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 学术研讨会在鄂召开


6月30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苑利、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魏天无、《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华中师范大学非遗中心主任刘守华等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来自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民间文化论坛》编辑部、《民俗研究》编辑部、《文化遗产》编辑部等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建宪主持。


▲研讨会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致辞。苑利首先代表主办方表达了对与会代表的欢迎。他在致辞中提出:


“ 中国民俗学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重大成果,这期间,学术刊物发挥了巨大作用。学术期刊不但是大家发表学术成果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成为了学科开拓新领域的重要引领者。苑主席强调,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术期刊也需要做出改进,借此研讨会提出几点期望:


一、加强学术自觉,不断开拓出新的领地。学术研究要不断深化,随着时代发展,要不断产生新想法,拓展新领域,并及时发现新的学术亮点;


二、加强学术民主,净化学术风气。学术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发现真理。真理是碰撞出来的,作为一个好的学术刊物,一定要关注社会重大问题,要提供讨论平台,推动学术进步;


三、加强精品意识,为优秀成果的推出搭建高水平平台。发扬工匠精神,打造学术精品;


四、加强刊物个性化建设,建立与自己刊物宗旨相契合的专栏并形成独树一帜的拳头产品。


魏天无表示,“将加大对期刊的支持力度,希望通过期刊健康良性的发展更好地支持学术的发展”。

刘守华在致辞中引用钟敬文先生的题词“吾侪肩负千秋业,不愧前人庇后人”,希望学术刊物可以更多地关怀年轻人、扶持青年学者的成长。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学者围绕“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这一主题,就民俗学学科发展现状、学科建设以及学术期刊在推动学科创新发展中的角色和定位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刘守华在回顾他近四十年来对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探求时感慨地说,民间童话、民间故事之所以世世代代为民众所喜爱,在于它将哲理和诗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富有诗意的想象;丰富深厚的民间故事有着史诗般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中山大学教授刘晓春谈到编辑《文化遗产》“民俗研究”栏目的经验体会。《民族艺术》主编许晓明表示今后将始终如一为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搭建平台,实现合作共赢。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岳永逸作题为《从薛诚之<谚语研究>看中国谚语研究百年》的发言,指出薛诚之在郭绍虞等的指导下,完成了论文《谚语研究》,创设出缜密、实用而开放的谚语分类体系,拓荒性地进行了“谚话”写作的尝试,建构了薛诚之的“谚语学”。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研究》副主编刁统菊认为,国际学术交流加强、评价机制的影响增大、学术研究的进展以及大数据时代来临,对于刊物的发展和走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段友文表示,民俗学学科要适应新时代需要,必须要有顶层设计,寻求学术期刊的支持,与学术期刊形成互动共赢的对话机制。


下午,与会学者分两组围绕民俗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学术期刊的良性对话等话题,展开了研讨交流。


为推进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推进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事业的繁荣,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守华、陈建宪牵头发出了“关于将《民间文化论坛》列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源刊名录”的倡议书,获得一致认同,与会学者纷纷在倡议书上签名。本次学术交流研讨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2018-07-03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 · 业务范围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中国民俗学会

微信号 : ChinaFolkloreSociety

微信订阅号:民俗学论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会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