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1年9月

[彭牧]拜:礼俗与中国民间信仰实践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 礼与俗是中国民间信仰实践的核心。从生活实践与身体的角度,可以阐明礼俗实践所体现的中国民间信仰实践身心合一、信仰与仪式融合的特质。拜是礼俗实践具身化的体现。拜既指表达敬意的具体的身体动作,如鞠躬、下跪、叩头、上供等,又可概称人们总体的宗教倾向…

Read More »

[陈刚 刘丽丽]语言疾病与太阳学说遮蔽下的缪勒神话研究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缪勒是著名的比较神话学家,语言疾病和太阳学说是他的两个标签,但经过绝对化,已化为遮蔽其光辉的铁锈,如神话断裂问题、理性主义神话理念、语言学路径、太阳的神话地位、神话的主体内容、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方法,往往被忽视。论文依据已经译成中文的著作,…

Read More »

新青年|王均霞:以女性为载体: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中的礼制抗争与人性追求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主编推介 本期新青年王均霞,女,山东莒县人,民俗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女性民俗研究,研究兴趣为中国女性民俗研究史、性别与民间手工艺以及性别与民间文学等。本文以为,孟姜女故事研究以女性为载体,呈现了顾颉刚对儒家礼制规…

Read More »

[李雯]表演理论视角下的山西柳林水船秧歌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晋西柳林县水船秧歌在当地流行已久,是群体性的民俗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表演理论视域下的秧歌表演是由特定场域、表演行为、表演者和受众等要素共同组合形成的民俗事象。在表演的过程中,预先设好的模式是可以即兴改变的,表演者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Read More »

[周佩桦]中国传统相声作品中的民俗现象分析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传统相声是我国人民生活形象的记录。它几乎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向世人展示了一幅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居民的生活条件、理想品味、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语言特征,具有很大的民俗价值。文章通过对一些传统相声选段的梳理,找出其包…

Read More »

[张士闪]“在乡的江湖”:近现代冀南乡村梅花拳的组织传统考察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 近现代冀南乡村灾乱频发,流民现象周期性出现,梅花拳以师门、教门为纽带,自觉建构地方社会秩序并努力维持,由此形成了“在乡的江湖”的社会空间。梅花拳精英通过对“天地君亲师”等符号的活用,贴近国家礼治话语,在对自身体系予以神圣建构的同时,操持乡村…

Read More »

[蔡明宏]台湾地区歌仔册中的女性书写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内容提要 清末至日据期,在台湾地区歌仔册的男性话语秩序里,女性鲜活的生命形态受到钳制,她们陷入“不成恶妓、必为良奴”的窄巷中。吊诡的是,在当时台湾地区儒风不振,“歌仔仙”们学识不高的社会现实中,歌仔册却担当了封建道统的捍卫者职责,建构起对庶民女子…

Read More »

[刘晓春]当代民族景观的“视觉性”生产——以黔东南旅游产业为例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自然与社会、文化景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数文化景观被营造出来。黔东南地区根据自身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条件,基于差异化的原则,在以“游客凝视”为中心的旅游产业领域,以民俗文化为主体营造“民族景观”,成为当地最美丽的风景…

Read More »

[戴国斌 岳涛]中国传统社会暴力治理的文武之道——武术“德、智、力”文化基因及其表现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 中国传统社会暴力治理的“文武之道”,在“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的长期实践之后,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主体治理三个层面组成其体系。其中,在国家 层面形成了暴力国有之传统、文武结合“两手抓”的原则;在社会层面,既以民间禁武缓…

Read More »

[高荷红]民间文学创作年代推衍:基于“窝车库乌勒本”氏族与婚姻制度的解读

点击上方“民俗学论坛”可订阅哦! 摘要 民间文学因集体性、变异性特征,很难确定文本的创作年代,尤其是那些无文字民族早期的民间文学样式。若要给予大致的判断,需从文本入手,结合同时代的历史、考古发现等相关情况。作为20世纪初被世人所知的超级文类——满族说部反映了满族及其先世从远古至清…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