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1年2月

微民俗|胡集书会

胡集书会 山东惠民地区胡集一带汉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十二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届时,附近各乡村说书艺人汇聚胡集,演唱西河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书等多种曲艺剧目。方圆数百里的群众都来赶会,多时人数达四、五万,街道堵塞,气氛热烈。相传书会始于清初,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胡集书会 胡…

Read More »

趣读|安徒生的剪纸世界

内容摘要 安徒生不仅是一名举世瞩目的童话作家,更是一位天赋异禀的视觉艺术家,尤其是他的剪纸创作,充满形式的美感和丰富的想象力。本文将介绍安徒生贯穿一生的剪纸创作,将其创作的主要作品进行分类、描述和分析。 关键词 安徒生;剪纸;视觉艺术 一百多年前,周作人在《叒社丛刊》创刊号上发表…

Read More »

[王海远]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生死观——以“颛顼死即复苏”神话为例

摘要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不少神话隐含着对生死观念的探究,精卫填海、杜宇啼血、丹朱化鸟无不如此。在《山海经》中有一段“颛顼死即复苏”的文字,这则神话因“蛇鱼相化”而引人注目。蛇与鱼的意象在上古神话中频繁出现,二者同属阴,都代表了“生命延续”的含义。“蛇”以其神秘性、致死性和生殖含义象…

Read More »

[张振谦]吕洞宾度沈东老传说考论

提要: 吕洞宾度沈东老传说指北宋湖州隐士沈东老被吕洞宾度化成仙的故事。它最早见于苏轼诗歌,其创作信息则源于沈东老之子沈偕。在宋代崇道的社会背景下,沈偕叙述、苏轼和作、郭祥正题诗、陆元光补充以及由此展衍的诗歌、诗话、笔记小说共同促成了沈东老传说的形成和流传。吕沈传说的传播途径有两条…

Read More »

[李翠华]春节文化研究综述

摘要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对中国人意义非浅。过去学术界对春节的关注是将其置于节日民俗(特别是岁时节日)这个大的节日研究背景中,作为岁时节日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来考察的。21世纪初始民俗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众多社会学科才注意将春节作为独立对象来研究。民俗…

Read More »

[李泽华 林燕 邵明华]韩国城市民俗学动向探析——以京仁地区为例

摘 要 城市民俗学作为韩国民俗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经历了一个逐渐被认可的演进过程。学界从最初对城乡二元论的认知,到后来形成的城乡一元论观念,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空间格局的出现而逐渐转变的,从而为韩国城市民俗学的茁壮成长提供了更为宽阔的视野。京仁地区作为首都圈…

Read More »

[高科]民俗学视角下的新兴节日探究——以校园女生节为例

摘要 节日本是一种传统的社会民俗,但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产生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新兴节日。通过民俗学社会学的资料来看,校园女生节在新兴节日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其中从横幅内容的变化,可以知道这类新性节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然而,女生节横幅内容的背后,带有的却是对于…

Read More »

[高静]城市化与城市民俗学——韩国民俗学的转型探索

摘  要:20世纪70年代韩国民俗学开始探索从“过去学”向“现在学”的转型。20年后,随着城市化进入尾声,城市与农村的地位在社会结构中发生根本性逆转,城市民俗学成为韩国民俗学界的焦点。林在海的城市民众主义与南根佑的FOLKLORISM研究的学术争论奠定了韩国城市民俗学的…

Read More »

[孙正国]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叙事伦理研究

摘  要 从历史实践来看,古代神话雕塑是早期信仰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历史媒介的原初表达来呈现景观想象。现代神话雕塑的信仰意味淡化,其价值在于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伦理表达。武汉大禹神话园群雕以大禹的生命史与治水功业为线索,融入汉阳江滩的空间系统,以洪水灾难与治理洪水为题材,…

Read More »

新青年|教学成果:民间文学的数字人文研究助力亚洲象保护

主编推介 新青年栏目致力于推介民俗学青年学人的代表性成果,现推出展示民俗学、民间文学教学成果的子栏目。本期推介云南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教学团队的成果。该成果在张多老师带领下,由2019级本科生常森瑞、高绮悦、王正蓉、陈佳琪组成课题小组进行研究。他们通过傣族民间文学的整理,联想到傣族…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