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9年6月

诗和远方 | 走近地笋苗寨歌鼟歌师

  专栏 文章 田 野 采 风 《中国海洋大学报》“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之五十 走近地笋苗寨歌鼟歌师 冯姝婷 2018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为期15天的“生态·文化与乡村振兴”暑期学校。我抱着多看、多听、多学习的心态,期望以陌生人的视角,了解迥异于白山黑水和三晋大地的湖…

Read More »

巴人战舞还是祖灵祭仪?——土家族撒叶儿荷仪式的反思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个案研究 胡觅 [ 摘要 ]  历史与记忆的关系之辩由来已久,它是社会记忆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家族撒叶儿嗬仪式的民族志资料反映出,二者的形成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文字历史和身体操演传达的社会记忆,都是人的身体实践的产物…

Read More »

书讯 | 程美宝:《走出地方史:社会文化史的研究视野》

前  言   本文集收入了我1998年至2016年间在不同期刊和论文集发表的学术论文多篇。编辑期间,除了改正明显的内容错误,错字、漏字和赘字外,我尽量保持各文原貌。有几篇题材类近的文章,因在不同时候发表,内容难免有少部分重叠;重叠较多者,则干脆合并;有一两篇文…

Read More »

通知 | 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中宣部 科技部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印发《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 社科办字〔2019〕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教育、科技(委、厅、局)、…

Read More »

书讯 | 余仁洪:《中国立春文化与二十四节气研究文集》

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二十四节气中具有重要地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春,正月节。立,始建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这段记载说明,在《月令》一书中,是用五行的东方之木来解释立春日,即春木之气,象征草木生长,冬去春来…

Read More »

[杨丽 夏循祥]团山村俐侎人的信仰与变迁

  摘要:彝族支系俐侎人居住于西南边陲的山地环境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崇拜体系。其主要表现特征是系列庙文化中体现的无生命崇拜、以松树崇拜为代表的植物崇拜、以狗崇拜为代表的动物崇拜。这些崇拜既体现在岁时节庆、神话和民俗之中,也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之中,反映了俐侎人所经…

Read More »

书讯 | 张晋芬 陈美华 :《工作的身体性:服务与文化产业的性别与劳动展演》

【书籍简介】 中国台湾直到近年来,关于女性低阶白领工作的劳动过程、身体和情绪劳动的操作、当代服务业与性╱别的期刊或专书论文才逐渐增加。这应是与大量互动式服务性质工作的兴起,以及被认为符合女性特质、女性天生就会做的刻板认知有关。同时,服务性工作流动性高、偏向个人式的服务,也不如工厂…

Read More »

[沈洁]“反迷信”话语及其现代起源

  内容提要       “迷信”一词在19世纪末经日语转译进入到中国的本土语汇中,并很快风行,反对“迷信”、改造民众的信仰世界从而彻底变革其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的“反迷信”话语便是此期启蒙主义的核心命题之一。迷信与知识进步,与专制主义以及国…

Read More »

[王霄冰 禤颖]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

  摘要:美国学者凯瑟琳·扬虽然提出了“身体民俗”的概念,但并未对身体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建构。中国古代典籍中富含身体民俗的记录与书写资料,早期的中国民俗学者江绍原、黄石等曾利用文献与田野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身体民俗的研究,当代民俗学者刘铁梁、彭牧等又结合中国的学术…

Read More »

新青年 | 陈雪:“土”与“洋”: 烟草在云南的在地化及其意义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陈雪,女,1982年生,云南文山人。2017年获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性别社会学、人口流动与国际移民研究。本文通过考察烟草在云南的在地化,深入解读对于中国近代史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土”与“洋”这对…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