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俗|蒸馒头


Mantou

面食


馒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中国传统面食之一,传说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明,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有馅。北方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南方有馅无馅统称馒头。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








历史渊源

Mantou

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面起饼”可视为中国最早的馒头。

根据现存的史料,馒头的出现不晚于晋。但是名字也不叫馒头,而叫“蒸饼”。

  汉朝时,由于磨已广泛应用,蒸制的面食也随

  之流行于全中国各地,当时统称为“饼”。

自诸葛亮以馒头代替人头祭泸水之后,馒头刚开始就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之用。

晋以后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凡以面揉水作剂子,中间有馅的,都叫“饼”。

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有称作“玉柱”、“灌浆”的。宋时馒头成为大学生的经常食用的点心。

至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


历史传说

Mantou

传说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讲述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于是命杀羊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大概是“馒头”的起源。“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


馒头


馒 首


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

则曼头宜设。






种类

Mantou

馒头,在北方有些地方也称“馍”等,在浙江温州又被称为“实心包”。其它地方则直接称为“馒头”或“淡包”,一般是半圆外表平整,每逢节日顶部会印上大红印。口味不同,作法各异,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馒头,如白面馒头,玉米面馒头、菜馒头、肉馒头、生煎馒头、油炸馒头、主食馒头、杂粮馒头、营养强化馒头、点心馒头、红叶馒头、松露馒头、红糖馒头等。


馒头

多种·新式





制作


方法

mantou

将发酵面(老面)加面粉、水和成面团,放入盆中或饧发箱发酵;取出发酵好的面团加白糖(北方可不加),揉透揉匀后搓成长条,揪剂子,摆在笼屉上,剂子口朝上,在旺火上蒸二十分钟,取出即可。北方的馒头一般是把长面条揪成剂子之后 ,再把剂子揉成底平顶圆的馒头状。然后放到蒸屉上蒸即可。





文学采撷

Mantou

|高承《事物纪原·酒醴饮食·馒头》

“稗官小说云:诸葛武侯之征孟获,人曰:‘蛮地多邪术,须祷於神,假阴兵一以助之。然蛮俗必杀人,以其首祭之,神则向之,为出兵也。’ 武侯 不从,因杂用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麪,象人头,以祠。神亦向焉,而为出兵。后人由此为馒头。” 

|柯丹丘《荆钗记·春科》

“三场文字不得中,六个馒头落得吞。” 

现代|杨朔《潼关之夜》

“他——年青的军人——站起来,把座位让给抱婴儿的妇人,更从衣袋里摸出一块干硬的馒头交给她。”


福寿安康




mantou

馒头 


「 三春之初,阴阳交际,寒气既消,温不至热,于时享宴,则曼头宜设。」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民俗”系列来自@中国民俗学会微博#每日民俗#,欢迎大家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