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18日,“西北花儿与高原民俗文化高峰论坛”在高原古城西宁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中国民俗学会、青海省社科联、青海省文旅厅主办,青海省民俗学会、青海民俗文化研究中心、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承办。旨在借助西北花儿的文化品牌和高原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专业理论研究,进一步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学术研究品质,从花儿源流与民俗文化、花儿传承与保护发展,揭示西北花儿这一中华民歌瑰宝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坛由开幕式、主旨报告、五场专题研讨及“花儿”艺术展演等有机部分组成。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广东海洋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青海省文联、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和艺术研究机构,共 6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现场参与、网络直播、以文交流等多种形式,在民俗学视野下共同研究探讨西北花儿与高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来自美国和日本的有关“花儿”研究专家,对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予以了关注,对论坛的研究成果表示期待。论坛共收录高质量论文40多篇,论文既有对于花儿研究学术史的回顾,也有区域个案的深度调研与思考,还涉及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一带一路”背景下花儿的继承与发展问题。
在开幕式上,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叶涛教授、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河生花女士、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扎布教授、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晓林教授等,出席论坛并在开幕式上作了致辞。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青海省民俗学会会长赵宗福教授主持开幕式。
叶涛教授在致辞中说:西北花儿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是我国最著名的活态民间文学,是西北地区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也是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的重要载体。近百年来,几代民俗学者和民间文艺工作者对于花儿的调查和研究倾注了大量心血,老一代学者如顾颉刚、钟敬文,当代著名学者如柯杨、郝苏民、赵宗福等,都对花儿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本次研讨会是对百年来花儿研究的一次全方位学术总结,也是一次代表花儿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叶会长认为:能在不同寻常的2020年精心策划组织召开如此高规格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实属难得。他对高科院、青海社科联、青海民俗学会等各学术机构表示了由衷的敬意。
河生花副主席强调:西北“花儿”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青海“花儿”作为西北“花儿”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论坛对于研究和发扬花儿文化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并对青海省民俗学会自成立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效予以了充分肯定,对学会在地方文化研究和青海文化名省建设进程中作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民族文学研究》毛巧晖教授、中国社科院朱刚副研究员、青海民族大学阿进录教授和赵宗福教授,分别以《基于百年来花儿研究的计量可视化分析》《1949-1966年民间文学的收集整理:以“花儿”为中心的讨论》《交流诗学:西部民族地区传统歌会研究的新模式》《时代、传统与花儿艺术》《西北花儿的学术史回顾与反思——以洮岷花儿与藏族民歌的关系为例》等为题做了精彩演讲。甘肃省民协名誉主席、西北师范大学教授王贵生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施爱东教授和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鄂崇荣研究员做了精彩评议。青海民族大学副校长马成俊教授做了学术总结。
专题研讨分为花儿源流、花儿文化、花儿传承、花儿音乐、花儿发展五场,40多位学者分别发言、评议和主持,各自发表了独特新颖的学术观点,和而不同,精彩纷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青海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米海萍教授做了论坛总结。
论坛期间,郭艳华、童守蓉等著名青年歌唱家和花儿歌手应邀举行了花儿展演,并和与会学者进行了演唱互动,让与会学者领略了青海花儿的无穷魅力。与会代表还应邀到互助县对土族花儿文化和天佑德青稞酒集团进行了学术考察,与会学者还和集团花儿歌手开展了热情洋溢的花儿歌舞互动。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这是一次高层次、高水准、高质量的花儿学术研会,将对西北花儿的理论研究、传承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020年7月19日
资讯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