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车文明:《中国古代剧场史》



N E W   A R R I V A L

新 书 推 荐

书名:《中国古代剧场史》

作者:车文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02

ISBN:978-7-100-19224-8


作者简介


车文明,山西省山阴县人。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所长、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顾问、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出版学术专著5部,主编、参编6部,在《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多项。2009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首批“三晋学者”,政协山西省第十一届、十二届委员。


// 内容简介

//

NOCITCE

中国古代剧场史,既是一部与时俱进、与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尤其是与戏曲发展演进大体同步的历史,更是一部有着自身演变特征与发展规律的历史。本书以现存古戏台调查为主,加以文献考证,图文结合,梳理出中国古代剧场产生、发展、演变的轨迹,总结出剧场发展与戏曲发展的某些历史规律,构建了一部新的中国古代剧场史。书中有不少新发现与新观点,对中国戏曲史研究、戏剧学等相关学科的建设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加强以戏曲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推荐语

//

NOCITCE

廖奔(著名文化与戏剧学者、中国作协副主席):


文物考古界讲究的是“过眼经手”,即对于古物的直接接触与揣摩,看多了自然就把握住了其内在气质与韵律。几十年来,车文明在全国各地孜孜矻矻考察古戏,到处爬高下坡、总是风尘仆仆。在对全国古戏台家底进行了整体清点之后,在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完成了新的《中国古代剧场史》。


如何评价这一部剧场史,恐待学术时日。我的初步感觉是,车史的突出长处是资料的第一手性与数据的科学性。体现在论述中,就是归纳总结的概率性扩大、归类性准确、根据性精确,特别是对于明清戏台类型、平面构造以及看台结构的探查,有着坚实的资料数据作为支撑,结论于是确凿不移。


// 历史悠久的中国剧场

//

NOCITCE

中国剧场历史悠久,形式多样,建筑精美,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从先秦时期的祭祀仪式与娱乐乐舞表演使用的撂地为场,或借用高台、庭院、宫殿等临时性表演场所,到汉唐时期的亭台楼阁,再到宋元时期的专门性剧场瓦舍勾栏与神庙剧场;从明清时期的神庙剧场、豪门剧场、茶园酒馆到代不乏例的临时搭建舞台;从近代都市的新式剧场到现代城市的现代化剧场以及遍布乡间的农村新舞台,均见证了中国戏剧的活动历史,是戏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它们不仅是中国戏剧活动的主要场所,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戏剧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中国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欣赏艺术、陶冶情操、获取审美享受的场所,可谓中国人民一处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是我国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对其进行全面梳理、系统研究,不仅可以完整地把握中国剧场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刻总结剧场与戏剧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建筑发展的历程,同时还能够显现出民族民间风俗信仰、社会生活变迁之轨迹。对中国古代剧场发展历史的梳理,在戏剧学、建筑学、民俗学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对于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故宫畅音阁


中国古代的剧场大致可分为专门性与非专门性两大类。由于中国戏剧具有无处不歌舞的特征,举凡厅堂、亭台、舟船、院落、街道、广场、田野,均可以撂地做场,因为它们只是临时借用,不是专门的演出场所,所以可称之为非专门性剧场。专门性剧场有以下几种类型:商业性剧场,主要有出现在宋元时期大城市的瓦舍勾栏与清代中后期一些大都市的以茶园酒楼为代表的戏园子;神庙剧场,包括遍布广大城乡的各种寺庙剧场、祠堂剧场、会馆剧场等;宫廷剧场,包括历代宫廷及皇家园林里的各种剧场;私家园林剧场,主要是历代王公贵族建于私家庭院及园林里的剧场。临时性剧场,主要指在广场街道或旷野临时搭建的舞台,用毕拆除。全国现存古戏台2万余座,其中最早的为金元戏台,现代剧场更是不计其数。


▲颐和园戏楼


剧场建筑首先要满足演出的需求,其次也要适应时代、地域、建筑风格的规范以及建筑审美的追求,最后,当然要考虑财力、物力的支撑以及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早期剧场比较简陋,对戏曲虚拟性、写意性、程式化特征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与作用。一旦戏曲性特征形成、定型,就会反过来规定、制约剧场的建筑形制,如不需写实布景与太多道具,在经济条件、建筑技术与戏曲艺术比较发达的明清两代,尤其是商业会馆戏台与城隍庙戏台,大家只能在建筑造型与装饰这些与戏曲表演关系不大的方面做文章,为古戏台增色,而不是在布景、道具上下功夫,因为戏曲表演不需要这样。不同的剧场类型对戏曲的剧种、风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如江南亭榭式小巧玲珑的戏台,厅堂式家庭演剧的环境对昆曲徐迂婉转的水磨调风格之形成,北方高台广场对梆子腔高亢激扬唱腔特征的铸就,均有重要作用。


// 目 录

//

NOCITCE

绪 论 



第一章 早期演出场所钩沉


第一节 原始乐舞与撂地为场

第二节 汉魏六朝百戏与厅堂广场演出 

第三节 隋唐戏场 

第四节 亭台楼阁 


第二章 宋元剧场考察 


第一节 露台的兴衰 

第二节 瓦舍勾栏 

第三节 神庙剧场 

第四节 现存金元戏台 


第三章 明代剧场变迁


第一节 瓦舍勾栏的衰落与神庙剧场的发展 

第二节 现存明代戏台建筑 

第三节 堂会演剧与家乐

第四节 临时搭台演戏

第五节 神庙剧场过路戏台及看亭、看楼的出现 

第六节 明代剧场与中国戏曲的发展


第四章 清代剧场的繁荣(上)


第一节 神庙剧场的全面普及 

第二节 神庙剧场的类型与结构 

第三节 会馆剧场考察 

第四节 宫廷剧场巡礼 

第五节 私家园林剧场探寻

第六节 茶园酒楼的兴起


第五章 清代剧场的繁荣(下)


第一节 别样化戏台 

第二节 看楼与看亭的发展 

第三节 剧场建筑与装饰艺术 

第四节 剧场建筑与戏曲特征


第六章 传统剧场之组织经营


第一节 勾栏剧场观演方式 

第二节 神庙剧场组织经营 

第三节 戏园之组织管理 

第四节 宫廷演剧机构 


第七章 新式剧场


第一节 新式剧场的出现以及在都市的风行 

第二节 新式剧场举隅 


余 论 


附表1:宋金舞亭(庭)、舞楼情况一览表


附表2:元代神庙剧场资料一览表 


参考文献 


后 记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商务印书馆”2021-03-24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