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7年12月

资讯 | 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组织论坛侧记

▲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组织论坛 (ICH NGO Forum)会议场景 2017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非政府组织论坛全体会议时间:2017年12月4日晚地点:韩国济州国际会议中心三楼Samda厅 2017年12月4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届常会…

Read More »

资讯 | 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团出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二届常会

【中国民俗学网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ICG,以下称“委员会”)第十二届常会于2017年12月4日至9日在韩国济州国际会议中心(ICC)举行。中国民俗学会代表团一行10人作为观察员应邀参会。代表团成员有安德明、巴莫曲布嫫、荆淑坤、康丽、李刚、李扬、马千…

Read More »

荐书 | 《Naive小様》

正如在这本杂志书卷首语里所说的:   其实我们的初衷很简单:在十几二十几岁的年纪里,我们没有遇到一本特别适合自己口味的中文刊物,那不如自己做一本吧。 《叁》做到第五期的时候,创始人先后从大学毕业了,接触到了更加广阔和真实的社会,团队也有了新鲜血液加入,再继续做充满学生气…

Read More »

新青年 | 刘麟:甜,不仅仅是一种口感

本期新青年刘麟,女,广西河池人,现为广西师范大学人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本文受Sidney Mintz的《甜与权力》启发,以糖为镜,审视“糖”当代文化意义的流变,反思饮食民俗文化的研究路径和可能性。 主编推介 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成长”与“自由” ——兼评《甜与权…

Read More »

资讯 | 中山大学第二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于2016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地方与全球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与文化”,会议圆满成功,广受学界赞誉。由此,人类学系决定于2018年4月举办第二届饮食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为“民族、生态与饮食”,为致力于研究多元生态环境中的民族、饮食…

Read More »

资讯 | 2018首届中国非遗春晚将亮相江苏卫视

  2018首届中国非遗春晚在南京夫子庙状元楼大酒店举行新闻发布会,拉开了首届非遗春晚的精彩序幕。绚丽夺目,既充满非遗特色,又弥漫着现代气息的非遗春晚节目,使人们充满期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

Read More »

新青年 | 任志强:妖猫来了,还有你不知道的千年妖狐

本期新青年任志强,男,河南卫辉人,山东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师,中原非遗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传说、故事研究及中原民俗研究。伴随着电影《妖猫传》的上映,人们开始热议古代妖怪文化。其实唐代最著名的妖怪不是猫,而是狐。论文考察了精怪故事类型中的狐精故事,从…

Read More »

冬至大如年,饺子不等闲 | 节气 · 民俗

了解节气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即可关注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冬至在…

Read More »

微民俗 | 货郎

▲图片来自于 《街头各行业人物.大英图书馆藏.19世纪外销画》 此套大英图书馆藏外销画。全套共一百四十五幅,其中描绘了街头场景及各行业人物,图旁有中文注释说明(也有书写英文介绍)。#注此套图已经有国内出版社编著相关解读书籍《街头巷尾》。 货郎 旧时小街僻巷流动贩卖日用杂货的商贩,…

Read More »

资讯 | 志愿者录取名单 (第一批)

自2017年11月30日到12月7日20:00截止,有幸收到近160位大小伙伴的申请,经过精心遴选,最后有5位小伙伴脱颖而出,欢迎大家的加入! 公示名单(第一批: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 贾志杰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民间文学 姜舒忆 …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