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崔蕴华:《欧洲藏中国明清至民国俗曲唱本研究——以英、德、法为中心》


《欧洲藏中国明清至民国俗曲唱本研究——以英、德、法为中心》,崔蕴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版。


崔蕴华,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理事。曾为台湾大学访问教授(2018)、德国维尔茨堡大学访问学者(2015)、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2013)。在《文学遗产》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六十余篇,出版专著《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等四部,主编教材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教育部哲学社科项目二项、北京市哲学社科项目一项。曾获第二届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11),入选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化与文献、文学与法律、法治文化。


内容简介

说唱文学主要指传统社会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传统说唱及其文本,这些文本多为民间书坊刊刻或个人抄录的小册,分为抄本与刻本,明清时期达至鼎盛。主要包括弹词、大鼓、木鱼书、宝卷、子弟书、词话、俗曲等。说唱文学是民间文化中的潜流,源源不断流淌于悠悠岁月与广袤地域之中。其所呈现的庶民热闹场景与学术研究的冷淡形成对比。


在传统社会中,它们比起小说等文体“卑贱”更甚、殊难入流。自五四尤其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陆续有学者如刘复、李家瑞、傅惜华等关注民间说唱并挖掘整理,其功甚伟。


本书所涉“唱本”主要指明清以来流传于民间的各种传统说唱的文本,这些文本多为民间书坊刊刻或个人抄录的小册,分为抄本与刻本。


《说唱、唱本与票房:北京民间说唱研究》


与“唱本”类似的概念还有“曲本”、“歌本”等。曲本之“曲”可指戏曲与俗曲,如《清车王府藏曲本》卷帙繁浩达千册,包括昆曲、高腔、影戏、吹腔以及说唱鼓词、子弟书等。因此,曲本一词范围较为宽泛。歌本则是对民间歌谣的泛称。


本书所涉主要是民间说唱的文本,这些说唱主要包括子弟书、弹词、大鼓、木鱼书、宝卷等,因此以“唱本”为名更为确切。此外,笔者在欧洲一些图书馆也经眼一些民间小戏唱本,这些小戏唱本篇幅较短,常常和其他说唱唱本放在同一书函之内,因此笔者也顺带将这些文献一并包含在内。


早在十六世纪,一些中国书籍通过传教士或商人便出现在欧洲。其中通俗文学如戏曲等文本在西方颇受珍视,这与其在东方之情形藑乎不可比拟。东方传统主流观点认为这些作品乃是自娱小道,不登大雅之堂。而在西方却因缘际会、辗转相生,成为万里之遥舶来的贵重之物。


正如龙彼得所指出的那样,在明代被带到欧洲的书籍都是普通甚至俗劣的版本,任何中国学者都不屑于收集,相反,在西方图书馆却把他们奉为珍品。


《风月锦囊笺校》


《风月锦囊》(1553年刊本)由葡萄牙传教士Gregorio Gonz Ivez委托在里斯本的西班牙大使Juan De Boria于1573年献给西班牙国王。于是,一本在中国极为普通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风月之书在欧洲华丽转身,一跃而成传教士进献的东方礼物。


另外如《精选时尚新锦曲摘队》、《新刊弦管时尚摘要集》等 “坊刻本”在中国明末以来江南各地大量刊印,价格便宜,在欧洲却需要高价拍卖,最终于1679年前后购置入德国的图书馆。


中国对于欧洲不仅仅是远方的异国情调与时尚潮流,其背后更有时代文化与认知思维的诸多考量。弗里德里希.黑尔认为,“那个时代清醒的人物如利玛窦周围的耶稣会士和莱布尼茨周围的新教徒,都把对中国的发现理解为彻底转变思维方式的机会,使欧洲人在应对世界沟通的挑战时加强自身的能力”。这些均离不开欧洲传教士作为“知识搬运工”的不懈努力。


“风舶奔流日夜狂,谁能稳卧梦家乡?春风日日送行程,谁送天涯九万程?”中国文人吴历《墨井诗抄》中的诗歌追忆了远方挚友、欧洲传教士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1623-1693),也写出了来华传教士的艰辛历程。柏应理在中国传教多年,1685年他携华人教徒沈福宗到欧洲游历,遂成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之盛事。


在英国期间应牛津大学教授海德邀请,沈氏协助编辑牛津大学波德里图书馆中文藏书。海德还向他询问中国语言诸问题。这些中文书籍多是万历年间南京“金陵书林”、福建“建阳书林”刊本,牛津大学图书馆的这批中文藏书应是欧洲最早的一批汉籍之一,其中不乏珍本与孤本。


牛津大学图书馆


中文书籍于几百年前漂洋过海、万里流转,自然少不了传教士、旅行家的身影。对于他们而言,这些东方书籍是传教岁月中的文化积累,也是能让西人欢呼惊讶的天外之物。从耶稣会士到后来的新教传教士均以搜集汉籍为己任,他们回国后将所搜集的中国文献带回欧洲,这些图书奠定了欧洲各地图书馆的早期汉籍基础。


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马若瑟(Joseph de Prémare,1666-1736)在中国传教期间积极搜集购买书籍,藏品丰富。其藏书之后辗转万里抵达法国,先后归入皇家图书馆。基督教新教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在中国传教期间不断购置各种书籍,回国后其私藏一万余册全部归于伦敦大学东方及亚非学院(SOAS)图书馆。


马氏藏书卷帙浩繁,其中以医学、佛道等文献为主,中国文学类有《全像唐僧出身西游记传》等珍稀作品。其中民间说唱类唱本包括有《静净斋花笺记》、《九才子二荷花史》(以上木鱼书)、《绘真记》(以上弹词)共计3种;英国布道会传教士、汉学家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1815-1887)之私藏两万册汉籍归牛津大学图书馆,其中有不少明清通俗文学藏本。


德国人卡尔·弗里德里希·诺依曼(Karl Friedrich Neuman,1793—1870),中文也称作内曼或诺曼。他对慕尼黑图书馆仅有二十本中国书感到不满,遂于1829年乘船至中国广州,在那里以一己之力建起一座上万册刻本与抄本的图书馆。在数年后诺氏回欧,带回所购中文图书六千余册,全部赠给慕尼黑图书馆和柏林图书馆。


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


十九世纪中叶,意大利籍旅行者马吐齐(Martuiucci,1774-1846)私藏2700册中文书由路德维希一世购得并赠予巴伐利亚国立图书馆,奠定了该馆中文文献尤其是民间唱本文献的丰厚根基。


“漫言西海与中华,此心此理原同契”(马若瑟《儒交信》第一回)。这些书籍随着传教士将中国文化西传入欧,形成了传教士汉学。


瓦西里耶夫(V.P.Vasiliev,1818-1900)是第十二届东正教驻京传教团成员,1840年至1850年在北京工作。他回国后将这些文献重新整理并进行研究,完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中国文学史纲要》。以瓦西里耶夫为代表的传教士不仅是文献的搬运工,还是学术的研究者、汉学的开创者,至此传教士与汉学家终臻于一身,学术格局亦独有气象。


如上所论,传教士、汉学家的收藏中有不少中国说唱唱本。这些藏本再加上欧洲各国图书馆后来的官方购置形成了欧藏唱本的主要来源。总体而言,欧藏说唱唱本在空间分布上以西欧三国英、德、法最为丰富,呈鼎足之势。此外远在东部的俄罗斯也藏书不菲。下面简要述之。


英国地区藏本乃是笔者关注的重点,这既是因缘于笔者在那里长期的考察研究,更是因其说唱文献藏品之种类丰富,很多文献均“养在深闺人未识”。英国地区以下述三大图书馆藏本最为丰富:牛津大学图书馆、大英图书馆和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

牛津大学图书馆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本颇令人惊艳,笔者目验唱本已愈千册,其中闽台歌仔册唱本与广府木鱼书唱本数量最伙,另有潮州歌册、弹词、宝卷、宣讲唱本等。


该馆最有特色的当属以下三类藏本,一:闽台俗曲。其中有来自厦门等地刊印的传统歌仔册、来自台湾的刊印本及手抄本歌仔册数百种。这些唱本涵盖了清代道光至民国时期的漫长岁月,很多文本第一次面世;二:宝卷二十多种。其中既有清代刊本也有民国抄本和海外印本;三:汉口宣讲。这些宣讲涵盖了晚清至民国时期刊印的湖北唱本,包括《五子哭坟》《一口血》《罗卜顶》《桂花轿》等。


大英图书馆以丰富庋藏闻名于世,其中不乏中国民间说唱唱本。与牛津大学和伦敦大学藏本相比,大英图书馆藏本从刊本时间而言较为“纯粹”,均为较早刊本,较少民国等晚期版本,足见其珍贵。笔者目验共见近八十种。


其中以木鱼书为最,木鱼书除短篇《六姑回门新发财》等外,有不少长篇,如《四美同心金鈪记》和《蒙正绣球记》均有六卷之多;《呼家后代》有五卷;《白罗衫》《天赐花裙》也分别有四卷之多。


另有弹词数种,包括《说唱绣香囊》《天雨花》《义妖传》等长篇弹词。还有解心类杂曲及广府班本数十种,其中大多装订在一册内,篇幅较短。除上述种类外,还有:宝卷2种,名曰《孟姜女万里寻夫》、《百花台宝卷》;词话1种,名曰《大说唐全传》。《大说唐全传》乃乾隆四十八年刊本,弥足珍贵。

大英图书馆 


这些唱本均为十八、十九世纪甚至更早年代的刊本,很多书目上均有入馆日期,从日期看这些唱本至迟在十九世纪被大英图书馆纳入。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所藏唱本亦不逊色,笔者共目验到俗曲唱本已逾百种,包括宝卷类唱本、弹词唱本、说唱鼓词、广府唱本等。其中既有源于马礼逊藏书的文献,还有该馆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在亚洲尤其是香港等地陆续购买的广东唱本。除了笔者所见,该馆还有一些唱本尚在整理编目中,其总数应该不止上述所记。


该馆以广东木鱼书所藏最伙,不过比起大英图书馆而言,大多唱本为较晚时期刊本。总体而言,该馆除了三本马礼逊藏唱本(《绘真记》《花笺记》《二荷花史》)年代较早外,其他大多为晚清至民国刊本或抄本。细绎之,这些晚期刊本中也不乏罕见版本。


德国地区藏本主要集中在巴伐利亚图书馆和柏林国立图书馆及西柏林普鲁士文化图书馆等地。其中巴伐利亚图书馆藏有木鱼书及广府小戏类唱本。这些唱本大多为广府民间说唱文艺,从这些泛黄的民间小册可以映照出广东说唱“岭南天与四时春”的容颜绽放。唱本大致可分为三种:首先是木鱼书(南音)类唱本如《蜜蜂记》《西番宝蝶》《金生挑盒》等;其次是粤讴(解心)类唱本如《粤讴》《河下打水围》《老女思夫》等;最后还有民间小戏类唱本如《寒宫取笑》《赵匡胤卖华山》等。


柏林国立图书馆


柏林国立图书馆藏唱本早期统计应为83种,但很多遗失,目前为7种俗曲,另有14种仅存目录;西柏林普鲁士文化图书馆藏唱本数十种,这些唱本多为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机器版”。因此无论从数量还是珍贵程度都无法与巴伐利亚图书馆相比肩。此外,科隆大学图书馆藏有子弟书等少量唱本。


法国地区所藏说唱唱本主要集中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笔者目验该馆共藏唱本近百种,其中弹词7种、广东木鱼书唱本77种、小戏唱本11种。其中,大量唱本合订在两个“佚名”的书号之下,如书号为4325的佚名合订本包括45种,剔除重复实际为43种。


这些唱本曲类丰富,有南音、解心、班本、木鱼书、板眼、粤讴等,而南音也有很多不同名称如“试本南音”、“南音试本”等。很多唱本在国内极难见到,如《什锦解心智深卖酒》《伯当追友》《今晚大水》等。书号为4326的佚名合订本包括木鱼书等俗曲唱本39种。此外,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藏有木鱼书《静净斋第八才子书花笺记》广文堂刊本。


俄罗斯藏说唱唱本较为丰富,可以大致分为广府唱本、宝卷唱本、弹词及北方唱本等。据李福清等学者文献记载,俄藏广府唱本有木鱼书94种、广府小戏54种。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


这些广府唱本乃是二十世纪末俄罗斯一些图书馆新购文献;宝卷类唱本也散见于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等地,其中有较为珍贵的明代刻本与抄本;弹词与北方唱本在俄罗斯也有较多分布,尤其是北京、沈阳等地刊刻或抄录的北方俗曲种类丰富、数量颇多,分别见于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等地。


其中国内罕见或目录未著的至少有以下:弹词8种、北方鼓词55种、大鼓书17种、岔曲8种、莲花落、湖广调等小曲75种、子弟书4种。此外,不少唱本为个人私藏,如潘克甫教授私藏170余种北方唱本后全部赠与李福清,这些唱本大多为北京宝文堂刊本,包括《华容道小段》《小寡妇上坟 新刻大鼓书》等。这些私藏唱本的完整信息有待进一步丰富。除上述收藏重镇外,荷兰、丹麦、捷克等地也零星分布着相关唱本文献。其中有些仍在整理中。


欧藏明清唱本很多是稀本、绝本、孤本,甚至一些残卷也是当世仅存的,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尤其民间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欧藏唱本尤以英国、法国、德国三国为最,其中不乏国内没有的早期版本。木鱼书名篇《花笺记》,国内版本均为清末刊本,而现藏牛津大学图书馆的同名《花笺记》则为明代晚期刊本,是现存最早的木鱼书唱本,从而将木鱼书唱本的出现年代从清代提至明代!这对于重新理解中国明清时期的说唱文学有很大的帮助。

巴伐利亚图书馆藏《小青记》


牛津大学藏闽南歌仔册最早者为道光六年,即1826年刊本,包括《王抄娘歌》及《台湾娘仔歌》两种。这两种也是海內外現存歌仔册书目中最早的版本之一,弥足珍贵。德国图书馆所藏广东班本《寒宫取笑》为道光二十年即1840前刊本,这些刊本比学界所云同治六年(1867)丹桂堂刊刻普天乐班本《寒宫取笑》及同治十年(1871)正班本《芙蓉屏》早了二十多年;该馆所藏《三凤鸾》则是目前所见最早使用粤剧且主角大量使用粤语的版本,比中研院版本至少提前31年!


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宫博物馆藏《目犍连》在诸多目连宝卷版本中年代甚早,乃正统五年即1440年抄本,仅晚于郑振铎发现的《目连救母出离地狱升天宝卷》。另外如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弹词也大多为早期弹词刊本。


总之,欧洲藏中国民间唱本是域外汉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历史上书籍文献最丰富的国家,但大量珍贵的古籍却存藏在国外,这些流散海外的珍本古籍,至今未被好好研究不能发挥其文献作用。欧藏唱本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弥补国内收藏研究的不足,我们还可从中可以获得更多、更新的文化讯息。


本书并非机械地将海外文献进行胪列,而是在“发现遗珠”的基础上对珍本进行甄别研究、考镜源流,笔者将部分欧藏珍本与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台北傅斯年图书馆等进行版本对比与内容对照,从而得以深入研究海内外不同藏本的文本异同与年代流变。在文本细读中呈现其鲜活的地域风范与生命体验。


《消失的民谣:中国三大流域说唱文学研究》


这里有“我偷自算白云唔系远,共你在山前快乐好过赁开船。”(法国藏本《奶妈共契仔游白云》)的市井热辣之情,也有“静倚明窗对圣贤,金井梧桐叶落天。瑟瑟清风临馆内,娟娟明月照窗前”(德国藏本《西番锦帕》)般的书斋独怜之思。如此则文献不再是古旧纸张与泛黄梨枣,而是在楮墨间彰显“寄笔削于歌谣之末”的精神追求。


从2013年至2016年,笔者前后多次赴国、法国、德国等地进行考察。在考察中或按图索骥或随意翻阅,首次发现了很多清代至民国时期的说唱刊本或抄本。本书研究中会始终坚持从原始文献入手,尽最大努力搜集第一手资料,在考察丰富的民间唱本的基础上,概括性分析出欧藏唱本的基本线索与总体面貌,把握域外汉籍的重要问题。


当然限于笔者个人学养及能力,也只能对欧洲尤其是西欧几个主要图书馆的唱本文献进行分析,而欧洲有43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图书馆至少上百家,私人藏书更是分散各地。因此相关研究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待有识之士在未来继续耕耘!

博德利图书馆


目录

上编:研究篇

第一章  欧洲说唱藏本的概念、历史渊源与学术价值

第一节  理论、文化与文献:中国说唱的海外研究

第二节  从传教士到汉学家:欧藏唱本之历史渊源、地域分布及研究意义

第三节  发现遗珠:欧藏唱本之研究现状与本书学术创新


第二章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唱本研究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想象:牛津大学藏闽台唱本研究

第二节  法相与俗世:牛津大学藏宝卷研究

第三节  庶民娱乐与民间教化:牛津大学藏汉口宣讲唱本研究

第四节  牛津大学图书馆藏广东地区唱本概览


第三章  伦敦地区图书馆藏民间唱本研究

第一节  大英图书馆藏唱本研究

第二节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藏唱本研究


第四章  德国地区藏民间唱本研究

第一节  德国藏民间唱本总体概览

第二节  倚醉樽前鼓粤讴:粤讴及解心类文献研究

第三节  南音体例若弹词:木鱼书类文献研究

第四节  珠江沸耳听宜黄:民间小戏类文献研究


第五章  法国及俄罗斯等地区藏俗曲唱本研究

第一节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清代俗曲刊本述要

第二节  遥远的东方:俄罗斯汉学家与俗文学收藏研究


第六章  明清至民初俗文学珍本九种辑述:以欧洲藏本为中心


下编:图录篇

第一章  牛津大学部分藏书经眼录

第二章  大英图书馆藏书经眼录

第三章  亚非学院藏书经眼录

参考文献


《书斋与书坊之间:清代子弟书研究》

图文来源:微信公众号“ 古代小说网” 2021-02-28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