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0年9月

[黄永林 孙佳]博弈与坚守:在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命运的多维思考

摘   要:传统节日习俗与人的需求、文化传统、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行为等方面具有密切的关联。在全球化语境下,传统节日习俗正经受着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等力量的强烈冲击,一些传统节日习俗发生变化是必然的,或不适应时代发展而被淘汰走向消亡,或能顺应时…

Read More »

[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命运

刘魁立 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俄罗斯《传统文化》杂志编委 “非遗”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在我国各地、各民族,以及在各领域中,成为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

Read More »

[李容芳]分割与融入:“老漂族”群体的社会行动逻辑

01 摘  要 时下“老漂族”既作为同辈社会群体存在,也是家庭内某种代际互动模式的真实写照。城市化背景下传统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被社会分割与人口流动逐年解构,社会融入成为“老漂族”再生产和再社会化的新起点。以家庭为主要行动场域的“老漂族”群体看似分散的个体行动逻辑…

Read More »

新青年|贾志杰:炎帝神话的地方性——以山西省高平市神农镇神话为例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贾志杰,男,山西阳泉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本文拟采取“朝向当下的神话学”的视角,以山西省高平市神农镇一带为考察地点,搜集、整理和分析当地百姓口耳相传的炎帝神话,揭示并呈现具有地方性的炎帝的神格特质,增强对炎帝神话…

Read More »

[王哲 王思明]东北人为什么偏爱大酱?

摘   要:基于民俗是一种民间文化,涵盖内容广,且极具地域性,本文对东北民风民俗中形成的酱文化做了系统考察和研究。文献和田野调研结果表明,酱文化主要表现在岁时、饮食、语言、服饰、宗教等民俗要素中。结论认为,东北酱文化作为文化使者,将我国酱文化传播至东北亚地区,…

Read More »

[谢宇]当代中国家庭更追求个人自由,但仍以孩子为中心

pixabay.com 编者按: 2020年6月29日,受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中心主任谢宇教授通过在线分享的形式,介绍了他与同事们对于当代中国的家庭变迁的研究。 他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第二次的人口变迁,与西方相似,…

Read More »

微民俗|卖五香豆腐干

卖五香豆腐干 广布南北方的一种民间职业风俗。五香豆腐干,一种小吃,价格价廉,经济实惠。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在豆腐干中放入酱油、八角(亦称“八角茴香”或“大料”)等煮熟即成。 昔日经营此业者一般是挑担叫卖。担子的一头是木桶,另一头是木箱。木桶内放置炉子一个,上置小锅一口,锅…

Read More »

[詹娜]论何钧佑的锡伯族长篇口头叙事程式

摘 要 程式是口头传统叙事的讲述技巧和思维模式,也是口头传统叙事的本质特征。程式的建构向来遵循特定的逻辑。程式一方面属于文化传统的范畴,是讲述传统的世代积累和代际呈现;另一方面,程式又体现为个性的应用,是讲述者的文化喜好和叙述个性的外化彰显。何钧佑锡伯族长篇叙事程式的建构是缓慢而…

Read More »

资讯|《民俗研究》:2020年第5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0年第5期(总第153期) 目   录 非遗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 ——基于从马拉喀什会议到《“代表作”计划》的演进线索     朱刚    5 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民俗传统的…

Read More »

[刘朝晖]运河船民的文化亲密性与活态传承实践

摘  要 通过对运河船民的民族志研究,展现和提出运河船民文化的三个面向及其保护实践,即:日常生活方式、运河水环境文化和遗产活态保护实践。调查发现,运河船民被排除在遗产保护的实践主体之外,而且运河船民对于作为遗产的中国大运河缺乏“文化亲密性”;另一方面,作为与运河关系最为…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