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1年10月

微民俗|沙河藤牌阵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沙河藤牌阵 藤牌阵是中国古代战场实战技击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仅存于河北省沙河市十里铺村,当地人称之为“打藤牌”。沙河藤牌阵历史悠久,源自商代,真正传入邢台一带是在明代末年。表演阵法时,攻守方每队最少4人,藤牌兵左手执藤牌,右手执短…

Read More »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基于南岭竹篙火龙节的讨论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 传统节日蕴含了地方核心文化和价值观念,是认同表达的符号系统。南岭人围绕流传竹篙火龙节中包含的历史事件、文化记忆,形成了现代竹篙火龙节不同层次的记忆和认同。南岭竹篙火龙节呈现出家族、地域和中华民族认同层次的表达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演进逻辑,并将区…

Read More »

资讯|《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目录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5期 (总第270期) 目录 俄罗斯民间文学专题(主持人:贾放) 《俄罗斯童话》的历史根源和寓意——以第159号故事《玛丽亚·莫列夫娜》为例  刘名扬(06) 试论俄罗斯民间童话故事《玛丽亚·莫列夫娜》的历史…

Read More »

[潘鲁生]传统工艺振兴的内生动能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传统工艺是一个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集合体,关乎人的本质创造力。唯有以当代生活为目标,传统工艺才能真正走入人的内心,体现出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因此,既要从工艺的造物观念、技艺等角度审视发展历史,又要立足当 下、立足生活,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

Read More »

[刘爽]作为交流事件的壮族民歌——基于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的田野研究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理查德·鲍曼的表演理论,将口头艺术看作一种活态的交流事件的展演。基于此,壮族歌圩同样可以看作是对民歌继承了全部思维模式、文化心理以及情感态度所形成的文化场域。关注作为参与者的歌手和观众的行为,将为何唱、唱什么和如何唱共同纳入观察研究的视野,…

Read More »

[董德英]微观书写与雅言俗语:《岁时杂记》中宋代民众节日生活记录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内容提要 《岁时杂记》作者吕希哲“食相门之德,既目击旧礼,又身历外官,四方风俗,皆得周知”,其著保存了许多重要的节日生活史料。“非日常”节日生活是“日常”生活的高度凝现,《岁时杂记》聚焦节日生活细节,关注具体而有趣的节俗、节物及节物的精美制作流程…

Read More »

[李华胤]授权式协商:传统乡村矛盾纠纷的治理逻辑及当代价值——以鄂西余家桥村“说公”为例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 在已有研究中,协商往往在价值范式下去理解,与民主高度关联,这一界定容易陷入西方话语语境,而忽视了中国本土所不一样的协商事实。在中国乡村社会,协商是一种治理工具,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这种工具范式下的协商与治理高度关联,在中国乡村有着深厚的社会土…

Read More »

[薛小林]汉代的民间宴饮与乡里社会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 在中国古代,宴饮活动承载着一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功能,对国家权力的建构和社会秩序的维系,起到某种微妙的作用。汉代民间的宴饮活动可以分为政治性、宗教性和生活性三种类型,对建构乡里社会的秩序结构、满足百姓的精神需求和人情需要、促进基层社会关系…

Read More »

新青年|程梦稷:朝向“一国民俗学”:柳田国男的传说研究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程梦稷,女,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学士、文学博士,曾于2018—2019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联合培养,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教研室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传说、中国古代民间文学、民间文学学术史等。本文以传说研究领域…

Read More »

[方旭]文学图像化与传媒时代的“复古审美”——以李子柒为个案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 新传媒时代,消费主义已成内在运行法则,文学图像化已成趋势,而短视频作为新的媒介更是催生和召唤出了各种新的样态。文学图像化在李子柒短视频中主要呈现为“图像文学化”。李子柒的脱颖而出,得益于其视频文本所独有的文学味道,而这一文学味道背后彰显的是…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