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1年4月

[林继富 覃奕 ]中华民族共同体里的民俗学——郝苏民民俗学建设思想研究

摘  要:郝苏民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学术实践的民俗学思想体系,站在民族国家历史与现实的高度,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出发,彰显中国民俗学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郝苏民坚持从多民族语言维度切入民俗的整体性研究,从区域、民族维度探索民俗与民众生活的关系及民俗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Read More »

[赵世瑜]民间口头叙事不止是文学——从猛将宝卷、猛将神歌谈起

摘要 大约在世纪之交,研究者纷纷用“民间口头叙事”的概念来替代传统的“民间文学”,伴随着这一变化,研究者的重点也逐渐从文本分析转向语境和讲述者。事实上,文本分析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而对“语境”的认识远远没有被认同于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对江南地区的宝卷、神歌及渔歌等民间口头叙事文本…

Read More »

[尹荣方]《尚书•胤征》舞容与后羿传说的蕴意

摘要 古文《尚书•胤征》与征战无关,《胤征》叙事关乎历法修正,关乎仪式舞蹈;《胤征》之“征”,不能读为征战之“征”,而是正历之“正”;“胤”与“羿”发音近似,胤即羿,“胤征”与“后羿射日”内涵一致;“胤征”与“后羿射日”是同一传说的分化。 关键词 尚书•胤征;仪式舞蹈;历法;后羿…

Read More »

[陈连山]大洪水神话的思维困境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神话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曾经是古代宗教的教义,是古人心目中的真实历史和科学知识,并被古人用作社会生活的规范。即使在科学昌明的今天,人们已经不再信仰那些神灵,不再把神话视为真实历史和科学知识,但是神话依然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叙事艺术作品。神话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吸引…

Read More »

[戴建国] 民国民俗学文献的研究与整理述略

摘  要 对民国时期形成的民俗学(含民间文学)文献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当下还未获得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对民国民俗学文献的汇编整理、重印和重版以及文献研究予以回顾,察其轨迹,明其得失,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我们能够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如何走向民间、如何才能接地气的大…

Read More »

新青年|熊威:从洁净到污秽:德昂族牛文化研究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熊威,男,湖北武汉人,法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民俗学、人类学、文化研究。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从德昂族的日常生活出发,探讨德昂族牛文化从洁净到污秽的嬗变过程,并以此透视德昂族社会文化转型。 从洁净到污秽:德昂族牛文化研究 熊威 原文发表于《…

Read More »

[杨杰宏]从改造到展演:神话主义视域下的东巴神话研究

摘要 “挪用”与“重构”是神话主义概念的两个关键词,也是考察当下神话在现代性重述的两个切入点。20 世纪下半叶以来东巴神话经历了政治化改造、文学化改编、遗产化运作、商业化利用的不同时代命运,传统神话不仅在遗产旅游与现代媒介中被广泛商业化挪用,也在政治与文化领域不断被改造后挪用。东…

Read More »

[张福三]太阳崇拜与异形眼睛——从广汉三星堆青铜器发掘说起

摘要 本文从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器的考古发掘出发,结合我国古代文献、原始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解读了太阳崇拜与异形眼睛之间的特殊联系,并进一步从原始思维的相似性上揭示出这种联系的原因。 关键词 太阳崇拜;异形眼睛;相似律;变形 四川省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文化,是三千多年前古蜀人的精神…

Read More »

[杜薇 杜双双]族内多元与族际单一:高华瑶族药浴生产性保护的实践

摘   要:瑶族药浴是“世界三大洗浴文化”之一。作为贵州省文化厅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贵州省从江县高华村瑶族药浴的药材种植、洗浴设施、洗浴空间与文化禁忌都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两个发展并存的知识体系、实践系统和价值观念,一个是瑶族族内实行的传…

Read More »

[冯智明] 身体认知与疾病:红瑶民俗医疗观念及其实践

摘要 ZHAIYAO 不同文化中的人群对身体和疾病有不同的理解,导致求医行为和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基于身体认知和“自然”“非自然”论病因观的文化逻辑,红瑶人形成了系统而严密的“神药两解”民俗医疗知识体系与实践,嵌入红瑶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分类体系和宗教信仰中。 关键词 GUANJ…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