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孟令法,男,江苏沛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俗学博士,现为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重庆市孔子儒学研究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口头传统、民间信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研究。本文认为服饰艺术为南方少数民族的同源共祖关系确立了极为重要的外显标志,盘瓠神话作为再模仿对象是各同源民族共有的文化符号,因此既要深入研究单一民族的艺术,也要深入研究各民族艺术间的交融,为探索多民族共享传统文化符号象征体系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直接的历史依据。
神话记忆与符号象征:盘瓠意象
谱系的畲瑶苗服饰文化共享机制
孟令法
原文发表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摘 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扎实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核心理论依据,其在维护国家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盘瓠意象谱系的符号化载体之一,服饰艺术则为畲族、瑶族及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同源共祖关系确立了极为重要的外显标志。虽然随着生活空间的历时性变动以及交往对象的共识性改变,各同源民族(支系)的服饰艺术也产生了在地化因素,但以盘瓠神话为再模仿对象的共享符号却未曾被取代。我们既要深入研究单一民族的艺术,也要深入研究各民族艺术间的交融,进而于多民族共享传统文化符号象征体系的探索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直接的历史依据。
关键词
神话记忆;符号象征;
盘瓠意象;服饰艺术;共享机制
神犬盘瓠
引 言
民族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其所蕴含的历史记忆,不仅彰显了单一民族的独特性,也激发了多民族基于共享中华文化符号的民族认同意识。有学者认为:“多民族艺术交融,是推动中华艺术创新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竭动力”,并指出“少数民族吸收汉族艺术、汉族吸收少数民族艺术、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是理解多民族艺术交融的3个重要维度。盘瓠虽是一位“退敌有功”的神话人物,且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信俗表现及区域景观等有着极为广泛的传承群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祖先形象的盘瓠也在民族迁徙中逐渐走向聚合,即为南方诸少数民族所承载,特别是畲族及瑶族和苗族的部分支系,而这正反映了“各少数民族艺术相互交融”的维度。
在进一步阐述这一维度前,仍需说明的是,部分学者从典籍记载、口头演述、图像描绘以及身体实践等仪式活动中看到了盘瓠神话的中原或北方来源,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少数民族吸收汉族艺术”的维度。姚宝瑄曾言:“盘瓠神话源于西北昆仑神话,乃古代氐羌人的神话,战国至秦汉之际随民族迁徙而入西南,东汉时已进入武陵一带。至晋时,已传入东南诸少数民族中间。”苑利指出:“苗、瑶、畲这三个盘瓠神话的持有民族都出自北方,盘瓠神话之基本母题及所含主要文化因子亦出自北方,盘瓠神话是一则不折不扣的北方系神话。”吴晓东则认为:“从盘瓠神话故事中的一些名称可以看出中原文化的一些特征”,而大量中原汉人的南下才“将盘瓠神话带到南疆,为当地少数民族接纳”。时至今日,盘瓠神话依然为汉族所传承,而以淮阳泥泥狗为代表的地方信俗表现也被认为带有“盘瓠”的影子。作为典型的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盘瓠”显然是多民族共享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之一。但历时性视野下的盘瓠文化多样性却相对集中于畲族、瑶族及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中,故在族源史的追溯上,学界总是会将畲族同瑶族和苗族等拥有显著盘瓠信俗的南方少数民族联系在一起,即认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同源共祖”的历史关系。
虽然在历时性发展与共识性扩布中,以盘瓠为崇奉对象的南方诸少数民族及其与汉族之间,也因各自所掌握的权力不同而出现“涵化”甚至“同化”现象,然而“不同民族间的艺术在历史语境中接触的过程及其结果是艺术交融而非艺术同化。文化同化理论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其不能准确解释不同文化群体相互接触后双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内涵发生转变的过程及其结果”,故“如今,持单向汉化论或单向胡化论的学者已不多见。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影响,双向互动,从而共创中华文化已经成为基本共识”。就此而论,不论盘瓠神话源出汉族,还是自发形成于以畲族、瑶族及苗族等为代表的南方少数民族,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已然催生了“盘瓠”艺术的多样性表达。
在探索畲瑶苗等南方少数民族之发源史的过程中虽离不开对史籍证据链的建构,但这对没有本民族文字却依然缺乏汉字记载的南方诸少数民族来说,民族语言、谱牒文书、民间文艺以及习俗惯制所蕴含的族源史信息则成为不可多得的重要证据。对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术成果表现得较为突出。通观这些研究不难发现,纵然部分论述已然涉足祭祀图像等视觉表达形式,但此类艺术的宗教属性却为盘瓠氏集团各独立民族的族源探索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不过,另一类尚未进入“同源共祖”探讨的直观材料——服饰图案,既可从日常生活角度弱化这种模糊状态,说明多民族共享特定传统文化符号的事实,更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记忆资源。在笔者看来,盘瓠神话及其符号象征体系之所以能在南方少数民族中世代相传,且被具象化为各类服饰的核心构件,其关键因素就在于各同源民族在独立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基于族源记忆的文化共享机制——通过显性符号设计弥合早期分化带来的时空隔阂,为民族认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识别的历史信息。那么,这一机制的服饰表征及其结构关系有哪些具体表现,则是本文重点。
淮阳泥泥狗
一、“穿在身上的历史”:
盘瓠意象的符号谱系
畲族“祖图”(又称“盘瓠图”)局部
二、“好五色衣服”:
畲瑶苗服装颜色的同源表述
畲族、苗族、瑶族服饰
三、“求同存异”:
畲瑶苗服饰纹样的时空流变
四、“多元一体格局”:
艺术的解释与文化符号的共享
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漫水盘瓠大殿
结 语
(注释及参考文献见原文)
文章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
图片来源:原文&网络
拓展阅读
229.新青年|武振宇:山西祁县贾令村狐神庙及其舞台题记考述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