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丨去一个小众的温暖的地方过冬


“阿哥阿妹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


就算你没有看过电影《芦笙恋歌》,但影片中这首脍炙人口的插曲,你一定能哼上几句。而这部1957年上映的电影正是以在拉祜族发生的故事为背景来拍摄的。


拉祜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奋进不息的民族,拥有古老而悠长的历史文化,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澜沧江两岸的普洱、临沧两市,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山环抱着水,水拥抱着山,风光秀丽,景色迷人。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不失为寒冷冬季的一个小众旅游地。

△云雾缭绕的深山,是拉祜族世代居住的家园(图/姚倬)


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聚居了20万拉祜族人,是拉祜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小美今天就从澜沧县城开始行程,带你感受和体验厚重而多彩的拉祜文化。


最大的拉祜族城镇——澜沧县城(勐朗镇)

澜沧县城内的葫芦广场,是一个了解拉祜族文化的好去处。


葫芦广场,从高空看去真的是一个葫芦的形状,拉祜族人对葫芦的热爱可见一斑。


广场能容纳5万余人,是澜沧各族人民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舞台,也是每年举办拉祜族最盛大的节日——葫芦节的主要场地。

澜沧县城的葫芦广场,从高处俯瞰呈葫芦的形状,

已经成为拉祜人举办各类重大活动的中心场地(图/陈丹正)


拉祜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糯福南段村

糯福乡距县城72公里。而糯福乡的南段村,是拉祜族神鼓诞生和敲响的地方,也是拉祜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南段村位于中缅边境线附近,村民与缅甸边民同住一座山、同耕一块地。一踏上这块神秘、美丽的边陲之地,就如进入一个古老神奇的世界,寨子四周的大山一片碧绿,古老的树木耸入云天,神秘的寨门建立在进入寨子、佛堂的入口处。一座座干栏式的茅草屋相连在一起,在长年累月的火烟熏烤下,显得十分古老,好像在诉说历史的沧桑。居住在这里的拉祜族同胞,善良、淳朴,有礼有节。任何人进到寨子里,都会受到他们热情的接待,他们的心灵就像一池没有被污染过的泉水。


△糯福乡南段大寨(图/谭春)


东回班利——拉祜族摆舞之乡

东回乡班利村距县城39公里,是拉祜族传统民风民俗、民族礼仪、民族歌舞保存完好的地方。


班利村是拉祜族传统舞蹈“摆舞”的发源地,被命名为“拉祜族摆舞之乡”。

△摆舞之乡—班利(图/谭春)


拉祜族传统舞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芦笙领舞的芦笙舞,一种是以象脚鼓领舞的摆舞。


摆舞是一种表现劳动丰收的舞蹈,共有80多个套路,基本形式有步伐舞和摆手舞两种。舞蹈内容大多反映的是拉祜族的生产生活情景,有撒谷、栽秧、打谷、扬谷、背谷、舂谷、吃新米等原始古朴的舞蹈动作。摆舞不受人数的限制,十多人、上百人、上千人、上万人都可以跳,一般以围成圆圈跳为主,象征拉祜族的团结。摆舞以舞姿轻柔、舒展、整齐、优美而广受欢迎。


在看了葫芦广场、南段大寨,跳了摆舞后,可不能错过当地的一些特色美食:




烤肉



新鲜猪肉用栎树炭火慢烤,佐以盐巴、辣椒、八角、小茴香、花椒、草果、大芫荽、香茅草等多种调料,待鲜香四溢、肉色金黄时铺在新鲜芭蕉叶上分食。




澜沧鸡



澜沧鸡有多种烹饪方法,如清汤、黄焖、爆炒、凉拌等等。本地土鸡品种优良,又采用放养,所以肉质特别鲜美。不仅在澜沧,在普洱市政府所在地思茅,以及思澜公路、版纳到澜沧的公路两旁都有许多打着“澜沧鸡”招牌的餐馆。


其中,思澜公路旁热水塘的澜沧鸡最为出名。大小车路过,人们都喜欢停车点一个“清汤鸡”或“多依鸡”或“黄焖鸡”。

△拉祜族烧鸡(图/谭春)

 



澜沧腊肉



当地农民还保留着饲养优良黑毛猪的习惯。这种猪的生长期长,用天然饲料养,适时放养,肉质细腻,鲜嫩可口。用当地的岩盐特别腌制的腊肉,肉色鲜红,肥而不腻,鲜香无比。用腊肉切片清蒸、配蔬菜煮汤都是极美味的。

△拉祜人腌制的腊肉(图/谭春)


云南除了昆明、大理和丽江,还有这样一个具有浓郁拉祜风情的小城在等你。


文来源:“美民”公众号 2019-12-13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