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学习神话学、民俗学、心理学、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学人,乃至对作家、艺术家及创意人士,都有很实际的启悟作用,并能激发想象的能量和理论的反思。
《萨满之声》被称为继世界著名宗教史学家伊利亚德《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之后又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深受萨满研究爱好者追捧的著作。该书是美国学者简·哈里法克斯博士于1991年出版的关于萨满入幻的论述与故事集,由国内著名神话学家叶舒宪先生翻译,2019年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萨满之声既是萨满讲述的故事,也是借助萨满的语言歌声,神灵、祖先、神秘大自然发出的声音。透过萨满之声和萨满特殊的入幻体验,往昔超越时间的、神话中的景象信仰,都潜在地存在于当下的现实之中,萨满就是传递这种古老智慧、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媒介桥梁。
本书的第一章在界定了萨满的定义后,介绍了成为萨满的必要启蒙仪式的种种危机之旅,菲奥纳•鲍伊在《宗教人类学导论》中称之为“入法仪式”危机。成为萨满的人通常都会有进入死亡之境的痛苦经历,他们的共同点是在心理精神上或身体上遭受重大的伤痛:要么经历了重大疾病几近被抛到死亡边缘,要么被隔离到远离人烟只有野兽或精灵栖息的荒野或山洞,也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师徒传承或梦中得到神启变成萨满。
成为萨满之后,他们还要借助神树、宇宙之轴、动物助手、致幻的烟草(蘑菇、仙人掌)等辅助品,通过出神达到与神界、灵界沟通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萨满不仅要维持自身灵与肉、个人与集体、入幻前的普通身份和入幻后不同寻常身份的平衡,还要维持凡界与神界灵界、自然与超自然以及人类群体之间的平衡,这是对萨满更高精神境界的考验和要求。第一章是全书内容的概括和萨满入幻知识的总体铺垫,其中有作者的研究结论,也有大量其他萨满研究学者关于萨满入幻体验的描述。
第二章至第九章是对第一章内容的展开和生动印证,也是全书最别致因而也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不同于其他研究萨满的纯学术著作,作者引用了许多萨满研究者著述中关于全球四大洲依然散落存在的36位萨满所描述的关于自己亲身经历的活态故事,生动讲述了他们自己是如何通过启蒙仪式成为萨满,如何进入出神状态与动物植物精灵沟通、并命令精灵辅助自己行使萨满治病、丰产、捕猎等职责的。
其中,最为精彩的是萨满进入致幻状态中,与精灵达成某种默契的超自然意义与非凡能量。这些为当今研究历史文化的学者和文创人员解读古代出土图像提供了诸多灵感和线索。也有萨满讲述自己不遵守萨满规则、违反禁忌,遭受惩罚从而导致萨满功力和能量丧失的可悲经历。
萨满的境界不止于祛灾治病,而且还胸怀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在最后一章“提升幻象”中,中美洲惠乔尔族萨满马苏瓦在纽约之行举行降雨仪式、天降甘霖后,感慨当今很多人“被自己渺小琐碎的生活困住了,以至于忘记他们的本分:对太阳、海洋、大地诸神表达感激之情。当你举行仪式,向天地五方(东西南北中)诚挚祝祷时,生命的力量也在此刻进入你心中。天有所感,是爱带来了天降甘霖。”不是吗?身处现代社会,许多人全然忘记了对大自然的感恩,忘却广大的自然元素,切断从大自然中获得生命力量的来源,灾难就在所难免。这是当今依然零星存在的萨满向世人发出的警世名言。
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的庄子的逍遥游、列子的御风飞行以及古代文论中的思接千载、神游万仞的神思传统,都与萨满入幻出神的精神体验一脉相承。如今西方掀起的方兴未艾的“新时代运动”和“新萨满主义”热潮,表现出饱受精神焦虑、思想枯竭的后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人渴望借鉴萨满致幻实践激发想象力、创造力达到自我掌控、自我实现的愿望。
本书主编、译者叶舒宪教授也在“中译本导读”中进一步明确了萨满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的参照系,能够“让精神紧张、心灵困顿的现代人重新体验零星的召唤和幻想飞扬的奇妙乐趣,也为符号经济时代的到来,提供深层的文化资本矿藏。”
作者:简·哈利法克斯(Joan Halifax,ph.D.),医疗人类学家,曾为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工作,参与麦格劳-希尔公司的世界神话学研究课题。曾在欧洲多国和美国担任讲师,也曾任职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兼任麦格劳-希尔出版社顾问编辑。
译者:叶舒宪,文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入选的学科带头人,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台湾中兴大学客座教授。
图文转载自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