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俗|褙子




褙子: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元。宋代男女皆可穿着。


《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背系带砖项头巾,著斗花青罗褙子。”《明史·舆服志二》:“皇后常服……(洪武)四年更定,真红大袖衣霞帔,红褙子。”明方以智《通雅·衣服一》:“褙即背也,元以来女服褙子。”



褙子一名,一说来源于褙子寓意人行走之时背应挺直,以扶正人的脊背和身体  ;另相传褙子原为婢妾的服装,因婢妾常侍立于女主人背后,而得名。



宋朝褙子的领型有直领对襟式、斜领交襟式、盘领交襟式三种,以直领式为多。斜领和盘领二式只是在男子穿在公服里面时所穿,妇女穿着多为直领对襟式。衣长不等,前襟不施袢纽,袖子可宽可窄;衣服两侧开衩,或从衣襟下摆至腰部,或从腋下一直开到底,还有根本不开衩的款式,款式像现代的长背心。



宽袖褙子


交领褙子


立领褙子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微民俗”系列来自@中国民俗学会微博#每日民俗#,欢迎大家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