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微民俗

微民俗 | 灯笼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灯  笼 lantern 简 介 Lantern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21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灯笼作…

Read More »

微民俗|长揖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长揖 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行礼时,站立俯身,两手于胸前合抱从上移下至最下面。不分长幼尊卑皆可行之。古时已流行。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列传》:“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后汉书·赵壹传》:“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毕…

Read More »

微民俗|苗族服饰制作技艺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贵州六盘水在六枝特区牂牁镇半坡村九层山的密林深处,居住着70余户苗族同胞,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和服饰,他们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大花苗。 众所周知,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共有200多种样式。九层山上这支苗族的服饰…

Read More »

资讯|文创融合,国民游戏推动苏绣文化再“出圈”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文创融合, 国民游戏推动苏绣 文化再“出圈” 飞针走线绣出诗意江南,经纬之间是两千年的悠悠岁月。如今,中国艺术瑰宝苏绣依然活跃于世界舞台,向世人展现高洁素雅的中国色彩。 七夕佳节,苏绣文化再次“出圈”。《王者荣耀》携手苏州市文化广电和…

Read More »

微民俗|胡床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 胡床:床非床 胡床不是床,胡床是古代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也称“交床”“交椅”“绳床”,胡床功能类似小板凳,人所坐的面不是木板,一般是用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 “1 胡床的起源 公元前4世纪,希腊地区传入折叠凳——胡床。公元前…

Read More »

微民俗|万福礼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万福礼 · 概况 ·      武则天自立皇帝后制定礼仪,将女子的拜姿改为正身直立,两手手指相扣放胸前或左腰侧,微俯首,微动手,微屈膝。这种拜仪当时称为“女人拜”。唐宋时期,女人在行这种拜礼时常常…

Read More »

微民俗|冰碗儿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SUMMER! · 冰 碗 儿 · Beijing! 冰碗儿 ·简介· 北京地区特色传统名点之一。用碗儿盛着的冷甜食,用糖和多种水果制成。赶到迟一点鲜藕也下市,就是不十分有钱的,也可以尝到“冰碗”了——一大冰碗,上面覆着张嫩荷叶,叶上托着鲜菱角,…

Read More »

微民俗|古琴

传统 拨弦乐器 古 琴 简介 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 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中…

Read More »

微民俗|木偶

木偶 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受汉族文化影响,中国一些少数民族也有木偶戏表演。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中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

Read More »

微民俗|《阿诗玛》

《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长篇叙事诗。最早产生并流传于云南省圭山一带。 阿 诗 玛 《阿诗玛》写的是阿诗玛和阿黑是阿著底山上穷苦人格路日明家的兄妹俩。阿诗玛勤劳、聪颖,在众人心中象一朵娇艳的山茶花,又象一枝清香的石竹。山下大财主热布巴拉想依仗财势,讨阿诗玛做儿媳,被阿诗玛严词拒绝…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