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0年3月

书讯 | 毕旭玲:《中国20世纪前期传说研究史——以现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怀为动力的学术史》

中国20世纪前期传说研究史 以现代知识分子的政治关怀为动力的学术史 毕旭玲著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毕旭玲,女,博士,博士后,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研究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中华创世纪神话”研究工程专家。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海洋民俗、经济民俗、创世神话、民间信仰与传说…

Read More »

[德格洛珀] 鹿港的宗教和仪式

几乎在台湾地区的所有社区中,庙宇与其周围单调的建筑相比照都显得格外地引人注目、金碧辉煌。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由乘轿神像、盛装乐队、杂技团所组成的游行队伍都十分常见。对许多人而言,充满宴会和公众娱乐的宗教节庆(拜拜,pai-pai)成为了他们主要的节假日。尽管当地政府反对其传播、所…

Read More »

荐书 | 《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

 书籍信息 书名:《共病时代:动物疾病与人类健康的惊人联系》 作者:[美]芭芭拉·纳特森-霍格威茨 / [美]凯瑟琳·鲍尔斯 译者:陈筱宛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7年9月1日 定价:45.00 开本:16开 ISBN:978710805937…

Read More »

[王旭]从“笑话研究”到“笑话学”:基于研究成果的分析与展望

摘要:笑话是一种颇受人们喜爱的民间叙事类型,材料丰富,有广泛的现实基础。但长期以来它却一直被学界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众,致使研究成果相对薄弱。从对象认知和学术实践的角度来看,笑话研究形成了形而上的哲学演绎、工具化的普遍性阐释和语境中的特殊性书写三种类型,呈现出由普遍到特殊的发展趋…

Read More »

微民俗 | 槐花麦饭

槐花麦饭 【槐花麦饭】亦称“槐花疙瘩” 。流行于陕西西安、咸阳一带的民间传统乡土食品。农历三月,正是槐花放香时,人们采回槐花,清水淘净,拌上面粉加上盐、五香粉,放进锅中蒸熟。当地有一首儿歌,反映这一饮食风俗:“小娃娃,做钩搭,做好钩搭钩槐花。槐花蒸成疙瘩饭,吃得人人笑哈哈。” (…

Read More »

[崔若男]明恩溥与中国谚语俗语研究

摘  要 从16世纪天主教传教士入华至1949年,传教士搜集了大量中国谚语俗语并形成了诸多论述。除却这些著作背后的宗教诉求外,传教士对谚语俗语的科学研究也作出了推进。以美国公理会来华传教士明恩溥的《汉语谚语俗语集》为例,该书不仅收录了多种类型的谚语俗语,还就谚语俗语研究…

Read More »

新青年|毛睿:明朝公主和亲马六甲:汉丽宝故事的秘史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毛睿,女,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通俗文学、民间文学、民俗学。文章结合马来亚联合邦独立以来华人族群的文化生态来探讨汉丽宝记忆生成的三大成因,并进而回应文学书写与记忆生成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海外华人的文化身分构建问题。 明朝公主和亲马六甲: 马来西…

Read More »

荐书 | [英]顾若鹏 :《拉面:食物里的日本史》

◉基本内容 书名:《拉面:食物里的日本史》 原作名: Slurp! a Social and Culinary History of Ramen 作者:  [英]顾若鹏 译者:夏小倩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9-2 页…

Read More »

[万建中]民族交往与文化交融的历史演进——基于北京饮食文化的视角

摘要 在成为政治和文化中心之前,北京一直是军事重镇。北方各游牧民族把北京作为进入中原的桥头堡,相继入驻北京,不断扩展着北京人的民族身份,同时汉民族的主体地位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也得到持续强化。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交汇成就了北京饮食, 饮食是这一过程中文化行为和表征的集中体现。北京饮食…

Read More »

趣读|中国餐叉出没记

[器晤 总288 题] 其实中国人在很早的时候 就发明了餐叉 这个发明完成于 4000多年前的史前时代   西人的餐叉,是清代末年随着西餐的传人而来到中国的。我们现在也有人平时吃饭不用筷子和勺子,而好用叉子,虽是享用传统的中餐,餐具却西化了。其实中国本来也是使…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