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8年8月

诗和远方 | 初访喀左——蒙古族特色民居

专栏 文章 田 野 采 风 《中国海洋大学报》“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之四十四 初访喀左——蒙古族特色民居 李泽鑫 草原上,有一群人随历史走来,从策马扬鞭到躬耕土地,从逐水草而居到安土重迁,从蒙古包到海青平房。海青平房的修建对蒙古族而言,不仅意味着居住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象…

Read More »

[欧阳静] 混混是如何演变为影响基层治理的地方势力?

现实中,基层政权离不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协助。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隶属于国家政权组织,它是区域内村民基于生活的共同需要而建立,在组织上具有独立性,目的在于解决地域范围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社会问题。无论是汲取税费资源,还是提供公共服务,基层政权都离不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Read More »

敲黑板,看这里!小编带你认识手工艺中易读错的40个字

   本文转载自:中华手工 (微信号:creatcraft),已获授权 手工艺,有技艺与情怀,在这之外,其实还有许多识文断字的功夫。喜爱手工艺的你,是否对这些与地域、传统、习俗等有关的文字都了如指掌呢?手工君整理出了40个与手工艺相关的字,你都能读对吗? &n…

Read More »

[孙信茹]微信的“书写”与“勾连”——对一个普米族村民微信群的考察

摘    要:通过对云南普米族乡村一群年轻人的微信使用和微信群活动——自我表达和互动表现的民族志考察,可以发现,微信既是一种完全自我参与式的文化“书写”和实践过程,又通过西尔弗斯通所说的“双重勾连”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构成。借助微信,个…

Read More »

新青年 | 唐璐璐:《文化遗产的观念》(译著)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唐璐璐,女,湖南慈利人,艺术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文化遗产研究。英国学者吉尔曼的著作《文化遗产的观念》是一部优秀的剖析文化遗产观念史及其建构过程的力作。唐璐璐和合译者向勇,以专业的眼光,优美的译笔,将这一著作呈…

Read More »

共读计划 | 吃货特辑

读书,没有食物的书,可能是打开方式不正确。 每日三问: 8月还有几天? 什么时候开学? 中秋节、国庆节还有几天? 没有状态,如何回学校读书。离开家乡美味的食物,什么时候才能好好的大吃大喝? 除了看图片刷微博看直播里的美食,还能做什么? 参加民俗学论坛的共读计划呀!! 还不知道共读…

Read More »

[马千里]“中国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列入标准研究

摘要: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大多数缔约国相比,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度在列入名录的标准方面侧重于强调传统文化实践在历史、审美、技术和科学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对于促进中华民族“大认同”的意义;而大多数缔约国的列入标准更多地体现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于非遗的定义,以…

Read More »

即将截止 | 《意树心花:文化学者的高原故事》征稿通知

征稿通知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多元族群,与其他族群“美美与共”,组成了共同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麝香之路等著名商路贯通其间,运输着商品,往来着体貌服饰各异、语言风俗不同的众多族群,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交流交融。 《意…

Read More »

即将截止 | 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2018年年会征文启事

各位会员: 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2018年年会将于2018年11月下旬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本届会议继续坚持以文参会的原则,将从应征论文作者中确定与会代表。 现将会议论文征集的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8年11月下旬 二、会议地点:广东省广州市 三、本次年会不…

Read More »

中元节的文化核心是孝,不是鬼!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有在这一天祭奠已故亲人的习俗。其实,中元节可不止烧纸这么简单,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的由来和习俗你知道多少,这里面的讲究可真不少……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在佛教中,中元节又被称为…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