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俗 | 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郑於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於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

源于巫术的去病方式。古人相信病灾可以以某种方式去除或带走。某人生病,将其病写画在扎制的风筝上,用线在空中放飞,当风筝飞至高空,将风筝拉线剪断,断线的风筝随风飘向远方,民间相信病人的病便会随风筝一块飞走,并以此去病除灾。

民间游艺

中国的风筝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传统的中国风筝上到处可见吉祥寓意和吉祥图案的影子。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优美的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它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微民俗”系列来自@中国民俗学会微博#每日民俗#,欢迎大家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