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话是解读图像的脚注文本,图像是神话的意义载体,二者皆受到自然环境、文化生境、意义空间所制约。丁巴什罗图像属于图像叙事文本,它与东巴口头传统、经书神话故事、东巴舞蹈、东巴音乐构成了东巴文化的互文本。所以,只有把图像与神话置于历史范畴下的不同时间、空间、文化传统、意义空间里,才能更准确、深刻地理解图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还原图像得以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情境。
作者简介:杨杰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图像学的滥觞与考古学密切相关,早在17世纪德国考古学家尝试用分析图像的意义来研究古代文化,后广泛应用到基督教与古希腊神话图像的分析与阐释,聚集于图像所蕴涵的神话及宗教题材、象征意义和文化背景的研究。图像学也借鉴了神话学研究的范式,从主题、母题、类型、变异等方面对图像进行深层研究。图像学包含“图像志”(Iconography)及“图像学”(Iconology)两方面的内容,按照潘诺夫斯基的理论,图像学研究分为三个层次,即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描述和图像学解释,前两个层次即“这个图是什么”的问题,后一个层次对应“这个图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笔者试将此图像学理论应用于东巴神话图像研究中,以东巴教祖师丁巴什罗图像为例,在描述其图像志的基础上,结合东巴神话及相关知识背景,阐述图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还原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情境。
一、关于丁巴什罗的神话叙事
丁巴什罗在东巴教中被奉为祖师,又被写为东巴什罗,纳西语称为“do ba sherl ler”。学术界一般认为东巴教中的丁巴什罗源自藏族本教教主登巴辛饶。丁巴什罗是藏语称谓,“丁巴”意为导师, “什罗” 是名字。汉文对此有多种译法: 登巴贤若、屯巴辛饶、丹巴喜饶、辛饶、先饶等。“先饶”的藏语意为“能者”“圣者”“圣师”之意。纳西语的“xi rua”也有“能者”之意。
东巴古籍里的“丁巴什罗”可写为以下几种东巴文 :上为盘腿而坐的东巴,下为“什罗”的借音字。丁巴什罗在东巴教中是东巴教徒的祖师爷,所有东巴丧葬仪式都要举行超度丁巴什罗仪式,仪式上要悬挂丁巴什罗神像,念诵东巴经典《丁巴什罗传略》,回顾祖师非凡一生,并跳《什罗舞》,希望逝者灵魂进入到丁巴什罗所住的十八层天上。东巴经典《丁巴什罗传略》叙述了丁巴什罗的出生、成长以及镇妖杀魔的过程。
关于丁巴什罗的神话叙事一般分为经典叙事与民间口头叙事两种,经典叙事即记载在以东巴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经典中的故事,民间口头叙事即在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叙述内容。
神话即有关神的故事。丁巴什罗神话在东巴经书中多有记载,如《丁巴什罗传略》《超荐萨老阿巴》《寻找什罗》《丁巴什罗除魔记》等。其故事梗概为:丁巴什罗是妥构金补和沙饶老诤金母的儿子,怀孕九个月,从母亲左肋下生出来。一出来就与众不同,威风凛凛,所有鬼怪一看到就胆颤心惊。因为出生前东、西、南、北、中五方大神各传授给他镇魔压鬼的本领,他一出世就长着瞅鬼的眼、吃鬼的嘴和镇鬼的脚。魔鬼们知道此人降临凡人生活的地方,鬼就不能生存了,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想置巴什罗于死地,他们设计给丁巴什罗戴上手铐脚镣,放进大铜锅内,用大火煮了三天三夜,认为丁巴什罗肯定已经煮死了,揭开锅盖一看,丁巴什罗在里面浑身冒着汗,一边念着咒语一边站了起来,所有的魔鬼都害怕得浑身发抖。什罗出世后遭遇重重劫难,脱险后去西藏修行,与三个崩丁喇嘛同窗学经,期间与喇嘛斗法,喇嘛失败后把帽子与袖子、裤子都输给了什罗。什罗学成归来后回到雪山脚下开创了东巴教。丁巴什罗回到家乡后娶妻生子,妻子名为趣英金姆;大儿名东所赤补,为藏族之祭司;二儿名吕史玛达,为纳西之祭司,三儿名余鲁色金,为白族之祭司。后来丁巴什罗修炼成神灵而住到十八层天上的白帐篷里。人间因遭受妖魔鬼怪侵扰而不得安宁,人类派了白蝙蝠与拉乌拉撒到天上请求什罗下凡除魔,解救人类。丁巴什罗下凡后遇上了魔道超强的女魔头,他巧施“美男计”才杀死了女魔头此命玛佐固松麻,之后一口气杀了三百六十个鬼怪,最后只剩下一个小鬼时,小鬼哀求道:“如果杀死了它,世上就没有鬼了,东巴也就无事可做了。”什罗觉得有道理就放生了它,所以鬼类又开始滋生起来。魔鬼们不甘心失败,他们重新纠集后,实施诡计把丁巴什罗骗到毒海里,把他活活摁死在毒海里。最后由其弟子构布塔、如布塔、纳布塔三人将其灵魂拯救出来,并举行超度仪式把其灵魂一程程送达十八层天上。
关于丁巴什罗神话在民间有不同的说法。笔者访谈了丽江东巴更布塔,他讲述的丁巴什罗故事情节与经书内容大同小异,尤其是关于什罗出生后的生平与经书如出一辙,主要变异成份在后半部分。如杀死女魔头时的时机选择在她快临盆前夕,留下一只小鬼是因为属于自己的骨肉,且顾及杀生太多罪孽过重,在毒海里打捞什罗尸体时排水、授带鸟接魂场景……这些异文内容得以产生的原因在于其经典是凝固了的口头叙述,基本不再变异,而口头叙事则因讲述者本人的掌握知识水平、创编能力、所面对受众的不同而发生变异。但这些变异程度的范畴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故事的基干情节进行面目全非的修订。如上述中,不管是经典叙事还是口头叙事,丁巴什罗的出身、成长、杀魔、殉难、接魂是基本一致的,不同在这些基干情节的具体内容,如杀死女魔头属于基干情节,如何杀死她则属于具体的细节,口头叙事在后者发挥余地大些。这些不同文本的叙事异同对图像叙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不同东巴在绘画图像时,只会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达图像的主题及内容。这也是丁巴什罗图像异文本众多的关键内因。但不管怎么变异,丁巴什罗的主体地位、其身躯颜色、坐姿、手势,以及周边的五方神、拉姆女神、东巴徒弟都是一致的,这说明其变异是有限度的。这个限度是由丁巴什罗的神话叙事规定了的。
二、丁巴什罗图像志
根据笔者搜集到的丁巴什罗图像主要有四大类,第一类是东巴仪式中使用的丁巴什罗卷轴画,第二类是《神路图》中的丁巴什罗像,第三类是东巴五幅冠中的丁巴什罗像,第四类为藏族雍仲本教中的丁巴什罗形象。第四类仅作为一个比较研究的参考图像,不作为重点研究对象。
(一)丁巴什罗的三张面孔
关于在东巴仪式中使用的丁巴什罗图像中,丁巴什罗面孔呈现出黑、白、黄三种颜色。现在分别介绍这三种不同颜色面孔的丁巴什罗像。
图一
丁巴什罗全身为青黑色的图像,据东巴神话叙述是因浸泡毒海而全身变青黑色。在东巴超度仪式中多悬挂这一图像为主,画卷形制为卷轴画,仪式举行期间才悬挂,一旦仪式结束就得取下。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东巴所绘制的青黑色丁巴什罗图像存在大同小异情况。大同的是丁巴什罗作为主神位居图像中央,露在衣服外面的脸部、手脚皆为青黑色。不同的是周边的神灵、护法神、坐骑、动物神灵及装饰物等。如图一所示:中间尊者为丁巴什罗,头戴宝冠,身着天衣,戴有耳环、臂钏、手镯、足镯、璎珞、珠鬘及飘带,结跏趺坐在莲花上,双手施佛教的降魔印,身材苗条,平肩蜂腰,有慈悲威严像。主像周边绘画内容依次为:最上方中间为大鹏神鸟,左右分别为青龙、白海螺狮子。上方第二层为五方之神。第三层两边左为白蝙蝠,右为神雕,神雕为白蝙蝠的坐骑。下方两位为伺候什罗的神女,神女前方分别为门神老虎与牦牛,站在牦牛上方的为请神使者拉乌拉撒。背景色上方为天蓝色,下方为浅绿色,分别象征了天地之色。
图二
图二中的丁巴什罗除了身体呈现青黑色、降魔手印及结跏趺坐外,其风格及周边内容与上幅有了较大差异。什罗头戴花冠,身着天衣,衣裾飘飘,露体较多,与前幅的大量使用绛青、灰蓝色、浅绿色的冷色调不同,这幅以淡黄、赭红、棕色、橙色的暖色调为主,且四周的坐骑、东巴、神女都呈现出鲜明的动态特征,与前幅相比,显得动态十足。明显看得出来,此幅画像艺术水平更高超。
图三
图三属于较为标准的模本画,丽江境内东巴学画丁巴什罗像时大多依照此像。最上方为五方大神,大鹏鸟代表了中间一方;第二层为什罗父母与祖父母[ 也有民间不同说法,第一层五方神外,其它皆为东巴什罗的徒弟,因为从服饰上,手持响铃的动作上可以判断其身份。];第三层左右两边为代表四个方位的东巴祭司,省去了中间代表土地一位东巴。第四层为两个神女;第五层为五个徒弟。中间桌上供放着珊瑚、白海螺、如意宝石、象牙等珍宝。什罗坐在法轮床上的莲花宝座上,头戴宝冠,身着天衣,身上戴有耳环、臂钏、手镯、足镯、璎珞,珠鬘及飘带,结跏趺坐在莲花上,双手施佛教的降魔印,身材苗条,平肩蜂腰,有慈悲威严像。整幅图色彩沉稳但不失灵活,凝重中闪现出艳丽。两种冷暖调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热烈与冷峻的反差感观,由此也渲染了一种深沉壮烈、慈悲庄严的宗教情感氛围。另外,这幅什罗像的视角处理上也独出心裁,其周边的神女、徒弟的视线都被引向中间的主神,人们在欣赏图像时,自然而然地把视线转移到中间的大神上,突显了主神的高大威严。这幅图的基调是要突出丁巴什罗的威严相,所以采取了静态风格,所以在题材选择上摒弃了跳舞、演奏以及动态各异的禽兽动物神灵。这也是与上面两幅丁巴什罗画像不同的原因所在。
图四
图四丁巴什罗像为难得一见的白色身躯像,收藏于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馆,具体年代不详,大致属于清朝中晚期作品。从绘画风格、笔法、布局、色彩来看,应出于东巴画水平较高的画师之手。什罗端坐中央,头戴宝冠,身着青色飘带,下半身裙裾为红色;身上饰有耳环、臂钏、手镯、足镯、璎珞,珠鬘为赭红色,背后上下光环为橘红与淡黄相间,脸部、手臂、双脚、颈胸呈现出白色调,在周边青黑色背景映衬下显得皎洁神圣、光彩夺目,彰显了其慈悲安宁、端庄神圣的什罗形象,与青黑色什罗像的高大威严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丁巴什罗的黄色像也很少见,目前为止,笔者只是在东巴画的集大成者——《神路图》中见到此色图。因《神路图》与上述单独的丁巴什罗卷轴画不同,在下面分开阐述。
图五
《神路图》为纳西族东巴画的代表作品,属于长度布卷画,主要用于丧葬时超度死者亡灵仪式中,描述死者亡灵要经过的地狱、人间、自然界、天堂等场景,有较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图五中的丁巴什罗图像描述了丁巴什罗的灵魂前往神界的情形。在这里,神人把亡灵引进再生之地。为了顺利超度丁巴什罗亡魂,东巴们一边跳舞,一边诵经作法,还有丁巴什罗的三百六十个弟子,九十九个妻子和东巴吹弹歌舞送丁巴什罗顺利越过龙王管辖的山林鸟兽地界。丁巴什罗骑白马,执战旗,摇板铃,在燃灯指引下,带着他的神畜以及代表其灵魂的五彩线网,在大鹏金翅鸟、白狮子、青龙的护卫下,驾着七彩祥云向神界飞升。
图六
图七
东巴五幅冠因画有五个神灵而得名。东巴五幅冠与内地道士、巫师、羌族释比、韩规所戴的法冠相似,应为内地传播而来。但因不同民族的宗教形态不同,五幅冠内容也不同。东巴五幅冠分别画有东巴教主——丁巴什罗、战神大鹏鸟、护法神优麻、战神郎久即久与打拉本名,丁巴什罗必须位于中间位置(图七)。丽江较为普遍的东巴五幅冠除了上述五大神外,在纸牌上方绘五方神,下方绘坐骑,形成了上中下层结构,如图八所示。丁巴什罗形象及绘制方法与卷轴画一致,只是从卷轴上移置到纸牌中而已。五幅冠材质为纸张,由多层厚纸叠加装裱而成,以红布带系于头上。东巴戴上绘有丁巴什罗像的五幅冠,象征了祖师威灵附于其身上,能够护佑帮助其顺利实现驱鬼镇魔。
图八
丁巴什罗系藏语的敦巴辛饶(辛饶弥沃),是被公认的雍仲本教创始人,他在古象雄苯教中有最高的地位。辛饶弥沃所传的“古象雄佛法”在古象雄传统文化中居于最至高无上的位,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大圣,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苯教”,也就是“雍仲本波佛教”,“雍仲本教”是幸饶弥沃传的苯教教法。从图九的图像中可以看出,雍仲本教的教主形象完全藏传佛教化了,与东巴教中的丁巴什罗形象除了坐姿、手印及上方的大鹏鸟仍有些相似之处外,其他几乎没有相似之处了。
图九
三、丁巴什罗图像的神话学阐释
丁巴什罗为何呈现出如此复杂的多面相?其中有何历史根源与文化背景?这也是本文重点阐述的内容。通过上述神话,我们可以更准确、深入地理解与阐释丁巴什罗的图像内容及文化蕴涵,即通过神话可以达成对图像的“深描”,揭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及意义所在。结合我们对丁巴什罗神话与图像的理解,可以对丁巴什罗图像达成以下几个方面的阐释与解读。
首先是解释了丁巴什罗的躯体颜色为何是多样化的?关于丁巴什罗图像中占主体地位的躯体呈青黑色的图像。这与什罗被魔鬼害死在毒海里长期浸泡有关。但为何《神路图》中的脸色又是黄色的,也有白色的?在对东巴的访谈中,对此主要有三种解释。
更布塔东巴认为丁巴什罗出身时脸色金黄灿烂如日月,修行成道后脸色变成了白色,最后在毒海被害而变青黑,丁巴什罗有三个不同脸色是这样来的。[根据2020年2月29日访谈更布塔东巴录音内容整理。]和旭辉东巴曾经听他父亲讲起过,丁巴什罗的三张脸应该是三个不同转世时期的代表,黄脸应该是现在佛,白脸为过去佛,青黑色为未来佛,在西方世界,不在人间。佛教一样的有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什罗与莲花生大师比法,把自己的头颅摘下来抛到空中,看谁最先完好无损地重新装好,什罗装脑袋时把头安反了,脸朝向了西边。他说以后我就要转世到西方世界了。[根据2020年3月2日2访谈和旭辉东巴录音内容整理。]木琛认为丁巴什罗初生三日为白色身相,画像极为稀见,他曾见过一幅,铜锅蒸煮后呈金色,画像较少。听东巴师傅说过,白色身像法力不如金色像,金色像不如青黑色像。[根据2020年4月22日23时访谈木琛微信内容整理。]三坝的大东巴习尚洪则认为什罗躯体的三色与三次超度仪式相关:第一次超度仪式是在毒海边,杀的祭牲、所享用的都是黑色的,用的神粮也是黑的、拉黑色的帐篷,一切都用黑的。第二次是在人类居住的大地,牺牲、神粮、帐篷都用黄色的。第三次是到天上后,牺牲、神粮、帐篷都用白色的。[根据2020年4月20日和根茂访谈习尚洪东巴录音记录整理。]四种说法各异,但有三点是一致的:丁巴什罗像是有黄、青、白三种颜色,分别与出生、毒海、天堂相关,三种颜色图像中,以青黑色图像为主,其它两色较少。
其次,我们注意到不同图像中,丁巴什罗所戴的法冠也各不相同,这除了与不同时空以及不同画师风格原因所致外,也与丁巴什罗图像的产生晚于经书记载有内在关系,就是说一开始只有语言或文字描述,而无具体的实物参照,由此导致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异文本现象。经书里有这样的记载:“居住在十八层天上的丁巴什罗神,他的头上戴着的十八个角的铁法冠,威力无比。丁巴什罗头上的法冠,如同神的白牦牛,能战胜毒鬼;如同神的白犏牛,能战胜苯鬼。”这说明其法冠的功能不是审美,而是为了镇鬼杀魔。从现存丁巴什罗画像中可以注意到这样一个演变规律,越到后期,其法冠与藏传佛教法冠越来越相似,铁冠变成了五佛冠或缀满宝石的宝冠。
图十
其三是与丁巴什罗相关的画像内容。丁巴什罗像有的内容繁杂,有的简单了事,如图十图像在主像周边仅画了四尊神灵、四种禽兽,可以说是丁巴什罗画像中内容较少的类型。问题是这些绘画内容的加删有何法则尺度?
图十一
一般来说,图像最上方画五方大神是最常见的。神灵在上是宗教题材绘画的普遍性原则。丁巴什罗神话里就有在他出生之前就由五方大神传授了五门杀鬼绝技,由此也说明了五方神是对他加持的五位上师,也说明以后丁巴什罗不管到哪里都受神灵护佑。有的图像里五方神都有各自特定的不同颜色的坐骑,如东方神骑红虎,南方神骑青龙,西方神骑金黄孔雀,北方神骑金黄大象,中央神骑墨玉大鹏鸟。五方神还与天地日月星辰构成了宇宙结构体系,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丁巴什罗图像还画了日月星辰的原因。东巴经里如是说:“太阳的东巴呆麻呆支请盘神禅神镇压呆鬼。月亮的东巴敬套敬优请盘神禅神镇压呆鬼。星的东巴劳巴精忍请盘神禅神镇压呆鬼。”也就是说这些五位神及天地日月星辰都有东巴神灵化身,有时以日月星辰具象来表明(如图十一),有时以东巴形象来代表。有时因受布局影响,五方神只画四方神,代表中央神的东巴梭余晋古被中间的至尊神丁巴什罗所取代,而有的不再画东巴形象,而是以其坐骑大鹏鸟来代表,且置于图像上方的正中央。也就是说,关于五方神在图像中的地位仅次于丁巴什罗,这与他们皆为什罗的加持上师身份相关;其次,五方神的形象可在坐骑、东巴形象中相互转化,有时因布局需要而隐去中央神。
五方神位下方的神灵有弟子说、父母祖父母说、盘神禅神说[丁巴什罗在天界修炼期间,得到了盘神、禅神赠与的一大本领,给了他驱鬼压邪的一大本领。什罗大师身高体壮,光彩照人如同松石一般,身后还有盘神与禅神。]等三种说法。笔者以为父母祖父母说存在更大可能性。首先与纳西族传统的灵魂观密切相关,民间认为人死后,灵魂须回到祖先居住地才能安息,而接其灵魂者以父母、祖父母为先。丁巴什罗是神灵,受本教与藏传佛教影响,其灵魂是要到十八层天上去,这样只能把纳西族的传统灵魂观与本教、佛教灵魂观进行有机融合——把父母、祖父母也升格为神灵,并安排到天上居住,这样有效解决了关于安魂地的纠纷。《超度什罗仪式·寻找什罗灵魂》里有这样明确的记载:“把什罗的灵魂送往吉祥美好的十三地,送往理想幸福的三十三地,送往斑纹不会霉烂、威风不会倒下的地方;送往父亲妥构金补居住的地方,送往母亲莎饶朗自金姆居住的地方,送往祖父劳正金补居住的地方,送往祖母劳正金姆居住的地方。”
除了上方的神位外,图像中最多的是什罗弟子画像,他们或跳或坐,或骑或立,都表现出对祖师的敬仰之情。弟子数量最多是在《神路图》中,在什罗骑着白马升天下方,有二十三位东巴代表、三百六十个弟子载歌载舞,吟诵祈祷,虔诚地超度祖师的灵魂。单独的丁巴什罗卷轴画里容纳不下那么多,往往以代表性的东巴为主,如图二里的三位东巴为下方三位弟子构补塔、纳补塔、汝补塔。《超度什罗仪式·寻找什罗灵魂》对此作了说明:“什罗的灵魂被扣进毒鬼黑海里,九十九个什罗的弟子比法,挑出三个最能干的弟子,构补塔、纳补塔、汝补塔三个弟子比法,用法术和咒语把灵魂从黑海里接上来。”
至于图像中出现的祥云、法轮、八宝、莲花座等内容,明显是佛教文化影响的结果,在此不赘。
四、多维与互构:图像与神话关系的探讨与思考
图十二
原文于《民族艺术研究》杂志2020年第3期“神话与艺术关系的多维研究”专题刊出,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民族艺术研究杂志 ” 2020-06-08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