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到传播》出版


国内首次汇集非遗传播研究学者、政府部门及相关行业从业者理论实践观点的著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承到传播》,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别从非遗保护的传播视角、非遗传播的理论研究以及非遗影视传播、展示传播、活动传播、新媒体传播等案例,对非遗传播的意义、特点、规律及实践经验,第一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汇总与分析。


该书首先对非遗传播的定位作了讨论。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民俗学专家刘魁立在序言中说,传播在非遗传承保护进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承与传播是非遗保护的两个翅膀”。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主任温红彦认为,聚焦非遗传播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战略性话题,非遗传播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和决定非遗发展的未来,她说,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遗传播就是把诗传到远方,更具有实际意义。北京大学教授高丙中从社会人类学角度分析,在这个媒介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时代,非遗从一个相对较冷的名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民间文化从底层变为中上层,从边缘变为主流,这个历史事实可以被看成一系列媒介事件造成的历史性、结构性的社会文化变迁。


该书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杨红认为,传播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长期以来,非遗主要通过人际传播,即少数人之间、通常是面对面地开展;到了现当代,更多大众媒体参与了非遗相关信息和知识的传播。通过对十余年来非遗传播相关数据的分析,她提出,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其显著的人际传播特质,当下的非遗传播又某种程度上回归到了人际传播,其覆盖面和互动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大众传播范畴。


对新媒体传播的关注是该书的一个特点。该书收录了中国青年网、光明网、快手短视频、哔哩哔哩弹幕网等新媒体的非遗传播实践,为业界提供了相关经验。对省级非遗专题微信公众号、非遗服务平台类微信公众号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非遗新媒体传播的发展。


据了解,该著作的核心内容来自2018年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支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承办的非遗传播专题研讨活动,同时对国内非遗传播案例进行了系统征集和梳理、分析。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在研讨时认为,非遗传播是写入《非遗法》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提高非遗的可见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可以有效发动社会力量、专业机构等参与非遗保护传承,提高社会公众认知,为此,应该不断扩大非遗传播“朋友圈”,推动更加专业和规范地传播非遗。

    图文来源:文旅中国客户端  2019-09-19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