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德]扬·阿斯曼 著、黄亚平 译:《宗教与文化记忆》


内容介绍

《宗教与文化记忆》(Religion and Cultural Memory)是商务印书馆《文字与文明译丛》系列译作第四部。该书的原文为德文版,由扬·阿斯曼(Jan Assmann)撰著,英文版由罗德尼·利文斯通(Rodney Livingstone)翻译,斯坦福大学出版社(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出版,此书由译丛主编黄亚平教授译自英文版。


本书用“文化记忆”将过去和现在链接起来,讲明白文化文本和国家认同重要性的理论读物。本书篇幅不大,却内涵丰富,基本包含了扬·阿斯曼先生不同时期的思想精华。文化记忆理论在“经历”的语言学框架内探讨“过去”的文本性,并将人这一理解的存在物看作是可以进行记忆的。扬·阿斯曼之后,“文学与记忆文化”“有文字和无文字社会”“文化记忆”等概念成为当今西方学术界讨论的热门话题,影响极为深远。


该书著者扬•阿斯曼为国际知名埃及学专家,现为海德堡科学院院士,兼任德国考古研究所、德国历史人类学研究所等机构研究员。从20世纪70年代起组织有关记忆问题的跨学科研究,开创“文化记忆”理论,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


该书译者黄亚平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教授,汉语言文字学科带头人,担任“文字与文明”译丛(第一辑,共六种;商务印书馆)主编。其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广义文字学研究,训诂学注释研究。黄亚平教授长期致力于文字学理论建设,倡导“广义文字学”研究,为此开设了《文字学名翻译实践与训练》等硕士课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文字学英汉翻译经验;黄教授与德国学者白瑞斯、王宵冰主编的《广义文字研究》是这一领域的发轫之作。


《宗教与文化记忆》作为一部能够讲明白文化文本和国家认同重要性的理论读物,出版后得到了社会很高的评价。《哲学评论》(Philosophy in Review/Comptes Rendus Philosophiques)评道:“《宗教与文化记忆》是一本优秀的著作,它有对记忆、文本、神话、仪式等关键概念的新理解,便于相关学者更新思路;同时,它对文化自我理解之生成有启发性的介绍,任何感兴趣于此的人都会从中受益。” 德国著名学者顾彬在中文版序言中讲道:“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阿斯曼的的记忆理论与作为国家和个人基础的记忆在其系统化建构方面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他懂得宗教和庆典是国家和民族的基础,认为一神论宗教和强力或权力之间有一种联系。他发展了国家是需要群体通过其文字形成一种针对全体成员的集体记忆和政治认同的观念。扬·阿斯曼许多著作涉及其历史观的各个方面,他是一个克服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局限并把自己的学术研究转于国家的重要性研究方面的成功范例,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理论家。”


目录

前言


导论:什么是“文化记忆”?1


1. 具有社会属性的记忆:交往记忆 1

2. 作为一种社会强制力量的记忆:集体记忆或黏结记忆 5

3. 集体记忆和连接回忆的仪式 11

    a. 新亚述人的萨萨乌仪式 11

    b. 印第安奥色治人的部落节日 13

    c. 奥西里斯神秘的卡诺皮克游行 17

4. 反事实记忆和规范性过去:《申命记》 19

5. 集体记忆的问题性质 25

6. 文化记忆 29


第一章 无形宗教和文化记忆 37


1. 写在前面的话 37

2. 古埃及的无形宗教和有形宗教:“埃及三角”  39

3. 文化记忆的转变 44

    a. 符号化和仪式的循环:无文字社会 47

    b. 法典编纂:早期书写文化中的“传统流”  48

    c. 经典化和解释 49

4. 排他性的经典化文本 50

5. 结语:文化记忆的去经典化和分化——回归“埃及三角” 了吗?52


第二章 一神教、记忆和创伤:弗洛伊德在摩西书中的反思 54


1. 考古学的注视和怀疑的诠释学 54

2. 反事实记忆 60

3. 压抑和创伤 65


第三章 通向正典之路的五个步骤:古以色列和早期犹太教的传统和书面文化 75


1. 写在前面的两段话 75

    a. 文字的引入 75

    b. 经典化 76

2. 经典化的五个激发因素 78

    a. 律法的剥离和规范性过去的发明 78

    b. 传统的剥离 82

    c. 来自上方的正典:波斯时期法律的“帝国授权”         84

    d. 文本集团和核心图书馆 87

    e. 偶像崇拜的革除和语言收缩的进程 92


第四章 回忆的被归属:文字、记忆与身份认同 98


1. 作为保存和变革原则的文字 98

2. 作为储存宝库和纪念碑的文字 103

3. 连接记忆 106

4. 哈布瓦赫和瓦尔堡定义的记忆 112

5. 弗洛伊德的强迫性记忆概念 116


第五章 悬置于文字和言语之间的文化文本 123


1. 文本的概念:文本、传输和扩展语境 123

2. 扩展语境的制度性形式 128

    a. 记忆文化架构中的扩展语境:作为制度化口头形式的节曰和仪式 128

    b. 识字文化架构中的扩展语境 134

3. 正典:文本一致性之源 142

    a. 传统流的中心和外围:古典的经典化 142

    b. 传统流带来的停滞 143

    c. 作为解释和意义教化的传统 145


第六章 文本和仪式:媒介对于宗教史的意义 148


1. 从仪式一致性到文本一致性 148

2. 仪式与内在性:神圣结构的改变 153

3. 仪式、文本与神异性 156

4. 神圣文本的异语性 160

5. 神秘阅读和智力仪式 164

6. 文字和启示 166


第七章 圣祷记忆:作为思考媒介的仪式 169


1. 宇宙论和宗教:阿肯纳顿的例子 169

2. 宇宙哲学的星座 172

3. 维持世界的知识形式 177


第八章 引用的生活:托马斯•曼和现象学文化记忆 189


1. 托马斯•曼的“教导”?189

    a. 应用 189

    b. “引用的生活”:托马斯•曼1936年有关弗洛伊德的讲演 193

2. 垂直锚固:作为一个灵命形式的神话 195

    a. 印迹 195

    b. 调解 198

    c. 引用与合法化 202

3. 文化记忆 207

4. “古代的生活真的是那样吗?”来自古埃及的五个角度的观察 210

    a. 不是对每个人——也许是对个人 210

    b. 不总是,但在特殊情况下是 211

    c. 在以色列和埃及事情是不同的 212

    d. 过去对现代艺术倾向的投射 212

    e. 神话对人类精神的统一 213


第九章 西方记忆中的埃及 217


注释 232

当前的文化记忆研究(参考文献) 260


索引 264


译后记 276



《文字与文明译丛》简介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进步,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迎来了文明的曙光。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于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圣书字和中国黄河流域的汉字,是公认的三大代表性的古典文字。


汉字研究历史悠久且成果丰富,至少公元1世纪前后中国文字学就已经产生。国外19世纪以来对古文字研究也取得许多成就,然而中外学者的研究彼此交流却不多。中国学者在汉字和民族古文字研究方面取得的许多新成果,外国学者并不是十分了解;而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们在原始文字符号解读的理论和方法上取得的新进展,在我国近几十年来也很少得到介绍,一些代表性的论著尚没能被译介出版。当前,进一步推进中外学者在文字与文明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文字与文明译丛》,以满足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合作的需要。目前已经出版《文字起源》《古埃及圣书字导读》《文字系统语言学方法》《宗教与文化记忆》。



图文来源:广义文字学微信公众号 2019-10-11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