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生熟有度 汉人社会及文化的一项结构主义人类学研究》
作者: 周星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页码:272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ISBN:9787100177788
作者简介
周星,现任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大学院博士课程指导教授、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所长;曾任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主要著述有《史前史与考古学》(1992)、《民族学新论》(1992)、《民族政治学》(1993)、《境界与象征:桥和民俗》(1998)、《乡土生活的逻辑—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2011)、《本土常识的意味—人类学视野中的民俗研究》(2016)等,并主编多种学术图书。
内容简介
“生”与“熟”是汉人社会与文化中的一组基本的分类范畴,它缘起于日常生活,并扩展、渗透和弥漫于社会文化的各层面,具有多重性的意义。本书向读者全面地展示“生/熟”分类范畴在汉人的日常生活、社会结构及文化实践中所具备的深刻寓意,并以此作为解读中国汉文化整体逻辑的一个密码。作者运用本土社会文化素材的解读,扩展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生/熟”概念的解释力。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生”与“熟”:民俗分类的普适性
第一节 对应于“自然/文化”的“生食/熟食”
第二节 发明“熟食”的文化英雄
第三节 日常生活中的“生食”与“熟食”
第四节 “生药”与“熟药”
第五节 “生土/熟土”,“生地/熟地”
第六节 传统工艺中的“生/熟”问题
第七节 书画艺术中的“生/熟”论
讨论:“生熟有度”与“生/熟”之间
第二章 汉文化中人的“生涩”、 “夹生”与“成熟”
第一节 人迈向“成熟”的不同层次
第二节 成长仪式和成人仪式
第三节 旨在“预热”的“跨火”仪式
第四节 旨在“催熟”的“闹洞房”
第五节 涉及性的俗语、隐语及其他
第六节 各地方言对人的“半熟/夹生”状态的描述
第七节 “剩女”与“剩男”歧视的根源
讨论:成为“全人”的幸福观
第三章 “生人”、 “熟人”与人际关系实践
第一节 “生人”与“熟人”
第二节 “生/熟”之间的人际关系实践
第三节 “差序格局”中的“熟人”与“生人”
第四节 “半熟社会”的尴尬
讨论:“熟人社会病”与公共性的成长
第四章 汉文化对周边异族群的“生/熟”分类
第一节 “五方之民”的“天下”结构
第二节 “生蛮”、“生獠”、“生胡”以及生、熟吐浑
第三节 “生羌”与“熟羌”
第四节 “生/熟”女真及“生/熟”鞑靼
第五节 “生户”与“熟户”
第六节 “生苗”与“熟苗”
第七节 “生黎”与“熟黎”
第八节 台湾的“生番”与“熟番”
第九节 “生夷”与“熟夷”及其他
讨论:族群“生/熟”论的历史局限性
结语
后记与鸣谢
图文来源:整理自豆瓣、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9-12-7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