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关键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

 作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译者:巴莫曲布嫫 导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列为五大领域,为确认非遗的表现形态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分类框架。首先,非遗来自生活实践,并在遗产化进程中被切分、归类、标记和认定为遗产项目,出现在…

Read More »

纳西族小“祭署”仪式纪实

“署”纳西语发音为“Shuq”,字面上有“纯洁、洁净”的意思。清澈的溪流,洁净的空气都是自然界中美好物质的代表,所以纳西语中用“署”这一字来称呼掌管自然的神灵。   署”的东巴文写法 “署”的形象为神身蛇尾,“署”喜欢居住在水源地附近。在东巴经书《署的来历》一书中,讲述…

Read More »

关键词 | [朝戈金]口头诗学

作为系统方法的口头诗学(Oral Poetics),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有人将洛德(Albert B.Lord)刊布于1959年的《口头创作的诗学》[1]作为该方法论出台的“序曲”。美国学者朱姆沃尔特(Rosemary L. Zumwalt)在梳理口头传统的历史和方法的著述中…

Read More »

关键词 | [彭牧]身体与民俗

【作者简介】彭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本文是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认同、身份政治与美国民俗学知识生产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17BZW172。 1989年,在美国民俗学年会上,民俗学家凯瑟琳·扬(Katharine Young)依照民俗(folklo…

Read More »

关键词 | [康丽]性别与民俗学研究

作为研究概念,性别最早被用于解释人类社会的性别结构现状。在这种解释过程中,性别被框定为兼具自然与文化基础的二元结构:既包括指向解剖学意义上两性区别的生理性别(Sex),又包括强调社会、历史与政治对两性认同具有建构作用的社会性别(Gender)。 在性和性别研究领域,从20世纪中期…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