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1年3月

[萧放 王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的路径研究

摘要 中国社会百年以来面临巨大变革,文化传统与日常生活之间出现了疏离乃至断裂。随着21世纪以来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开展,部分传统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下得以保护振兴。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仍然面临着如何融入当代生活的现实问题,可以从民众个体和公共生活两个方面探讨非物质…

Read More »

新青年|沈燕:“脏”与“不值钱”:养老院老年人的身体感研究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沈燕,女,浙江德清人,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民俗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医疗、城市老龄化。本文以养老院作为田野调查场所,观察、了解老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Read More »

趣读|藏木碗:须臾不离的“伙伴”

须臾不离的“伙伴” 藏 木  碗 每个藏族牧民的行囊里,都会有一件功能普通,但却意义不凡的物品——藏木碗。它既是牧民的饮食器,也是陪伴牧民一生的“伴侣”,就像藏族歌谣里唱的那样:“情人是木碗该多好,可以揣在怀里头。” 迪庆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迪庆)位于川、滇、藏交界处,…

Read More »

[赵蕤 沙马拉毅]民间文学视阈下的日本彝学研究历史、现状与思考

摘要 日本学者的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已有100多年历史。本文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将日本彝族民间文学研究分为文本研究初期、田野考察初期、比较研究期、活态口传文学研究期四个阶段。文本研究初期以汉文文献《竹王传说》《九隆神话》的文本分析为主;田野考察初期由鸟居龙藏1902年的西南研究所…

Read More »

书讯|车文明:《中国古代剧场史》

N E W   A R R I V A L 新 书 推 荐 书名:《中国古代剧场史》 作者:车文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02 ISBN:978-7-100-19224-8 作者简介●● 车文明,山西省山阴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

Read More »

“结光阴为礼,趣峡谷过节”——2021荣耀中国节系列文创活动全新启程

结光阴为礼,趣峡谷过节 2021荣耀中国节系列文创活动全新启程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情感。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外来文化的共同冲击下,传统节日正逐渐地被简单化、标签化。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从200…

Read More »

微民俗|凤冠

凤 冠 苗族银头饰。流行于广西融水、环江及黔东南、黔南。由数百朵细小银花组成球形冠,下面盘绕许多鱼、叶、花荷状的各种小饰物。前面有三块长短不一的银牌,上雅有龙凤花纹,后面有三根银飘带。制作方法有镂丝、雕刻、镂空等,技艺精湛,华贵富丽。每逢年节和喜庆之日,头戴凤冠,银光闪闪,光艳照…

Read More »

[段友文 王子仙]晋豫风后神话传说的历史嬗变与文化记忆

摘  要 风后是上古神话中的良臣名将。作为一位兼具人性与神性的神格形象,从上古时期发展至今,风后生成演变的轨迹反映了先民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到关注现实的理性思维的转变。从典籍文献、口承故事和地域空间三个维度考察民众对风后神话传说的文化记忆,其建构过程是在神话文本和物化实…

Read More »

[胡谱忠]电影《刘三姐》:从民间文艺到人民文艺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由苏里执导,黄婉秋、刘世龙、夏宗学等人主演,是我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传说改编,讲述了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电影《刘三姐》取材于刘三姐的传说。在广西,壮、汉、侗、苗、瑶、仫佬、…

Read More »

[邢北辰 黄悦]从狐妖故事到“蒸汽朋克”——以《狩猎愉快》为中心

摘  要:狐妖故事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常见题材,经过当代跨文化阐释和跨媒体改编之后,又获得了全新的内涵。海外华人作家刘宇昆的小说《狩猎愉快》被改编为动画短片后纳入奈飞的科幻短片系列之中,成为兼具传统色彩和“蒸汽朋克”特征的科幻作品,其丰富的叙事机理和象征意味体现出民间传说…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