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0年11月

[叶 涛]叶大兵先生唁函

唁  函 温州市民俗学会并转叶大兵先生家属: 惊悉叶大兵先生以93岁高龄仙逝,我谨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贵会表示慰问,并请向叶大兵先生的家属转达最深切的哀悼。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叶大兵先生在中国民俗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在民俗学学术组织建设、创编民俗期…

Read More »

缅怀 | 叶大兵先生生平

11月27日13点25分,温州民俗学大家叶大兵在家中辞世,享年93岁。“余生无所求,惟将民俗究”,这是他一生的写照。 叶大兵,笔名老军。浙江温州市人,1928年生,建国前因家庭贫困,小学毕业后辍学,后靠自学获得知识。历任中国民俗学会顾问、温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温州市文联副主席、温州…

Read More »

微民俗|桃符

元日[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中国民间的避邪物。古时人们迷信,以为鬼畏桃树。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立神茶、郁垒二神,能食百鬼,镇妖驱邪,故俗于农历元旦,用桃木画二神和虎于其上,悬挂桃人与苇索,以驱鬼辟邪。南朝梁宗…

Read More »

[王加华]被“私有化”的信仰:庙宇承包及其对民间信仰的影响

[摘   要]受 “经济利益至上”思想的影响,当前越来越多的庙宇被私人所承包而成为谋取经济利益的工具,这不可避免对原有信仰格局产生了诸多影响。在山东潍坊禹王台庙,受私人承包的影响,传统庙宇格局发生了极大改变,如仪式场所由庙宇逐渐转向信众家中,原本的信仰主神也因…

Read More »

[张雪飞 杨小明]从动还是能动,跟着还是领着?——20世纪初中国女性服饰变革与社会变革

摘要:中国古代,重重衣饰束缚着女性身体和行动,暗喻妇者雌伏的社会心理。清末民初“礼崩乐坏”,服装逾制。女性以服饰为道具和工具,一反其长期扮演的次要角色和失语地位,史无前例地参与到社会变革中,服饰变革与社会变革呈现出复杂多维的历史关系。一方面,女性服饰变革从动于社会变革:在“兴国强…

Read More »

资讯|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武汉召开

2020年11月20日,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线上腾讯会议同时进行。会议由叶涛会长主持。 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黄永林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的筹备情况,并对前来参会的各位常务理事表示热烈欢迎与感…

Read More »

[赵宗福]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

摘 要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而她与青海高原的昆仑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梳理了昆仑神话的文化意象、神话昆仑山的基本风貌和女神西王母形象的文化变迁,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昆仑神话与青海的密切关系,进而探讨了昆仑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在中华民族史上的神圣…

Read More »

[邵媛媛 彭 虹]从“族群界别”到“传统风俗”:沧源勐角乡泼水节节日秩序的涵义演变

摘  要 云南沧源勐角乡由多族共庆的泼水节在节日启动、集体活动入场及打摆圈形态上呈现出明显的秩序景观。土司治理时期形成的族群阶序结构是形塑节日秩序的深层历史根由。在宏观社会变革与微观交往实践中,勐角各族群逐渐实现了多层面的互嵌交融,族群关系模式从“阶序共生”转变为“平等…

Read More »

[李海云]礼俗研究的新动态与学术反思

摘  要 近年来兴起的礼俗研究热潮,既有历史宿因,也是当今中国学术自觉的一种追求。在新近举办的一次“礼俗传统与中国社会建构”学术研讨会上,诸多学者聚焦礼俗研究有感而发,反思研究现状,发掘学术意涵,并预估其未来趋向。就目前来看,深入分析礼俗话语背后的中国文化政治传统,厘清…

Read More »

[周大鸣]乔健和《印第安人的诵歌》

摘要:对一个学者最好的纪念,就是对他学术心路的追忆、对其作品的肯定和对其衣钵的传承,这应当是作为研究者的一种追求和共识。对于已逝的乔健先生依然,我们在这里开纪念会来纪念他,其目的也在于此。如果从中国的海外民族志、《印第安人的诵歌》、乔健的学术遗产及其当代意义三个方面观察乔健先生的…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