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9年1月

诗和远方 | 达州“元九登高”节俗探源

专栏 文章 田 野 采 风 《中国海洋大学报》“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之四十八 达州“元九登高”节俗探源 张瑞娇 我的家乡四川省达州市,地处川东北一带,素有“巴人故里”之称。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俗称“元九”,是达州民众走出家门登高的节日,2006年6月“元九登高”这一地方性节日在…

Read More »

舌尖上的民俗 | “舌尖”和“风味”背后的美食故事

继《舌尖上的中国》之后,最近《风味人间》又火了 所谓“食色性也”,但只是对着屏幕流口水也不是个办法。 抽空了解一下柴米油盐背后的历史,回头再看这些美味的菜肴,可能会变得更有趣哟~ 关于饮食的各种小八卦:食物里的“七宗罪”,素食主义的哲学,咖喱背后的印度文化,咀嚼背后的餐桌礼仪——…

Read More »

新青年 | 姚丽梅:养生还是食俗:广东人为什么爱煲汤?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姚丽梅,女,广东惠州人,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民俗学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民俗和饮食文化。本文以流行于粤、港、澳等地的“广式老火汤”为研究对象,重回广式老火汤发展变迁的社会语境,发现促使其成为“养生饮食”背后的影响因素,并结合近年来关于老火汤“是否养生”的争…

Read More »

舌尖上的民俗 | 饺子:民俗食品、礼仪食品与“国民食品”(下)

02 春节时的饺子: 象征性的集中体现 民国历法兴废, “过年”、“正月”虽改称“春节”, 但吃饺子的民俗却一直延续下来, 成为北方广大地区“年饭”( 或“年夜饭”) 的主角。“大寒、小寒, 吃饺子过年”,“初一饺子初二的面, 初三合子团团转”( 何学威, 1986:243) ,…

Read More »

舌尖上的民俗 | 饺子:民俗食品、礼仪食品与“国民食品”(上)

【摘要】饺子是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之一,本文探讨了饺子的历史渊源、饺子和馄饨的复杂关系、饺子的民俗称谓、饺子在各种民俗礼仪场合所分别表现的象征意义以及饺子在中国民众饮食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作者认为,饺子实具有多重属性,它既作为民俗食品,往往是构成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乡土饮食…

Read More »

小年 | 二十三糖瓜粘!北京人过小年就是这么讲究

今儿就是戊戌年(狗年)腊月廿三,小年啦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小年是大年的前奏曲,过了小年, 我们可就要每天“按部就班” 为过年做准备啦! 规矩 咱老北京过小年的规矩 祭灶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就是纪念灶王爷。人们认为灶王爷…

Read More »

[刘铁梁]个人叙事与交流式民俗志:关于实践民俗学的一些思考

主要 内容 摘要:实践民俗学是民俗学面向当下生活进行研究时的视角转换和理论重构。实践民俗学认识到:生活实践的主体是普通民众,而不是以“民俗主义”或“传统的发明”为理论依据的民俗操弄者;在田野访谈中出现的个人叙事,其实是以个人身份进入社会文化再生产过程的不可或缺的话语形式,它与集体…

Read More »

微民俗 | 花馍

~ 花馍 【花馍】一种用米、面粉造型后蒸熟、彩绘的民间美术品。捏花馍是流传在山西省的新绛、襄汾、 稷山、河津、闻喜等地的民间风俗。每逢过年过节、端午、中秋, 家家户户都要捏花馍欢度节日。动物、人物、花卉、翎毛、瓜果应有尽有,当地老百姓又叫它 “花儿馍”。 花馍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Read More »

[薛帅]“新考工记”见人见艺见心

早在中国2500年前,我国《考工记》一书有云:“知得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作为先秦时期重要的工艺文献,《考工记》不仅记载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陶瓷、打磨六大类、30个工种的详细内容,根据其定义,“工匠”为圣人所创造之物的记录者和传承者。如今,…

Read More »

[王霄冰]德国人的“乡愁”与家乡文化保护

何谓“乡愁”?顾名思义,就是对于故乡的怀恋、生怕失去它的焦虑和想要留住它的希冀,以及在此之间惆怅徘徊的那样一种复杂心境。“乡愁”的产生,与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密不可分。人类的爱乡恋乡之情自古有之。但在古代社会,“乡愁”一般只存在于个人的情感生活层面,只有在一些非常特殊的年代,例如…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