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9年4月

[史小可]民俗文化符号在当代油画语言中的重构与转换

摘要 民俗文化与当代油画看似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实则不然,二者在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相互交融与渗透的状态。油画创作者深受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俗沃土影响,却形成了异于本土艺术传统的审美品格、认知与心性,进而在油画创作中有着极富感染力的艺术呈现。以民俗文化在中国油画…

Read More »

[张建军]评《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

德籍汉学家艾约博(Jacob Eyferth)的《以竹为生:一个四川手工造纸村的20世纪社会史》,“勾勒了一个四川农村手工技艺从业者社区二十世纪的社会变迁史”(第1页)。在这部社会史著作中,作者把造纸技能的“技术性”和“社会性”作为两条相互关联的线索,通过家庭结构、性别分工、亲属…

Read More »

[万建中]话语转换:地方口头传统的“在地化”——以新余毛衣女传说为例

本土概念与方法 主持人语 现代民间文学研究已一个多世纪了,翻检这些著述,能够过滤出诸多有学术价值的概念。这些概念被制造出来以后,大多数的境遇是被悬置,没有得到有意识地言说和阐释,便无以演绎成学说和思潮。本土概念的空虚是中国民间文学理论难以深化的病灶。概念需要不断地阐释,以构建概念…

Read More »

微民俗 | 绒花

绒花 绒 花 一种用丝绒做成的民间工艺品 【绒花】一种用丝绒做成的民间工艺品。产地有北京、扬州、上海等,以北京绒花最为著名。品种有节日用花、瓶插花及妇女装饰之用的头花、胸花等;造型别致,以各种小巧玲珑的飞禽走兽取胜,以丰富多彩有花的造型为特征。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盛唐,清代尤为盛…

Read More »

[黄景春]民族记忆构建的民间文学方式

摘   要:民间文学是一国之民共同享用的口头文学。当代民间文学既以口头表演形式生成,也以书面文本形式生成,且通过口头、书面、影视、网络等多种途径传播,它们是民族记忆的重要载体。节日和仪式为民间文学提供了制度化的表演窗口。当代民间文学通过仪式关联和文本关联两种途径延续民族…

Read More »

资讯 | 中国民族学学会2019学术年会暨“新中国民族学七十年与民族学中国学派之路”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族学学会2019学术年会暨“新中国民族学七十年与民族学中国学派之路”学术研讨会 邀 请 函 尊敬的       先生/女士: 您好! 由中国民族学学会主办,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

Read More »

[刘雪瑽]百田弥荣子的中国神话研究——以《中国传承曼荼罗》《中国神话的构造》为中心

摘要:日本当代神话学家百田弥荣子对中国神话的研究兴趣,应放入日本的中国西南研究潮中流来看。其主要学术贡献是提出了中国神话以“公鸡雷神”为核心的曼荼罗构造。从曼荼罗构造的提出来看,其虽然不够完美,存在不少漏洞,但是她将中国神话结构化的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在研究方法与论证逻辑方面,百田…

Read More »

书讯 | 伊藤清司:《中国的神兽与恶鬼》

 [日伊藤清司  《中国的神兽与恶鬼》 内容简介 About This Book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在人类生活的空间之外,还有更加广阔的、孕育着无数野兽猛禽的森林、荒漠和原野,这些空间被人们成为“外部世界”。人们认为,“外部世界”中生活着超自然的恶鬼、神…

Read More »

共读计划 | 周年特辑:百日共读

悄悄地,共读计划一周岁啦!关注共读计划的小伙伴还记得共读计划第一期嘛,还记得整点抱起手机开抢名额时的欣喜和失落嘛~ 那么这一年我们搞了哪些事情呢? 共读书友 祝贺共读计划一周岁生日快乐!感谢一年来共读计划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啦啦啦啦~ 和有趣的灵魂一起读书,我们也收获了颇多~ 一…

Read More »

[高忠严]社会变迁中的古村落信仰空间与村落文化传承

摘要:信仰空间是古村落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古村落信仰空间或被遗弃,或在延续,或被改造,或者重建,呈现出复杂的状态。对襄汾四个古村落的调查表明,古村落信仰空间与人生仪礼、历史传统、民间记忆有密切的关系。当下在古村落建设中合理利用信仰空间可延续村落文脉,促进…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