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满乡愁的闹城
闹城它不是一座城,它是一个中年人载满了乡愁的记忆空间。
闹城它是一座城,那里,是那个时代人们生长的真实空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你我,有多少人不是叼着奶妈的乳头、在另一种淳朴的母爱怀中长大?这个编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事务,是属于那个时代独特的人类社会产物,是利他主义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闹城》作者苏丹两岁时和奶妈、奶姐姐的合影
那时候的父母亲好像更钟爱于工作,孩子生长的空间更自由;那时候奢侈地有着兄弟姐妹,却充满了打打杀杀竞争式的同辈关系。那时候的课堂之外,简直就是乐园。那时候的过年,是各种菜系闪亮登场的时刻,拜年也是体现每个家庭家长的社会影响密切关系和中工作岗位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数。
《灯下伏案工作的父亲》素描,作者:王宁
那个自行车代步的年代,上班和下班的人群如同一道缓慢流动的洪流,成为工业区和宿舍去之间最激动人心的社会景观。那个熟人社会,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却没有一个家庭或个人可以拥有绝对的隐私,婚丧嫁娶,甚至一日三餐的内容都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
《大拜年》素描,作者:王宁
谁没有过饥饿的感觉和对美食的无限憧憬?谁还没有偷吃过家里紧缺的美食、甚至是极为高傲的香油?大白兔奶糖应该是家里藏得最隐秘的物品,但谁家的大白兔没有被熊孩子偷袭过?
《香的油》,素描,作者:杜宝印
城市粗糙的生活环境中,澡堂成了温情脉脉的去处。弥漫的水蒸气柔化了空间僵直的轮廓,让若隐若现的身体有了美学的意味。集体澡堂有如大操场一样,洗心革面地操练着向往时尚和整洁的人们。
《陌生环境》系列之二,油画,作者:宋永红
如今用惯了生抽、老抽的主妇们,可曾记得儿时那种黏糊糊的黑酱?还有那是的果丹皮、黑枣、柿饼等奢侈的零食?二分钱的冰棍,绝对不亚于现今的麦旋风带给嘴巴和心情的满足。
《与我同行》油画,作者:邓箭今
还有那个年代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那个时代身边的每一张脸,千变万化又具有一定共性。这些由当时特定文化所投射的每一张老脸,经由每一个个体的表情、神色、行为、举止、语言等组合,如工人、八级工匠、技术员、劳模、司机、老师、崩爆米花的人、卖烧土的人、游商、售货员、放映员、文艺工作者、民兵、干部、流氓、泼妇,等等等等,最终成为一张“旧”的社会的脸,活色生香地呈现到我们面前。
《老脸》系列之二 素描,作者:王宁
上:游商、售货员、采购员、放映员,下:文艺工作者、武术大师、运动员、民兵
我们不就是经过一座闹城,又要去往下一座闹城吗?我们既是闹城的缔造者,又不停喜新厌旧地走过一个、进入一个,将人生穿行在闹城中。
属于你的闹城,你还记得吗?
《闹城》
苏丹 著
一个艺术家的童年往事,
一座城市和一代人的记忆
2020.06.16
全网发布
🔗:http://product.dangdang.com/28970745.html
0
1
基本信息
书名:《闹城》
作者: 苏丹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琥珀
出版年: 2020-6
页数: 400
定价: 6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6091467
0
2
内容简介
《闹城》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丹教授撰写的回忆录式长篇叙事散文集。
作者以重工业城市太原为背景,记录了其在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生活经历,将个人成长、家庭发展与社会变迁融为一炉,具有深刻的文学性和重要的历史档案价值。苏丹带领我们用艺术家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青春,看到真实背后的荒诞、残酷背后的温情。书中艺术作品的选择和对记忆的艺术化处理,都让人着迷。
作者在重现青葱岁月的同时,还以艺术家的专业视角回望过去,重新思考空间、城市等问题,加深读者对艺术与设计的理解;把时间融入空间,有一种时空对应的怀旧美感。书中配有多位知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与文字参差对照,颇令人玩味。
0
3
作者简介
生于1967年,山西太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任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知名设计师、设计教育家、评论家和艺术策展人。
主要从事当代设计教育转型研究、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创造性的非遗保护路径研究,以及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0
4
书籍目录
序 我们的“清明上河图”
自序 龙城之“闹”
第一辑 人生序幕
二月羊
父亲
母亲
奶妈
我的兄弟
第二辑 四重围困
阴郁的楼群
在社群之间
“沸腾”的群山
一方之言
第三辑 五次逃亡
幼儿园的高墙上有个洞
饥饿游戏
铁之道
我的大学•梦
“进山”与出关
第四辑 空间往事
集体大澡堂
大操场
西马路
防空洞
电影院
工业乐园
第五辑 老脸:八十年代群像
我的邻居
记忆中的面孔
后记
0
5
文字摘选
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见到生母,她友好地递给我一块蛋糕,结果被我无情地丢到了地上,我操着浓重的原平口音大声表达着自己的需求:“额要吃窝窝呀!”围观的众人发出一阵放肆的笑声,因为这是他们期待的回答,印证了他们了不起的预判,这笑声充满着城里人在乡下人面前的自豪感……
——选自《第一辑 人生序幕——奶妈》
对我来说,幼儿园真是一个灰色的牢笼。我一直怀念农村那没有被切分的时光,那里的时间像一个活着的生命体,它在一天之内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如同布满旋涡的水面,围绕着我们关注的事件不停地扩大或缩小。回到城市现代社会之中后,时间变成了僵尸和腊肠。社会把它机械地切成一段一段,并牢牢控制着喂食的分寸。人在杀死时间的同时也被成为僵尸的它控制,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患上了强迫症。我们的思想意识中留下了时间的灼痕,并永远地隐隐作痛。
——选自《第三辑 五次逃亡——幼儿园的高墙上有个洞》
那时许多人都有积攒糖纸的爱好,把剥下来的糖纸精心地展开,中规中矩地压合在书页之间,翻阅的时候仿佛进入一个无限甜蜜美好的世界。其上所有的图形和色彩都是超越现实的,它们五彩斑斓、精美绝伦,仿佛来自天堂的信笺。糖纸美学或许是我人生遭遇到的第一次美育,是地地道道的一个个童话片段。
——选自《第三辑 五次逃亡——饥饿游戏》
孩子们会在菜窖里铺满干草,点亮油灯,然后或坐或卧围在一起进行自己的游戏。逐渐地,一些孩子开始把从家里“盗出”的食品也带进来进行小型的聚餐,韭菜炒肉片是自己偷偷做的,沙丁鱼罐头是用各种办法筹集来的钱买的,鸡汤是用从别的社区人家偷来的鸡炖的,最后廉价的白酒也出现了,这让聚餐水准达到了高潮。菜窖里进行的这些勾当仿佛是隐秘自主的成人仪式,令每一个在场者兴奋不已。
——选自《第四辑 空间往事——防空洞》
露天电影是电影这个现代科技产物和大自然友好结合的空间形式,它严格恪守着时间的原则,在太阳睡去之后开始扮演社区里一大片空场的主人。放映机嗡嗡作响,一束强光恶狠狠地扑向镶着黑边的白色幕布,揭开了一个美丽的空间骗局的序幕。观众立时变成它归顺的臣民,不加怀疑地接受着那个画面赐予的喜怒哀乐。
——选自《第四辑 空间往事——电影院》
该荐书信息由作者提供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