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中国民协理事冯莉喜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冯 莉


冯莉,1977年出生,祖籍甘肃张掖,博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民间文化论坛》执行主编、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艺术人类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传承人口述史理论研究。著有《东巴舞蹈传承人——习阿牛、阿明东奇》(2007)、中国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丛书——《内丘神马魏进军、焦凯·云南甲马张元文等》(合著,2011)、《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以纳西汝卡人的信仰生活为例》(2014)、《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合著,2016)、《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泥人张”彩塑(北京支)》(2017)等。学术兼职: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民间艺术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民族学学会影视人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2015),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员;国际纳西学会秘书长,北京纳西学会常务副秘书长。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主持管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纳西族仪式舞蹈研究》等多个国家科研项目。



近日,2020年度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名单公布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化论坛》执行主编冯莉喜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冯莉于2009年9月进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师从冯骥才先生攻读博士学位。在冯骥才先生指导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冯莉读博期间,导师冯骥才先生给予了殷切指导(图片摄于2010年10月)

在学期间,冯莉学习勤奋、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篇,完成科研成果1项,获国家级奖项1项,其科研能力获得了导师冯骥才先生以及非遗保护领域多位专家的认可。

2012年5月,冯莉顺利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并正式毕业,成为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成功培养的首位博士研究生。


◆ 冯莉的博士学位论文《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原生性与新生性——以纳西汝卡人的信仰生活为例》获得了答辩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 2012年5月,冯莉顺利毕业,成为导师冯骥才先生培养的首位博士研究生


毕业后,冯莉继续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从事民间艺术、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领域研究和编辑工作。2013年10月,冯莉负责《民间文化论坛》编辑部工作,编辑部被中国文联出版业改革领导小组评为“2014、2015年度中国文联出版报刊业改革发展先进项目(活动)团队”。2016年11月,《论坛》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列入“第一批认定的社科类学术期刊名单”。2018年11月,刊物进入“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她参与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策划、项目书申报和方案起草,以及出版成果的编撰,获得专家学者的好评;多次参加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大会发言;作为业务骨干承担重要项目主持管理工作,其中有些项目在学术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


◆ 2006年春节期间在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三坝乡日树湾村访谈大东巴习阿牛

◆ 冯莉与大东巴习阿牛及其亲属合影


◆ 在云南大学举办专题讲座


由于各方面工作表现突出,冯莉得到领导及同事的广泛肯定。2012年,获得中直系统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3年,入选中组部主持的“国家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典型事迹

科研方面,冯莉先后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承担部级和市级科研项目3项;撰写著作6部(合著2部),论文20余篇;参与编纂图书13册。


◆冯莉撰写的部分著作



为做好相关课题,她深入条件艰苦的边疆村寨做田野调查,与民间文化传承人和有关方面专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2013年以来,冯莉负责执行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唐卡文化档案》,带领团队赴西藏拉萨、山南、日喀则,青海玉树,四川阿坝州,云南迪庆州等藏区乡镇村落,累计行程十几万公里,进行唐卡文化图像采集和传承人口述史访谈工作。她与团队克服身体高原反应,每天平均工作8小时以上,采集壁画、唐卡图像数千幅,访谈唐卡画僧、画师百余人。这些采集的资料为编纂出版《中国唐卡文化档案》《中国唐卡传承人口述史》等成果打下坚实基础。 


◆ 田野中的冯莉



◆ 2015年9月,冯莉在西藏拉萨访谈唐卡画师罗布益嘉



◆ 冯莉荣誉证书及荣誉奖章


END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图片来源:冯莉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