ,留下几百万珍贵的文字,代表作有《机器新娘》《理解媒介》《谷登堡星汉璀璨》等。他一生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从工科转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成为多伦多传播学派的旗手和主帅。他提出的“技术媒介决定论”“地球村”等理论,给人文学科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他的思想现在仍然对若干学科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媒介研究、现代艺术和符号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目录

目录  · · · · · ·

麦克卢汉自序

50周年版序

第1篇 报纸头版

第2篇 新闻嗅觉

第3篇 跳芭蕾舞的卢斯

第4篇 革命无恙

第5篇 深深的抚慰

第6篇 木偶麦卡锡

第7篇 豪华饭店里的圣贤

第8篇 听节目的自由

第9篇 时尚的书

第10篇 与杰斐逊把酒共欢

第11篇 犯罪无益

第12篇 技艺

第13篇 行政能力

第14篇 走向失败

第15篇 明白如话

第16篇 伟大的书

第17篇 盖洛普民意测验

第18篇 市场研究

第19篇 艾米丽·波斯特的礼仪

第20篇 男女合校

第21篇 贫穷的富人

第22篇 杰出男人

第23篇 讨人喜欢

第24篇 小阿布纳

第25篇  孤儿安妮

第26篇 抚养父亲

第27篇 金发焊妇

第28篇 无畏的眼神

第29篇 全身光鲜

第30篇 仰视儿子

第31篇 吸引眼球

第32篇 镜中女

第33篇 丈夫的选择

第34篇 使情绪波动的魔力

第35篇 淹死的人

第36篇 实验室的声音

第37篇 爱神装配线

第38篇 机器新娘

第39篇 超人

第40篇 人猿泰山

第41篇 作为静物照的尸体

第42篇 从达芬奇到福尔摩斯

第43篇 在家的第一顿早餐

第44篇 理解美国

第45篇 自由-美国风格

第46篇 可乐与美女

第47篇 鼓手美人

第48篇 丛林法则

第49篇 教育

第50篇 我是硬汉

第51篇 维持运转的代价

第52篇 杀死裁判

第53篇 我就是《人权法案》

第54篇 自恋的硬汉

第55篇 博加特英雄

第56篇 波莉安娜式的《读者文摘》

第57篇 漫画自有黄金屋

第58篇 瘦身曲线

第59篇 西部片与肥皂剧

译者后记


原文摘录

  “电影院是普通工人白日梦的心理诊所。”   ……广告商总是竭力进入并控制公众的无意识头脑,目的不是理解或表现这些头脑,而是为了利用公众的头脑以榨取利润。在这一点上,他们不像严肃的小说家。小说家进入书中人物的头脑,目的是要告诉读者,在人物看不见的头脑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广告商与好莱坞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竭力进入公众的头脑,以便把集体的梦幻强加在公众心灵的舞台上。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好莱坞与广告商都展示无意识的行为。那梦幻一个接一个地展开,直到现实与幻境可以互换而失去区别。广告商用色情的形象充斥我们意识清醒、宗旨明确、能够驾驭的白昼世界,目的就是借助暗示来淹没我们对推销的一切抵抗。好莱坞用白昼的神灵形象来充斥我们夜晚的世界,它们使这些人造的神灵(明星)扮演日常抵抗的角色,以奉承和安慰我们,使我们不至于因为失败而沮丧。它们为我们推出一个奥林匹斯山巅的梦境,让我们在名牌商品的簇拥中开怀畅饮、慵懒度日。电影把这个过程颠倒过来,向我们显示明星的生活,向我们保证——虽然他们睡的是“奇花异草的床褥”——但是他们落到了和我们一样的尘世里。

—— 引自章节:第37篇 爱神装配线


  今天,青少年和成人一样,似乎对文明生活中的困难都越来越不耐烦,都越来越急躁地拥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式。这是因为,这一类娱乐读物的公众跨越了年龄与阅历的边界;同理,世人普遍感觉到了技术世界的压力,无论儿童或成人、愚人或圣贤都感觉到了这样的压力。在无意识的层次上,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感受到的无人格的、机械化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压力,我们堆积的愤怒情绪都急需寻找梦幻的出口。这个发泄渠道就是泛滥成灾的虚构暴力,公众正在吞下各种形式的暴力。 

 —— 引自章节:第39篇 超人


当一般的新闻与罗斯福的讲话排印在一起并得到同等的篇幅时,它们提供的是一种X光似的戏剧,映照出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激情。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际政治风云也成了个人情感的镜子。喜爱、仇恨、欺骗、雄心、失望等等,都成了经久不衰的伴音,始终伴随着风云变幻的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

—— 引自第8页


教育既是社会升迁的机器或社会流动的动力,又是一套很粗糙的设备,其产品常常思想狭隘,有时甚至不可救药。学生之所以接受教育,唯一的理由是教育能够把他们与经济和官僚体制更加有效地联系起来;可是他们最美好的年华与能力变成了自我奴役的手段。他们抓住教育机会的目的,是希望和别人一样有财力。加速的变革和有计划的报损,构成了产业力量-经济的基本原理。生产是为了使用?对。但产品的使用期要尽可能短,以适合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无论是新书或灯泡,产品都不能够在市场上逗留太长的时间,几个星期就足够了。当代的教育又怎么样呢?教育是为了使用吗?当然。但为谁所用呢?又使用多少时间呢?如果学校教育给予一个学生立即进入技术世界绞肉机的特权,这个学生就认为自己幸运,这是他上学的目的。我们的教育必须是要适应打掉一切骨气的需要。它培养的是没有骨气、八面玲珑的人,这样的人学会了哼着时尚曲调,跳进社会的绞肉机。个别人的抵抗被扣上了破坏者与不合作的帽子。宏大的物质力量和工业力量依赖许多无力的个体,许多人对自己的处境深表气愤。越卑微的人越渴望拥有超人力量之外的一切无限的权利,他努力培养这样的能力及与之相应的责任感。寻求强大物质力量的虐待狂渴望谋求报复或补偿人的徒劳无益,总是要驱使这样的人把自己与宏大的非人格化的企业结合起来。于是,在大企业里摆弄开关,看起来总是比独当一面好,无论这个人干的工作是多么合乎人性。这就是官僚主义工作的吸引力,无论这工作是在企业里还是在政府里。在幻想之中,他就认同了一个力量庞大的单位,于是这个单位就成了小人物自我实现以成为超人的渠道。于是创造并集中物质力量,我们对自己人性的压制就越是厉害。于是,人性就越是迫不及待地支持庞大的、压垮他自己的物质力量。 

—— 引自第242页


与品位一样,自由是感知和判断的活动,自由的基础是对大范围的行为和经验是否能够感知和判断的问题。凡是培养人被动和顺从的东西,都是这个至关重要的感知和判断活动的敌人。

—— 引自第40页


为什么没有人写书,描写布痕瓦尔德罹难者在去死亡营的汽车上最后一分钟赌博的快乐? 

—— 引自第41页


思想感情的高速公路在当代人的头脑里纵横交错、密如蛛网,比财政或官僚主义的权力集中构成的威胁还要大。很难指望,这些高速公路会有助于感情的自然流露或敏感品位的培养。什么是优秀,其标准就像什么是自由一样,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是一个社会成长的过程。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存在于个人的脑子里。品位的标准不能靠投票来决定,除非投票人接受过感知和判断的专门训练。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广播公司觉得,把公众的兴趣大小等同于销售抵抗力的大小,是完全合理的。它们用量身订做的节目在尽可能多的听众中激发出自己需要的心态,想办法维持住这样的心态,以便使听众购买特定的产品。既然这个政策对听众不好,从长远来看它对广播公司也不会有好处。单调产生的是冷漠,过分耸人听闻的噱头产生的是厌倦。结果是思想的视野收缩,想象的火花逐渐熄灭,市场逐渐萎缩——电视问世之前电影界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但是企业是没有长远眼光的,它们必须要立竿见影、马上赢利。这不是广播、电影或出版业独特的情况。只有意识到一种情况与另一种情况最广泛的关系,才能够产生改革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更有把握的品位和更有力的感觉才能够逐渐形成,我们才能够判断什么标准适合具体的情况。……与品位一样,自由是感知和判断的活动,自由的基础是对大范围的行为和经验是否能够感知和判断的问题。凡是培养人被动和顺从的东西,都是这个至关重要的感知和判断活动的敌人。

—— 引自章节:第8篇 听节目的自由


时装师假装要满足公众对多样和变化的要求,实际上却产生千篇一律的后果。书籍出版业也是这样的情况。比如当前的潮流是重印的封皮越来越具有活力。结果,所有的封面都钻进了一个肉欲的死胡同。同样,毫无形态变化的、千篇一律的东西也成为书籍内容的特征。推销书籍的人员拉响汽笛,让机器加足马力,汽笛声预示的却是:又一批无价值的东西出笼了。……星德林格说,“嘲笑民意测验的人”就是在“嘲笑民主”。于是,他们就把人当做可以塑造的面团、任意加工的原材料、需要常常测试的材料,他们要看看人们在这样的浸泡和愚弄中有多大的承受力。他们搜索枯肠、不惜时间去寻找轰动的书名,可书的内容却是难以消化的冷猪油;就像推出小明星的效果一样,书的名字一定要触动你的神经。…… 帕梅拉·凯里诺(原名詹姆斯·梅森)说:“她用另一位女人的肉体去爱他……这是你体会到的最紧张、最富有激情的浪漫主义故事。” 请注意这个最要害的词:体会。显然,小说中再没有用脑筋去评价的问题。这些故事并不是用来组织人的行动并进行有批判的评估,以加强理性生活的力量的。它们是用直觉去体会的东西。它们直接打击神经系统,而不通过思索和判断的中介。对文学暴力的崇拜,在其他媒介狂热的支持之下,产生了这样的结果:把读者降低到没有辨别能力的可怜人。因为超强的刺激,读者反而变迟钝了。

—— 引自章节:第9篇 时尚的书


可以说,人必须生活在一个地方。倘若快速的变革把时间消磨得一干二净,使人无处藏身、无暇放松,那么,人就必须让自己回到过去。显然,这是历史传奇文学产生的一个动机,从司各特爵士到桑顿·王尔德都是如此。然而,这种公式主要是用作恭维的手段。公众不仅应邀去参与内幕,而且受到怂恿去相信,宫闱内幕与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也没有区别。读者拿到了体认宫廷生活的包票,作者的手段是赋予历史人物最稀松的脑袋瓜。高不可攀的历史人物“被人性化”之后,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揭内幕的流派最重要的一步,是把了不起的人写成腐败、猥琐和自私的人。“人性化”流派只是再进一步把人物写成白痴而已。“民主”的虚荣甚嚣尘上,海明威笔下的英雄普及了白痴的头脑,“民主”的流派绝对不能够接受比英雄海明威更加聪明的人物。冉冉上升的明星必须是靠一丝运气发迹的,同样,古今伟人也必须是这样的人物,他们也素质平平;只是命运眷顾,赋予他们一点诀窍或思想而已。

—— 引自章节:第10篇 与杰斐逊把酒共欢


有一本《如何达到欣喜若狂的境界》(How to be Deliriously Happy)的新书,作者叫伊拉·瓦拉赫(Ira Wallach)。书中提出帮助你事业成功的全套促进技巧。其中之一是,倘若负债,你就陷深一点;倘若自卑,你就用一个雄鹰镶边的镜子好好看自己,并对自己说,我比拿破仑个子高。这一切构成适合生活哲学与成功哲学的最简单的公式:“爱那件束缚你的紧身衣。” …… 在恐怖的洪荒时代,人的紧身衣是动物;今天我们无意之间面对的紧身衣是机器。透过广告和娱乐,我们能够洞见自己正在构建的图腾形象,构建图腾形象的过程就是穿上机器紧身衣的过程。不过,技术是抽象的暴君,其破坏性深入我们的精神世界,比剑齿虎或大灰熊留下的创伤还要深。…… 人们早就明白,生产和销售的主管一直是用军事术语思考问题的。他们用精心策划的排炮摧毁公众的抵抗,派推销员组成突击队去扫荡公众的钱包。如果只修改我们使用的词语,那是不足以根除这种致命的生产销售技艺的,因为技艺很难从其根源及用途中分离出来。公众如果听说自己会因为受到麦片或灯泡的轰炸而感到不安,免不了会莞尔一笑。但是,这种工业炮弹就是具有这样的属性:它们在大脑皮层爆炸并影响全社会的情感结构。……技术是我们热心而强大的同盟,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它难以控制,不甘心扮演次要的角色,即使非凡的智慧也难以驾驭技术。我们利用技术来满足自己追求权力与成就的盲目的胃口,技术却迅速把我们送进弥诺陶的迷宫,弥诺陶正在等待他的盘中餐送上门呢。于是乎,在这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机器世界开始表现出威胁人的、不友好的面孔。如今这个非人性的蛮荒之地比史前人面对的世界还要难以驾驭。要不了多久,理性就要被惊恐征服,我们就会渴望用有色眼镜来保护自己。正如古人惊恐时在仪式上和心理上披上动物的皮毛一样,我们如今也采用繁殖机器的行为机制来对抗机器,因为它们使我们感到惊恐,似乎是要把我…

—— 引自章节:第12篇 技艺


这一幅广告展现的是“一个男人的家庭”。其目的是要展示上层阶级舒适生活与高档商品的流光溢彩的形象,暗示的话是:贵族水准的安逸与风度是一般财力的家庭力所能及的。这就是标准的诱惑,它对人日积月累的影响我们才刚刚开始研究。这种诱惑似乎是工业经济固有的一个公式。为了开辟最广阔的市场,不仅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更加重要的是要刺激人们抛弃现有的习惯和用品、刺激人们购买新产品的欲望。市场的周转也就是人的更新。于是乎,由于不断强调高档与时尚,消费者总是被搞得极其敏感,老是觉得他前一年或5年前购买的商品很寒酸。倘若继续用这样寒酸的商品而不买新的款式,那就是行为古怪,而且是对消费社会难以理解的挑战。家里没有新的款式就说明这个人在经济上输得很惨;否则,他就是太吝啬,或者是对邻居不够尊重。反过来,这些消费压力又影响了社会的性质。人们用焦虑的目光顾盼邻居,心里自问:“我达到标准了吗?”“我受到人家奚落吗?”于是,一种倾向水到渠成:不仅按照当前的水平来生活,而且按照未来的商品来生活。无论现在的住宅、汽车、工作如何,焦虑不安总是存在。生活是根据看不见的未来的标准来衡量的,而不是按照目前的人或物质材料的可能性来衡量的。之所以这样,并不因为人们认为未来比现在好,而是因为未来与现在不同。这不是人的未来,而是明年新型号新款式的影子。

—— 引自章节:第43篇 在家的第一顿早餐


强有力的经济是生机勃勃的,但是它没有温情。它讥笑政治的黑白描影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和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强大的人物要敲掉这台绞肉机的牙齿时,经济会皱眉整额表示反对。我们的教育必然是要适应打掉一切骨气的需要。它培养的是没有骨气、八面玲珑的人,这样的人学会了哼着时尚曲调,跳进社会的绞肉机。个别人的抵抗被扣上了破坏与不合作的帽子。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传授超然的态度,不培养衡量人的目标的能力,它奴性十足、脱离实际。其原因是,如果它培养头脑发达、人格独立的学生,它输送的人就是市场不需求的人。如果市场只需要机器人,那你为什么还要培养人呢?大多数大学校长和教务长了解这个世界的逻辑。他们要追赶潮流。如果惟一的生活就是整齐划一的任务和大众娱乐的集体梦幻,为什么要培养具有独立精神的个体呢?为什么要使自己的日子难受呢?为什么要与众不同呢?为什么要用脑筋学习去保证过清贫的生活呢? 


简而言之,强有力的经济不能够容忍尾大不掉、失去中央控制的力量。它不能容忍个体人难以预测的思想和行动。从目前社会研究和市场调查的每一个姿态和语调,从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都可以清楚看到这样的事实。……越是创造并集中物质力量,我们对自己人性的压制就越是厉害。于是,人性就越是迫不及待地支持庞大的、压垮它自己的物质力量。这不是有意识的阴谋而是一场噩梦,如果立即警醒,我们就能够步入坦途。回头是福啊,觉醒吧,芬尼根。实际上,一大批具有独立思想和批判头脑的人正在涌现出来。当噩梦到了不受欢迎的戏剧高峰时,梦中人也会辗转翻身。只要舒服胜过痛苦,包裹在集体的梦幻中未尝不是好事。但是我们几乎就要越过那个临界点了。梦醒时分就是解脱的时分。

—— 引自章节:第49篇 教育


为了报道的范围包含从中国到秘鲁的广阔地区,同时又实现焦点集中的同步性,你能够想象比报纸头版的立体主义更加有效的方式吗? 你是否从来没有想象过,一个版面的新闻像是一幅印象派的风景画? 

—— 引自章节:第1篇 报纸头版


工业人生活在色彩缤纷的技术意象和机械意象中,这些意象是人的境遇的丰富象征。可是人们却对这样的象征浑然不觉。

—— 引自章节:第1篇 报纸头版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国际政治风云也成了个人情感的镜子。喜爱、仇恨、欺骗、雄心、失望等等,都成了经久不衰的伴音,始终伴随着风云变幻的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


—— 引自章节:第2篇 新闻嗅觉


《时代》也像一本童谣,……读者没有一刻独处的时间,仿佛是坐在妈妈的膝头上一页接一页翻看《时代》,妈妈说的一切和他看到的一切早给他准备就绪了,他不需要什么情绪上的准备。

—— 引自章节:第3篇 跳芭蕾舞的卢斯


卫生间被抬高到工业民俗的巅峰,这既是一线光明,也是大大的希望,我们的使命就是追求这样的光明和希望。然而,这个世界业已习惯机器生产和商品消费的主导形象,于是我们就将自己的身体与梦想托付给机器的生产和消费过程:还有比这更自然而言的结果吗?这个世界对肛门快感的执著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正是对大小便排泄的执著,产生了歇斯底里的卫生广告。这个悖论很像我们对死亡与残害的矛盾态度:一方面是庸俗报刊中对死亡与残害的迷恋,另一方面是我们拒绝直面殡仪馆里看到的死亡。

—— 引自第117页


于是乎,在这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注:50年代),机器世界开始表现出威胁人的、不友好的面孔。如今这个非人性的蛮荒之地比史前人面前的世界还要难以驾驭。要不了多久,理性就要被惊恐征服,我们就会渴望用有色眼镜来保护自己。正如古人惊恐时在仪式上和心理上披上动物的皮毛一样,我们如今也采用繁殖机器的行为机制来对抗机器,因为它们使我们感到惊恐,似乎是要把我们压垮。 

—— 引自第65页


(以上摘录请查原文)


文章来源:豆瓣读书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