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锦鲤”,你在哪里呀?




宝贝,宝贝,

寻找“民俗锦鲤”

你在哪里呀?



锦鲤来了


中国民俗学网自2003年开通至今,已经成为走在学术界前列的专业学术平台。2018年,恰逢建站15周年,在即将迎来中国民俗学会第九届代表大会暨2018年年会之际,中国民俗学网也将迎来网站主页点击量突破一亿次的重要时刻,对于一个学术网站来说,能够有上亿次的点击量十分不易。值此喜庆之时,为感谢各位学人和广大网友长久以来的支持与厚爱,特发起此次“民俗锦鲤”活动!




民俗锦鲤终于来了!!!
嗨起来啊,锦鲤们~
小伙伴们,燥起来啊!
等不及翻图文了~
快告诉亲朋好友呀~
参与方式竟如此简单!
哇~哇~哇~
奖品超多、超赞的~
会是我吗?
会是我吗?
锦鲤,快到碗里来!
喜大普奔~


“民俗锦鲤”奖品清单




线上篇


(一)论文快点发


1. 论文 | 发表多篇C刊学人提供1次论文指导


2. 考研/考博咨询 | 多校民俗学研究生为您提供经验


3. 书单 | 根据需求为您量身制定一份书单


4. 讲座 | 在众民俗君所在的学校任选四场讲座,民俗君帮您录音



(二)名额不用抢


1. 共读计划 | 永久名额及优先选择权


2. 独特共读 | 可选择一枚民俗君和您同看一本书





线下篇


(一)共同玩耍


1. 民俗考察 | 常州民俗考察机会一枚(常州市民俗学会支持,民俗君重磅推荐)


2. 小礼物 | 民俗君为您精心挑选的小礼物合集


3. 压马路 | 陪你到城市的街头走一走(民俗君所在城市)


4. 约观影 | 直到一场电影都散场了才回头(民俗君所在城市)


5. 陪追剧 | 可选择一枚民俗君与您追同一部剧


6. 集祝福 | 19位民俗君从全国各地给您寄新年明信片


7. 过春节 | 故宫博物院春联红包福字礼盒


8. 过日子 | 2019年故宫日历



(二)愉快参会


1.免2018年中国民俗学会年会注册费





实物篇


1.《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及周边笔记本、国家博物馆二十四节气书签各1本

(学会秘书处提供)


2.《中国民俗学会大事记》(1983~2018)1本

(学会秘书处提供)


3. 亚马逊500元购书卡1张

(学会秘书处提供)



4/5/6/7,任选其二


4.《中国民俗记忆系列丛书》1套

(江帆老师提供)


5.《中国农民画考察》签名本1本

(郑土有老师提供)


6.《节日研究》杂志1套

(张士闪老师提供)


7.《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1套

(张士闪老师提供)



8.《山东省志·民俗志》1套

(张士闪老师提供)


9.《开天辟地创世神话》1套

(田兆元老师提供)


10.《专家学者论昆仑》1本

(赵宗福老师提供)


11.《天津皇会》1本

(尚洁老师提供)


……







致谢


本次活动无论从礼品形式,还是礼品数量,抑或是礼品质量上,均为历届活动之最。活动礼品涉及线上、下线和实物等多个种类。在本次活动中,学界很多老师、同学以及专业学术机构都自费提供了众多礼物,在此特别鸣谢。





参与方式


1. 分享这篇文章到朋友圈,保留至11月24日开奖当天,设置为所有人可见。

2. 识别如下小程序参与抽奖。

3. 2018年11月24日12点整自动开奖,请获奖者在24小时内联系公众号后台,核对个人信息,凭小程序和朋友圈转发截图获得资格,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联系你。






活动说明


1. 本次活动为中国民俗学网点击量突破一亿次庆典的独家活动;

2.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民俗学网志愿者工作团队所有

3. 以上所有奖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





小雪将至,

感恩节临近,

预祝各位“双节”快乐,

共同期待“民俗锦鲤”的诞生!


这是一条十分不严肃的分割线

对吧?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


Too young,Too simple


有奖问答分分钟就开始了呢!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Ready?


Go!




有奖问答


先奉上奖品,啦啦啦~


奖项设置(以下奖品任选其一):


《钟敬文文集》1套

(贺学君老师提供)


《中国民俗记忆系列丛书》1套

(江帆老师提供)


《中国农民画考察》签名本1本

(郑土有老师提供)


《节日研究》杂志1套

(张士闪老师提供)


《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1套

(张士闪老师提供)


民俗学相关图书19本(1000元内)

(巴莫曲布嫫老师提供)



有奖问题:


历届中国民俗学会年会(2008~2018年)的举办地分别是哪座城市?请按时间顺序回答,前三楼正确留言者均可获大奖一份。




这是一条十分正经的分割线

没错!



民俗学论坛

    微信号:folklore-foru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 | 合作 | 交流 | 联系

folklore_forum@126.com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民俗学论坛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