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俗|挽春光,踏清明





时序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日脉络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春秋

春秋战国,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寒食起源与纪念介子推有关。


先秦

先秦,当时我国北方一些地方已有比较严格的禁火制度,从官方到民间都有改火的习俗。


汉代,发生了周举在太原一带废除禁火陋俗的事件,很多地方要禁火一个月。



唐代,寒食节变成三天,分别叫大寒食、官寒食、小寒食。

宋元时期,清明节的地位上升,开始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清明·节日习俗

· 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清明




· 扫墓祭祀

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已久。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的秋祭。




清明·节日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杜牧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 郊原草木柔。

   

   


    清



黄庭坚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苏堤明记事

       吴惟信



清江引·清明日出

                                  王磐

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






  牧       



清明·美食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挽春光,踏清明。



图文来源:中国民俗学网、维基百科等。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