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1年7月

政策|一图读懂《“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编者按 2021年5月25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系统部署“十四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 我们在通读、…

Read More »

经典荐读 |朝戈金:从荷马到冉皮勒:反思国际史诗学术的范式转换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经典荐读 开栏絮语 自1846年英国汤姆斯新创“FOLKLORE”一词,迄今170余年;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中国民俗学,迄今也有100余年。风云际会,有多少英雄豪杰驰骋在民俗领域;大浪淘沙,看不尽经典论著哺育着后来学人。自本日起,民俗学论坛…

Read More »

资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届理事会主席团名单、影集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7月27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民协新一届主席团。潘鲁生当选中国民协第十届主席,万建中、韦苏文(壮族)、伊和白乙拉(…

Read More »

[曹成竹]鲁迅与歌谣:以北大歌谣运动为参照的考察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内容提要 鲁迅最早提倡搜集歌谣,还对北大歌谣运动给予了关注和支持;他用反讽和戏拟的方式创作了风格独特的“歌谣诗”,并且从功能论、阶级论和国民性的角度探讨歌谣的价值;不仅如此,鲁迅的歌谣文艺观还是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同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体现。可以说鲁…

Read More »

[刘宗迪 郭佳]南极仙翁:寿星崇拜的缘起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寿星是中国民俗传统中一个独具魅力的文化意象,寿星仙翁慈眉善目、憨态可掬的形象家喻户晓。寿星又称老人星,即西方天文学中的船底座α。由于老人星只有在春分和秋分前后才能看到,古人用它的出现作为举行秋尝庆典和养老仪式的标志,故得名为老人星;老人星…

Read More »

[朱霞]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及其民俗过程——以云南乌铜走银技艺的生成、濒危与活化为例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使用芬兰民俗学家劳里·航柯关于民俗过程的概念,通过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发明、繁荣、濒危和非遗产背景下获得“第二次生命”的纵向梳理,说明传统工艺的生命力不仅建立在工匠对核心技艺的坚守、维护和创新的基础上,而且与文化政策、消费需求和行业发展有密…

Read More »

[张举文]民俗影视记录与数字时代的民俗学研究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  要:数字时代的民俗记录需要民俗学者建立不同以往的文本记录、分类、研究和展示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作为民俗研究前提的民俗记录不只是形成文本,同时也隐含着记录者的学科视角、理论范式以及意识形态,尤其是伦理价值观。近二十年来的“非遗”记录为…

Read More »

新青年|孟令法 雷天来 刘艳超 李凤勤 潘阳力:2020年度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孟令法、雷天来、刘艳超、李凤勤、潘阳力。 孟令法,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博士后、重庆工商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口头传统、村落文化治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雷天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博士后,…

Read More »

[鞠熙]知行·风谣·风俗·传统——布朗纳实践民俗学的几个相关术语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美国民俗学家西蒙·布朗纳(Simon Bronner)近来提出以实践为中心的民俗学的主张,强调重新将传统置于民俗学研究的中心位置。这一主张有四个核心关键词:Praxis、Pheme、Tradition与Custom。四个词都在西方有长期历史…

Read More »

[俞明雅]江南土神“神格坼裂”的历史与成因——以浙江海宁地区的朱彝信仰为个案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  要:宋末元初之际,浙江海宁地区潮灾频发,有捍江靖海能力的土神朱彝信仰由此兴盛。从现有的历史文献记载来看,该信仰内部存在着“正统化”的动力,品德高尚的朱彝神买米施赈传说的出现,应与这一动力有着不小的联系。与此同时,随着土神信仰在民间…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