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满族的祭祀分为家祭和野祭两种。家祭顾名思义,是为了祭祀本部落本族的祖先神和祖先,野祭更多侧重于祭祀自然神。在乾隆十二年颁布的《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是首部也是唯一一部清政府规定祭祀程序和祭祀规模的萨满典籍。其内容对宫廷祭祀以及各八旗的家族祭祀起到规范性作用。该法典更多侧重于对家祭的重视而忽略了野祭的发展,家祭成为了清代乾隆之后重要的祭祀。民间的家祭虽说有自己的特色,大多数还是遵循了典礼的礼仪规范。沈阳市马三家静安村村民2018 年开始在村里举行传统满族节日祭祀,首先举办的就是祭神祭天典礼。本文基于2018年2月7日和2019年1月26日27日两日对辽宁省沈阳市马三家街道静安村进行的实地调查所成。
关键词
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公共萨满
一、静安村中的满族人和静安神堂
清朝初年,那、关、国、鄂四姓,由长白山随军来到此地,开荒落户。根据关氏族谱上记载,祖先索尔贺是坐落于城西镶蓝旗界距省五十里第一佐领瓜尔佳氏。二世祖费英东,三世祖胡巴,而后四世祖时迁居到现在的分为八支,其中四支迁居别地,另外四支留在原地。最早的族谱是在顺治六年二月二十日所制,可以推测关姓在清朝初期就已在静安村生活,至少在此定居了370年。族谱上记录的当时的村名叫佛满洲京阳堡。随着人口不断的扩大,国姓和鄂姓迁走,村中的满族人只留下了关姓和那姓两大户和唐姓一户。现在静安村总人口1506人,其中满族416人,蒙古族19人,锡伯族20人,回族1人,朝鲜族2人,汉族1048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约为30.41%。现有耕地3300余亩,村居住面积500000平方米、北邻304国道、南邻沈阜开发大道、西邻蒲河景观带静安林海段。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和水稻。2018年9月12日正式批准成为静安满族村。
无论是那姓还是关姓的族谱上来看,都没有关于家族祭祀的任何记载。由于目前村子最年长的人是1938年左右出生的,对于小时候的事情没有什么记忆,对于之前村子的祭祀印象比较模糊。所以,对于目前的静安村的满族村民来说家祭等一系列的年中行事,并不是复兴本家族的传统。目前,静安村正在积极地开展各种满族节日活动,除了祭神祭天典礼外,还有二月二、清明、五月节、颁金节等。
清代时神堂多设在穆昆达,也就是族长家。而静安神堂是静安村现在举办满族节庆活动时以及本村满族村民许愿还愿的公共场所。静安神堂是租下当地的一座农房,门前又是大空地,能够容纳百名参加活动人员。租金则是大家捐款的方式募集而来。神堂极大呈现传统满族家屋的形式。在屋外就能看到立着的索罗杆,索罗杆立在东南方,这是典型满族人家的象征。房屋的南墙外面也是留出了天地之位,并供奉天地牌位和香炉。屋内厨房的灶台上,祭拜灶王爷。神堂内部,平常挂着传统的满族摇车,祭祀时给撤掉。北墙上装着当地村民的老照片,南边是炕。西边是神堂的重点。满人以西边为尊,祭坛就在房间的西侧。
二、祭神祭天史礼
(一)祭祀流程
第一次的祭祀时在2018年的2月3日和2月4日两天,第二次祭祀是在2019年1月16日和1月17日两天举行。前一天的祭祀是为了正式典礼的准备。众人参加的祭礼是第二天的祭神祭天典礼。两次的祭祀多少有点不同,为了连贯性,这次主要记录的是第二次祭祀。
1. 第一天白天
大萨满和大徒弟前一天来准备一起阅读神本,确定最终的祭祀流程。此次的祭祀,大萨满为栽力(助手的意思),大萨满的两个徒弟主要负责祭祀。为了第二天祭祀有效进行,提前将柳枝准备好,下午选取柳枝有两个用途,一是用来祭肉神,祭肉神所要选取的枝干要将近两米,上面的部分削成尖,另外一个就是用来祭柳,要稍微细点的树枝,小的树枝插在神堂门口,并在其柳枝上缠白纸条,长的柳枝上缠三条短的柳枝上缠一条。这一天下午,提前预定好的被阉割后的黑猪也要运到神堂,在神堂门外放置一个晚上,以备次日祭祀用。此外,还要准备子孙绳,放入佛陀妈妈袋里。萨满用满语写祭文。会写满语的满族人还帮忙写满语的对联。一切都准备就绪,晚上的祭祀正式开始。
2. 第一天晚上
供桌上放有长方形的容器,上面盖上白布。另将盛有大黄米和水的盆放在供桌上,制作年糕的锤子也放在盆子上。灶台上烧火热水,村子里的小姑娘们坐在了炕上。祭礼开始。
(1)敬房
晚上的仪式开始时萨满仅穿着神衣打神鼓摇晃腰铃并没有带神帽。首先,敬神堂的西南、西北、东北、东南四个角落,最后回到神堂。敬房是要唱颂神词的,每次神词唱毕,轻微晃动腰铃晚,无需幅度过大。回到神堂后,顺时针敲三次鼓。随后,由村民将祖宗板子上的排位和香炉请下来,点燃蜡烛。并将备好的神酒倒进酒杯里,神酒是白酒和黄酒两种,分别倒入。酒满后,点燃神香放入香炉之中,此外,还要敬香敬酒给供奉灶王爷的香炉和灶旁的香炉和天地位的香炉,敬香后磕头。
(2)震米
首先是告祭。萨满跪地告祭,焚化祭词。震米仪式正式开始,萨满轮番燃香敬香,随后带上神帽,说三遍omilo(满语,译为请上面人喝酒)向神位献酒。萨满唱诵神词,神词唱毕,大幅度晃动腰铃。晃动腰铃时候,靠脚来前后移动。萨满师兄弟二人将完整的神祠唱颂结束后,和师傅三人一起,先逆时针三次再顺时针三次绕着供桌敲鼓,礼毕,把供米倒在之前备好的容器中放在灶上蒸熟,蒸好的米由男性成员锤米,青壮年二人恭敬侧立,不可嬉笑言语,打糕时立正站直,另外一人侧跪洒水翻动直至将其锤成黏糊状。一直坐在炕上的小姑娘们改发挥作用了。她们把黏糊状的糯米裹着面粉,揉硬成年糕,放在祭碟中。每个祭碟摆放八块年糕。年糕做成后,在场人员依次跪地叩首。第一天的祭祀算是正式结束。
3. 第二天上午
神堂外备好4口大锅做菜,并将提前买的猪蹄火烤上。神堂内将糯米蒸熟里面裹着红豆沙馅,外面拿苏子叶包住,供大家食用。外面还放着欢快的满语歌。
9点45分左右祭祀正式开始,全场肃静。神堂内的人员,仅有几名是村内成员。其余的是来自其他地方的满族人员,对满族文化感兴趣的游客还有几名来调查的大学老师。主事萨满穿神衣戴铜镜磕头。磕头之后,其萨满的腰铃和神帽,神鼓皆由载力递给。
(1)请神
首先萨满要在敬年息香。村民敬柱香,和前一天晚上一样,再给灶神、门口、天地之位的香炉上香,上香之后再回到祖宗板前磕头。敬酒,再磕头。萨满将将筷子沾酒洒出去说三遍omilo,然后给神敬酒。萨满唱请神祠,唱神名,请他们纳祭。要说明是什么原因,为了谁请神,若是有准备不周请神明原谅等等。
(2)领牲
10 点左右摆桌子领牲。锅头(杀猪的人)将猪抬到桌子上,将猪头面向神位,腹部朝南,每人脖子上带一条白毛巾。此外,还要拿红布把猪的左前腿缠上。萨满堂前唱诵神词,面猪领牲,NY 将酒灌进猪耳朵,猪耳朵动了代表领牲完成。而后锅头要单膝跪地,左手举刀让神看见,下来换右手刺向颈动脉(本来应该左手下刀去,现代人都是右撇子,没有用左手的习惯,这是折衷的办法)。下面放着盆,用来接猪血。待血放净,抬出去褪毛,并切成块,这些都是由锅头完成的,锅头也是本村满族村民。
(3)祭柳
在猪被切成块的时候,神堂继续进行祭祀,那就是传统的祭柳。萨满将子孙绳从佛陀妈妈袋里取出,一头系在祖宗板,另一头系在屋内门口已经挂好的柳枝上。柳枝旁摆上小桌,小桌上的三个小碗中装有五个水团子,剩下的水团子由萨满执筷放在柳枝叉间。
开始举扬神箭祭礼。萨满打神鼓。主祭萨满举起箭将羽毛的部分触在羽毛上。随后将箭竖立放置。随后继续打神鼓。举扬神箭祭礼是为了祈求小孩健康成长,也是祈求年轻人得子的,也就是祈子祈福的一个仪式。希望得到福气的小孩在这个环节要依次跪下来,主祭萨满手执神箭说adisilambi(给予你福气的意思),将神箭触碰小孩的头部,小阿哥磕头(格格是拂鬓礼),再碰右肩,磕头,最后左肩,再磕头。小格格阿哥们的祭礼结束,还要给希望家族添丁的成员祈福。年轻的夫妇大多不好意思,最后是一位中年成员为得到孙子祈福。礼毕,村民从主祭萨满处接神箭,放置在祖宗板上,并将索绳收起放入佛陀妈妈袋内挂在西墙神坛边上以备来年再换。
(4)祭天
猪解剖后,祭礼继续进行。在庭院里供上鱼肉和酒。在这个时候就要用上猪肉的部件。神竿上要缠绕三回。第一回卷上喉咙骨和稻草,第二回卷上猪的生殖器、精管还有稻草,第三回卷上猪尾巴和稻草。这里的从猪脖子部分到尾巴,象征着整头猪。另外把神杆上撒上五谷杂粮。栽力带上神帽,告祭三次,每说完一次向天上撒五谷杂粮一次,还要撒神酒。祭天结束,将神杆放在南侧的木栏上。
(5)跳肉神
猪解剖后要摆件,分成八个部分抬回神堂之中。分别是一头猪头、一个脖子、四只脚、还有两个身子。猪头上被油网盖住。按照整只猪的形状拼好放在神桌上。猪里的肠子由锅头灌上血做血肠。萨满唱神歌,手执神铃,跳肉神。
(6)宴会
接下来就是最热闹的宴会环节。前来的游客还有家族成员等聚在一起聚餐,在此期间,领牲的猪肉赠送给游客而非族内共食。
(7)送神
宴席过后,就要送神。栽力唱送神歌,将神杆投到村子的东南角,由于静安村没有河流,将其投到有水的地方即可。这一天的祭礼算是正式结束。
(二)祭祀特点
1. 文化空间,村民和萨满关系的再建构
首先,满族的春季祭祀需要三个要素。那就是,文化空间、祭祀参与者以及萨满。这三者缺一不可。文化空间,是静安的神堂;祭祀参与者,是静安村的满族村民和其他地区的满族成员。传统春祭的萨满是家族族内产生的,或者是村内会有一名萨满。可是现在在静安村主司祭祀的是“喜登萨满”。所谓的“喜登萨满”就是公共萨满。其并不是为本家族服务,而是面向满族村落。所以,村落村民和萨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村内村民的角度上来说,萨满并非本村或是本家族产生,因此他们对于萨满的印象是陌生的,是在特殊节日里来主持祭祀从而让他们能够祭祖祭神的人。而从喜登萨满的角度上来说,自己所做的工作并不是为了单纯一个家族服务。喜登萨满的意义更多的是,让各个地方的祭祀维持下去,或者是为想要开展满族祭祀,推广满族文化的村子服务。针对不同村子的特点,喜登萨满采用灵活的方法去应对。或许祭礼流程不能得到保证,但是请神送神唱神歌这些最基本的祭礼是一定保证的。总的来说,本来是家祭的祭祀活动,随着各个满族村满族文化的推进与发展,村子对祭祀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村又没有培养家萨满的能力(特别是已经没有了满族祭祀记忆的村落),喜登萨满的出现是符合现在满族文化推广的需要。只是,村民和萨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转变。萨满是氏族社会极有威望的人物,他们被认为生下来就是为氏族服务,并且是本族最有文化知识的人物。他们继承和传播着本族精神文化财富,凭记忆族中的各种事件,尤其是那些重大事件。如今,喜登萨满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他们更多是倾向于满族祭祀以及自己职责的宣传。喜登萨满和所祭祀的村子村民之间平时并不联系,联系最多的是仅仅是村子里负责举办祭祀的村民。现在这些村子的村民对于萨满的依赖以及请求是非常低的。喜登萨满已经不具有叙述家族历史的功能,这一部分,就是村民的知识分子以及有力人士来做。静安村的情况,本家族的祭祀更多是体现在了清明节。
2. 满族文化的记忆恢复
再来,从祭礼的流程上来分析。沈阳市静安村的满族祭神祭天典礼到目前为止举行了两次。通过祭礼我们能看到传统的家祭本来为三天,但是在静安村的正式家祭中被压缩成了一天,更准确的说,是一个上午的时间,完成了几项祭祀的展示。省去了背灯祭等诸多环节,保留了萨满祭祀的主要流程,完成了一次相对流畅的祭祀过程。这是对于满族祭祀记忆的恢复。利用这一天的时间,村里的人都尽可能穿上满族服饰,对游客展示满族祭祀的仪式,尽可能向前来观赏的游客展示或者是口述传统的满族人家是什么样子的,起到宣传满族文化的作用。这也正是祭祀中更多包涵了满族文化展示以及旅游宣传的目的。
3. 增强满族认同感
传统满族的春祭是家祭,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静安村宣传春祭时,用的字眼并不是家祭,而是祭神祭天典礼,祖宗板子上供奉的也是满洲通谱和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宣传祭祀时,就已表明,只要是满族的成员,都可以来参加祭祀,大家的祖先一定都在供奉之中。传统的家祭是为了为本家族祈福,加深一个家族之间的凝聚力。可是现在,静安村的春祭打破了以家族为单位的祭祀,扩大了祭祀的范围,不光是自己的家族,全满族同胞都可以参与进来。通过家祭来让满族同胞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加强家族凝聚力
在祭祀的举办前和举办当天,村子里的十多名妇女都会积极为祭祀出力。祭祀举办之前就讨论着各自分工,让活动井然有序。这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村内人之间的沟通,加强了各个小家族的互动,加深了彼此之前的亲属感情,从而加深了彼此之间的纽带。另外,虽然是短暂的一个上午,很多在外打工,定居的年轻人都回到了村里来感受祭祀的氛围。尤其是2018年祭祀的时候,老人们会带着晚辈们讲述神堂的老照片中的长辈们的故事。村里的老人们和年轻人也都穿着传统满族传统服饰,有的过来帮忙接待来宾,有的招待着亲戚,有的帮忙祭祀的筹备。虽说有相当一部分人,并不会去进神堂磕头,但是对于她们最重要的时候是在祭祀举办时,在神堂外和亲戚们寒暄,以及祭祀结束后,大家摆桌一起吃饭聊家常。尤其是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在外地工作,村里冬天供暖条件有限,有些老人春节时候会去外地住楼房的子女家过年,因此,比起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祭神祭天典礼时候可以说是静安村最热闹,满族人相对来说比较多的时候。虽然静安村的春祭与传统意义上的春祭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里的家祭已经不再由穆昆的穆昆达或是家族有名望的人来组织,而是由村中的小辈,却还是知识份子来组织,但是在加强家族凝聚力,增进族人感情交流,为族众祈福等功能还是与传统家祭的功能是一致的。
结语
与传统的满族家祭不同,静安村的家祭更多的增加了联系满族同胞感情,面向游客的意味。祭祀的开展,也让村民增加了心灵的依托以及对家族的依赖。但是就对祭祀本身的了解还是不够的,这需要静安村村民一点点积累。尤其是,如何让祭祀能够保持活力,家族代代都有人愿意传承,让它每年都能够持续下去,是一件非常值得思考的事情。开展满族文化的萌芽已经发起,接下来民族的根文化的根如何来守护,是未来静安村满族村民会遇到的难题和挑战。
文章来源:《满族研究》2019年第2期
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