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9年2月

诗和远方 | 村落变迁中的运河记忆

专栏 文章 田 野 采 风 《中国海洋大学报》“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之四十九 村落变迁中的运河记忆 程浩芯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时强调,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共同的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北京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状如何?2018年7…

Read More »

访谈丨文化与自然融合:世界遗产管理与研究的新方向 — — 对话苏珊·麦金太尔教授

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二元分离是自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颁布以来一直被众多学者诟病的问题。2016年,为了促使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申报过程中关注文化与自然的融合问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实施合作项目—…

Read More »

新青年 | 吴刚:自媒体视野下的达斡尔族文化传承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吴刚,男,达斡尔族,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达斡尔族文学、民族文学理论研究。本文以达斡尔族在自媒体视野下文化传承的情况说明了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书写“民族志”的新时代。 自媒体视野下的达斡尔族文化传承 吴刚 原文发表于中国民族报 …

Read More »

[朱玉麒]李白“铁杵磨针”传说考

李白“铁杵磨针”传说考 朱玉麒 引  言 唐代诗人李白(701-762)少年时代路遇老媪用铁杵磨针、因此感悟而勤学的传说,是中国古代励志苦学的典型故事。 杰出的童蒙故事需要有醒目的道具引人入胜。在“铁杵磨针”的传说中,缝制衣服的针是人类社会中须臾不离左右的生活用品,因此…

Read More »

共读计划 | 2019,送自己一份最好的“礼物”

唠唠磕儿 嗯哈?天空飘来五个字:假期结束了! 吃喝玩乐的舒服日子总是特别快! 小伙伴们是不是陆续开学了呢? 一不留神假期就猝不及防地结束了, 不免有点心塞塞~ 而接下来等待你的是什么? 春困和作业, 当然还有…… 作业拖到deadline, 书评没写完, …

Read More »

[迈克尔·迪伦·福斯特]朝向当下的民俗学类民俗的循环——模糊用典,以化成明日之俗

主持人语         本期专栏推出的是美国民俗学者迈克尔·迪伦·福斯特(Michael Dylan Foster)的文章,该文为其广受好评的新著《类民俗:在流行文化世界中重塑民俗》(The Folkloresque:Reframing …

Read More »

[李学勤]谈自学古文字

▲李学勤,北京人,生于1933年,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著作有《殷代地理简论》《古文字学初阶》《走出疑古时代》《三代文明研究》《初识清华简》等。前不久,李学勤与饶宗颐一同荣获由凤凰传媒与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终身成就奖”。 谈自学古文…

Read More »

讣告 |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学勤先生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李学勤先生因病于2019年2月24日0点11分去世,享年86岁。李学勤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古文献学专家,对于甲骨学、青铜器研究、简帛学及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李学勤先生的去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也是…

Read More »

[侯仰军 林继富]2018年民间文艺:彰显独特魅力 关注日常生活

彰显独特魅力 关注日常生活 文 | 侯仰军 林继富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民间文艺不平凡的一年。广大民间文艺家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守正创新,不懈拼搏,在各自门类、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传播工程、民间文化遗产抢…

Read More »

资讯 |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美学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2019年2月14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非物质文化美学研究”开题报告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全国十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就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会议现场…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