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吴晓东:《盘瓠神话源流研究》





出版信息


作者:  吴晓东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出版年: 2019年10月

字数: 198千字

定价: 45.00元

装帧: 平装

责任编辑:陈佳

丛书:盘瓠神话丛书

ISBN: 978-7-5077-5839-9


 作者简介


吴晓东,苗族,湖南凤凰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神话学,著有专著《<山海经>语境重建与神话解读》《苗族图腾与神话》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与夸父逐日:闰月补天的神话呈现》《从<山海经>看<易﹥的起源》《蚕蜕皮为牛郎织女神话之原型考》《涿鹿之战:一个晒盐的故事》《史诗范畴与南方史诗的非典型性》《禹妻“涂山”氏名称与“蜍蟾”同源考》《占星古籍:从<大荒经>中的二十八座山与天空中的二十八宿对应来解读<山海经>》等70多篇论文。



目 录


导言/001


第一章 盘瓠神话的构成及其分布/005

   第一节 盘瓠神话的构成/005

      一 类型界定/005

      二 典型文本与非典型文本/007

   第二节 盘瓠神话的分布/012

     一 民族与地理分布/013

     二 地理分布的变迁/028

     三 流传度与文化生境/037


第二章 早期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046

   第一节 盘瓠神话起源研究史/046

   第二节 早期蚕马神话演变为盘瓠神话/054


第三章 盘瓠神话源于中原/078

   第一节 盘瓠神话中的中原文化元素/078

     一 帝喾高辛/080

     二 敌方名称或取谷种处名称/083

     三 泥泥狗与伏羲/088

   第二节 “盘瓠”及其变异名称的来源/093

     一 “盘瓠”及其变异名称的来源/095

     二 盘瓠神话主角的附会及演变/108

   第三节 盘瓠神话中的姓氏以及家族祭祀/120

   第四节 并非单一民族的起源神话/123


第四章 盘瓠神话的传播与接纳/130

   第一节 汉人的南迁及其与南方民族的融合/130

   第二节 汉传民间信仰在接纳中的作用/143

   第三节 盘瓠神话的他者叙事到自我叙事/152


第五章 盘瓠神话的演变/156

   第一节 文献记载的变异/156

   第二节 狗与蛙:主角的演变/163

     一 蛙、狗的形成/167

     二 咬头情节与狗、蛙吃日月/174

   第三节 立功的演变/190

     一 立战功:失肤到失父/191

     二 治病:失肤到肤疮/198

     三 取谷种:“狗”到“谷/203”

     四 擂鼓:“狗”到“鼓”/214

     五 找皇印:“衣”到“印”/217

   第四节 盘瓠神话的延展性变异与变异节点/220


第六章 蚕蜕皮神话的几条演变路线/228

   第一节 牛郎织女/230

     一 蚕蜕皮与牛郎织女故事结构/230

     二 从“五彩皮”到“乌鹊桥”/237

     三 两组牛、女星的转换242

   第二节 毛衣女/247

   第三节 田螺姑娘/252


参考文献/257

后记/271


导 言


盘瓠神话是中国神话中影响比较大的一个类型,受到比较多的关注。这可能是此神话的相关文化生境依然存在,比如瑶族目前依然有盘瓠信仰,每年要过盘王节祭祀盘瓠。正是因为这相关的信仰,此神话中所叙说的故事,在民间往往被视为真实历史,盘瓠神话也往往被称为盘瓠传说。


也正因为盘瓠的故事被视为历史真实,所以在一些民族中造成某些纠结,犬毕竟在某种程度上含有贬义。为此,弄清盘瓠神话的来源,不仅在神话学上具有学术意义,在民间也可以正本清源,让民众理解盘瓠神话的来龙去脉。


本书分为六章:一、盘瓠神话的构成及其分布;二、早期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三、盘瓠神话源于中原;四、盘瓠神话的传播与接纳;五、盘瓠神话的演变;六、蚕蜕皮神话的几条演变路线。


第一章介绍盘瓠神话的构成及其分布。所谓构成,主要是类型界定,不仅确定主要的情节单元,也确定典型文本,并将一些以蛙为主角的文本也纳入到盘瓠神话类型里来。本章还梳理了文献中记载的盘瓠神话分布,以窥探盘瓠神话在历史中的分布变迁。另外,本章还探讨了盘瓠神话流传度与文化生境问题,这是以往在探讨神话的流传时较少关注的。


第二章探讨盘瓠神话的原型问题,认为盘瓠神话来源于早期蚕马神话即蚕蜕皮神话,换言之,盘瓠神话的原型为蚕蜕皮。文中主要采用故事结构比较的方法,将盘瓠神话与蚕马神话的情节单元一一对照,在加以细节分析的方法,比如盘瓠的诞生与蚕的关系,盘瓠的死与树的关系。


第三章提出盘瓠神话源于中原的汉族地区。这一观点的论证主要集中于从汉语语音上梳理了“盘瓠”名称与其他变异名称的相关关系,以及这些名称的共同来源。本章还探讨了盘瓠神话所带有的一些中原元素,比如“高辛”的名称,另外就是中原所遗存的盘瓠神话的相关信仰、民俗,比如泥泥狗。


第四章要解决的问题是,既然盘瓠神话源于中原的汉族地区,那么这一神话是怎样传播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什么会接受这一神话,并视为自己的族源神话。本章强调盘瓠神话的传入主要是民族融合造成的,在这一传播过程中,民间信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要意识到,盘瓠神话不是一次性传播完成,而是随着汉族多次迁徙多次重复传播。盘瓠的不同名称是多次传播的痕迹,其中“盘瓠”一词的传播应该是最晚的一次传播。


第五章梳理了盘瓠神话的演变。盘瓠神话的演变很多很复杂,包括主角形象的演变,本章从语音的视角解释了为什么盘瓠神话的主角会是犬与蛙,以及日食月食传说中蛙、狗吃日月与盘瓠神话中狗咬敌首头颅的情节来源。本章也解释了盘瓠立功几种方式的来源,即怎样由蚕蜕皮(失肤)演化到失父再到立战功(寻父或为父报仇),蚕蜕皮怎样演化到治皮肤病,蚕蜕皮怎样演化到失衣再到失印,以及狗怎样因为与谷、鼓的语音相同而演化出狗取谷种或擂响石鼓。另外,还梳理了盘瓠神话的一些延展性变异,以及主要由什么节点延展出来的。


第六章梳理了几条蚕蜕皮神话演变的路线,也就是牛郎织女、毛衣女、田螺姑娘等神话故事的演变。这主要是想把盘瓠神话放到一个故事丛里,这个故事丛能体现各自之间的关系。虽然故事的研究多采用类型分析的方法,但现实世界里并没有明确分类,分类是人类为了认知世界,才对世界进行切割,民间故事也是一样,并不是一类一类地存在,而是相互交错,网状存在的。我们对其进行分类,只是便以认知而已。在进行研究的时候,类型只是一个参考。盘瓠神话与蚕马神话、嫘祖神话、蛤蟆儿子神话、牛郎织女神话、毛衣女神话、田螺姑娘神话等等构成一个故事丛。


本书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利用语音演变的语言学的方法,但具体运用上与传统的音韵学有所不同,笔者称之为语言基因。语言基因法强调语音演变的体系性与连贯性,这一点在本书中有比较多的体现,比如在阐释“盘瓠”一词的来源,以及盘瓠神话中其他名称的来源,是把这些名称放在一个小体系内来进行阐释,这些名称相互具有关联性,构成一个小体系。


本书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盘瓠神话的原型是蚕蜕皮,盘瓠神话是从早期的蚕马神话即蚕蜕皮神话演变过来的,同时也提出了其起源的民族为汉族。在汉族南下的民族融合过程中,盘瓠神话得到传播与接纳。本书还从语音上解决了盘瓠型神话主角为什么会出现狗和蛙两种形象,以及为什么盘瓠的立功会出现立战功、治病立功、取谷种立功、擂响石鼓立功、找到玉玺立功等多种方式。


本书讯转载自公众号“民族文学学会” 2019-12-14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