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18年7月

诗和远方 | 观三王宫庙会,感受夜郎文化魅力

专栏 文章 田 野 采 风 《中国海洋大学报》“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之四十三 观三王宫庙会,感受夜郎文化魅力 刘洁洁 ▲图1:三王宫庙会 ▲图2:热闹的庙会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三王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为纪念古夜郎国国王第三子而建,是独具魅力的夜郎历史文化遗址,每年二月初五都…

Read More »

新青年 | 姚慧:适者生存 ——京西佛事音乐中“民间音乐的佛教化”与“佛教音乐的民间化”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姚慧,女,内蒙古人,艺术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著述包括专著《京西民间佛事音乐及其保护研究——以张广泉乐社为个案》等。研究领域为民族音乐学、史诗音乐研究等。本文探究民间音乐与佛教音乐的互动过程中,民间音乐完成了“民间音乐佛教化”的改造,…

Read More »

书讯 | 刘红:《傣泰民族民间故事研究》

《傣泰民族民间故事研究》以傣族、泰族、老族的民间故事为重点,整体审视傣泰民族的民间散文叙事。该书综合运用各国文本资料,梳理、分析傣族、泰族、老族民间故事共同或相似的基本主题、形象系列、典型母题等内容,考察民间故事渗透的具有标志意味的文化因子、习俗传统以及价值观念等,以此探讨傣泰民…

Read More »

资讯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本网讯 (通讯员 程浩芯)7月25日,《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以下简称“大系出版工程”)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大系出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大系出版工程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承办。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大系出版工程负责领导,中国民协主席团…

Read More »

新青年 | 毛晓帅: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毛晓帅,男,河南滑县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村落民俗,民间叙事。本文站在学术史和理论演进的视角对表演理论进行反思,对推进当前民俗学研究颇有裨益。 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

Read More »

资讯 | “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 邀请函

____先生/女士台鉴:     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之中,日常最为民众所熟知者,莫过于节气、节日与节俗。千百年来,时序轮转,在中国乡土社会不仅形成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农事时间制度,也孕生了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核心的民间传统…

Read More »

中国民俗学会:会费在线缴纳清单(2017年12月27日至2018年7月13日)

各位会员:   会员会费是学会经费的主要来源,缴纳会费是每位会员的基本义务。   根据《中国民俗学会章程》第二十八条规定: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个人会员会费每人每年100元,多交不限;在校学生会员和无工资收入者,会费减半;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CFNGroup)…

Read More »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18年5-6月受理)

新会员名单 (申请受理时间:2018年5月1日-6月30日,共通过59人;会员信息更新0人。截止公布日期,本会在册会员人数为2516人。) 新会员名单:59人 姓名        现工作或学习单位 卞…

Read More »

乌丙安:用双脚走出来的民俗学家

乌丙安,1929年11月3日生于呼和浩特,蒙古族。辽宁大学民俗研究中心原主任,国际民俗学家协会(F.F.)全权会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民…

Read More »

讣告: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

乌丙安(1929—2018)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先生于当地时间2018年7月11日晨6时45分在德国柏林因病逝世,享年90岁。   乌丙安先生,1929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祖籍喀喇沁,蒙古族,辽宁大学民俗学专业教授,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际民俗学者…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