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9年3月

微民俗 |炸香椿鱼

炸香椿鱼 【炸香椿鱼】市肆菜。香椿是香椿树的嫩叶,早在古代,人们就采集香椿作蔬菜食用,因在春天食用,故称作“吃春”。此菜制作时将香椿菜洗干净,将香椿菜均匀地挂上酥糊,分次下入六成热的油锅,炸至呈金黄色时捞出,拼成鱼形。食时佐以花椒盐即成。成品外皮金黄酥松,香椿碧绿脆嫩,形状如鱼,…

Read More »

[陈泳超]理智、情感与信仰的田野对流——兼覆罗兴振来信

摘  要:文章是对《背过身去的大娘娘:地方民间传说生息的动力学研究》回流民俗实践所在地后所得反馈的详细介绍,重点在于对罗兴振来信(《来自田野的回音》)的回应,用以展现学者与民俗精英之间在理智、情感、信仰诸方面的各自立场及其相互辩难。 关键词:田野调查;理智;情感;信仰 …

Read More »

[罗兴振]来自田野的回音——《背过身去的大娘娘》读后感

陈老师钧鉴   遵嘱,让我写的东西,已经写好了。写的不成文理,没章没序,词不达意。也许所答非所问,也许牛唇不对马嘴,也许纯是谩言谬误。这是文化程度所限。可是我已尽了心了,陈老师您必理解。   要写的东西还有。有需要说明的,有需要补充的,有需要纠正误解的,等等问题还不少。可是我不写…

Read More »

共读计划第二期 | 你所知道的和你不知道的田野故事~

转眼间即将进入四月份,2019年的共读计划第2期也招募书友在即啦~想了解更多关于共读计划的讯息,想加入共读计划嘛,戳这里先来回顾下往期共读: 共读计划 | 解冻看书困难症 有木有觉得自己仿佛错过了很多,那就快来加入本期的共读叭~ “人文世界,无处不是田野”,进入田野,对它保持好奇…

Read More »

资讯 |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

原标题: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京举办 海峡之声网 3月29日北京讯(记者 曹婷 任婧)3月29日《格萨尔文库》出版发布及捐赠仪式在北京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党组书记、主任巴特尔出席活动并讲话。巴特尔表示,出版《格萨尔…

Read More »

[储慧静]刘铁梁:丧葬习俗的核心价值在于联结了历史和亲情

近日,针对殡葬领域移风易俗话题,记者采访了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刘铁梁,他从民俗学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丧葬文化蕴含的核心价值。 从顺应社会发展的角度理解习俗的变化 刘铁梁表示,中国丧葬习俗从古至今的变化不能简单以好坏区分,可以从当前社会发展总体需要的角度认知习俗。社会发展从农耕…

Read More »

舌尖上的民俗 | 故乡的野菜

舌尖上的春天是什么味道的? “香椿自由”成为了2019年春天时髦的词儿,价格狂飙到200元一斤的香椿,是人们舌尖争相感受的那一抹春味。春天万物生长,田野里的野味,那些荠菜、婆婆丁、榆钱、马齿笕、槐花等等,是春天不可错过的人间风味。许多作家都写过野菜的味道,著名的老饕汪曾祺也不例外…

Read More »

[阎云翔]社会自我主义:当代中国的家庭亲密关系是怎样建构起来的

社会自我主义:当代中国的家庭亲密关系是怎样建构起来的 阎云翔(作者)| 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教授 杨雯琦(译者)|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博士生 本文原标题为《社会自我主义:中国式亲密关系——中国北方农村的代际…

Read More »

新青年 | 王传:《民国时期广东学人与中国西南研究》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王传,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助理研究员,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学术思想史研究与教学。在《文史哲》《史学史研究》《史学月刊》《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发表二十余篇学术论文,编校出版《中国史学史未刊讲义…

Read More »

[格尔茨]通往一种关于现代思维的民族志

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 1926.8.23-2006.10.30),美国人类学家,解释人类学的提出者。1950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的安逖澳克学院,获得哲学学位。受当时美国人类学家C.克拉克洪学术思想的影响,对经验主义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入哈佛大学社会学…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