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放]开启中国民间文艺的新征程


作者简介

INTRODUCE

萧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兼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文化艺术资源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岁时节日文化、传统礼仪文化。主持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多次获政府与行业学术奖励。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年国家发展远景目标,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作为国家主要推动与组织群众文化工作的群团组织,有着推进国家文化建设的天然使命。同时,在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历史发展中,她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工作基础与丰富的工作方法,也与普通民众建立了密切的组织联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十四五是中国迈向富强的重要时期,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



作为人民文化建设的推进力量之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十四五期间,可重点开展如下工作:


一、继续重视城乡基层社区民间文艺之乡建设,加强组织与管理,建立“民间文艺之乡联盟”,交流经验,协调“民间文艺之乡”服务体系。


“民间文艺之乡”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近20年来持续推进的基层文化建设的品牌项目,是基层社会文化资源提炼与文化倡导的重要方式。“民间文艺之乡”的命名与建设,促进了地方社会的文化建设,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如湖北孝感的“孝文化之乡”、江西鄱阳的“移民文化之乡”、“渔俗文化之乡”,陕西汉阴的“中国家训文化之乡”、陇县的民间社火艺术之乡等,都是地方精神文明传承与文化弘扬的重要基地。十四五期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可组织“民间文艺之乡联盟”,定期开展“民间文艺之乡”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共同促进“民间文艺之乡”向更好状态提升,并且协调“民间文艺之乡”更多参与其它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活动,实现民间文艺家协会对地方文化整体的推动与服务功能。同时也需要对“民间文艺之乡”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实行退出机制。对于长期不活动,不擦亮“民间文艺之乡”品牌的地方,需要通过给予警示或除名的方式加以规范,使“民间文艺之乡”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中发挥真正的基础作用。


二、继续重视“我们的节日”文化品牌,扎实开展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地方传承,服务地方社会文化建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作出了特殊贡献,尤以“我们的节日”品牌成绩凸显。中国民协为了有效推进“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成立了“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结合七大传统节日在各地开展了系列节日文化活动,包括节日论坛、节日讲堂、节日网络直播,节日现场仪式活动,出版节日专题论文集等。十四五期间,我们的节日品牌活动应该继续保持,并且要进一步推进,特别是应该加强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重视七大传统节日重要传承地区的活动策划与参与,七大节日七大主题,与七个主要传承地政府合作,组织专家学者与民间文艺骨干人员参与,以节日推动地区文化建设,雁过留声,抓铁有痕,让我们的文化活动促进地方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二是重视节日活动的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是提高传统节日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它不仅即时传播节日现场活动,让人们跨空间围观欣赏异地的节日文化活动,而且可以利用节日信息资源的网上留存满足人们超时空反复观赏的需要,实现文化的持久传播。因此“我们的节日”活动要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功能,让中国民协在全国节日文化建设引领上发挥更大的社会影响。


三、重视优秀传统民间文艺形式的扶持与创新,推进地方民间文艺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的特别作用。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是联系全国民间文艺家的纽带与实现民间文艺工作者研讨与工作交流的平台。民间文艺是民族文化的基础部分,也是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样式。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方面,具有其他文艺类型难以达到的特别作用。民间文艺体裁多样,优秀民间文艺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与时代性等特点,是人民的历史观、价值观、审美观的集中体现。中国民协在十四五规划中应该充分发掘发现优秀传统民间文艺样式、曲目,对其予以扶持,扩大其受众与社会影响力。同时对民间文艺的传统题材进行研究提炼,转化创新,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明观念相协调,做到在口味上适应人民大众需要,在精神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形式上生动活泼。建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结合“民间文艺之乡”的日常督查工作,组织专门的调研队伍与专业辅导人员,深入基层,发现文艺资源,扶持样本,树立典型,带动地区。将民间文艺形式与新的空间、群体结合,创造新的民间文艺样态。充分发挥民间文艺在城乡基层社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鼓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方面的特别作用。


四、收集、记录与整理民间文艺作品,推进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丰富国家文化资料库。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向来重视学术,重视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在民间文化的资料记录保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是被称为民间“文化长城”的民间文艺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们又开始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这是在社会出现重大转型的时代,对农耕社会文明成果再次记录保存的重大工程。目前该工程已经顺利开展,全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多投身这一伟大工作。我们在十四五规划中,应该继续推进,并最终完成这一巨大出版工程,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并向世界显示中国文化的深厚与力量。


五、倡导民间文艺新题材新体裁,活跃民众精神生活,增强民间文艺的生活服务功能


民间文艺是民众自发创作、自我服务与自我传承的文艺样式,她天然地具有自我演化的生命力。新时代出现符合民众需求的民间文艺新题材新体裁新样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们民间文艺工作者应该及时关注与评论这些民间文艺现象。对于符合新时代文明要求的、积极健康的民间文艺实践,应该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倡导,以此活跃民众的精神生活,增进民间文艺服务百姓生活的功能。我们要在十四五规划中加强对民间文艺新题材新体裁的支持与倡导力度,搭建更大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样的支持方式、给予更高的社会评价,比如将民间新故事演述、新民间文艺样式推进到更多校园、企业与公共网络空间,让民间文艺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基础与传播机会。以此丰富普通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涵养中国人的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实现主流价值观对人民群众潜移默化的教育熏陶。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十四五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之一,它为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繁荣规定任务与目标,从而开启了民间文艺的新时代。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20-12-24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