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论坛》(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该刊以弘扬中国民间文化为宗旨,刊登民俗学、艺术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等不同学科与民间文化研究领域的前沿理念与方法,是不同学术见解的探讨园地,最新学术成果的交流平台,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民间文艺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第1期
(总第242期)
卷首语
本刊主编 安德明(01)
前沿话题•传承二十四节气的价值与意义 (主持人: 萧放)
二十四节气探源
郑 艳(05)
多样的风土,共享的时序:广西二十四节气文化
龙晓添(13)
自媒体环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以二十四节气为例
方 云(21)
特别策划•日本民俗学——形成、发展和展望”福田亚细男系列民俗学讲座(主持人:萧放)
日本现代民俗学的潮流——福田亚细男教授北师大系列讲座之四
[ 日 ] 福田亚细男 著 王 京 译 鞠 熙 廖珮帆 整 理(29)
民间文学研究
2016 年民间文学研究报告——以神话、传说与故事为主
祝鹏程(39)
试论活形态神话的传承
李子贤 李 莲(55)
论民间叙事的“无时间性”
卞梦薇(64)
民俗研究
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中国民俗学之于旅游研究的双重取向
程 鹏(75)
西王母国游记
[ 法 ] 沙 畹 著 卢梦雅 杨文文 译(83)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实验民族志”书写——以《骡子与人》为例
孙艳艳(89)
书评
中西文化和神话——古史问题——谭佳《神话与古史:中国现代学术的建构与认同》书后
李 川(98)
在社会史研究中发现“时间”——评王加华《被结构的时间》
李向振(105)
关键词(主持人:巴莫曲布嫫)
格雷戈里•纳吉
巴莫曲布嫫(113)
动态综述
“东北亚民间叙事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四届亚细亚民间叙事文学学会年会”会议综述
莫 愁(118)
迎接新的驿程:构筑多元行动方的非遗保护机制——中国民俗学会学者畅谈二十四节气保护
祝鹏程(124)
2017年第2期
(总第243期)
卷首语
本刊主编 安德明(01)
前沿话题•前沿话题•讲好中国故事,建设中国民间文艺研究话语体系
忠实记录、立体描写与生活相:三个本土出产的学术概念
万建中 廖元新(05)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国民间文艺话语体系
林继富(10)
深入民间,服务人民,讲好中国故事——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一点体会
施爱东(14)
民间文学研究
“分析性文类”与“本土文类”——基于蒲溪羌族口头民俗的田野研究
范 雯(21)
论 21 世纪新疆柯尔克孜族史诗传统保存现状
巴合多来提•木那孜力(bakdolot munazil)(33)
民俗研究
生活革命、乡愁与中国民俗学
周 星(42)
从刀耕火种到菜场务工——麻山苗族生产方式变迁
唐 娜(62)
法国民俗学的史前史——凯尔特学会钩沉(1804 – 1813)
马千里(72)
民间艺术研究
“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奇迹”:对尼洛特畜牧文化的审美人类学研究
[ 英 ] 杰里米•库特(Jeremy Coote) 著 海力波 译(79)
论唐卡传承的主体能动性——以青海热贡唐卡传承人更登达吉为例
李 航(98)
书评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亲属关系研究——评刁统菊博士的《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
满 珂(107)
在“群众”与“民间”之间——《中国农民画考察》评述
屈啸宇(112)
关键词(主持人:巴莫曲布嫫)
麦克斯•吕蒂
户晓辉(118)
动态综述
保存鲜活记忆 传承优秀文化——中国文联在京召开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
侯仰军(123)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全国第三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郭俊红(126)
2017年第3期
(总第244期)
卷首语
本刊主编 安德明(01)
前沿话题•多样化的文本书写形式与女性民俗研究(主持人:王均霞)
“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口头叙事研究中的阐释冲突
[ 美 ] 凯瑟琳•博兰(Katherine Borland)著 沈 燕 译 王均霞 校(05)
表演中的性别展示:牛仔女郎与女东道主
[ 美 ] 贝弗利•斯道杰(Beverly J. Stoeltje)著 佟 彤 译(16)
当代企业办公室中的性别构建
[ 美 ] 罗杰•吉奈里(Roger L. Janelli) [ 韩 ] 任敦姬(Dawnhee Yim)著 廖元新 译 彭 牧 校(28)
食物与性别:食谱中的个人生命故事——食谱作为自传的案例分析
[ 加 ] 戴安•泰(Diane Tye)著 方 云 译(39)
纺织与一个鲁西南乡村女性的生命故事——山东省嘉祥县彭前村家庭主妇张凤云口述
张凤云 口 述 王均霞 整 理(48)
民间文学研究•盘瓠神话专题
盘瓠神话源于中原考
吴晓东(55)
论盘瓠神话的母题链程式及母题变异——以三篇瑶族盘瓠神话为例
王宪昭(64)
社会秩序与政治关系的言说:基于过山瑶盘瓠神话的考察
毛巧晖(72)
壮族蚂𧊅节仪式起源神话的探析——从盘瓠型“龙王宝”神话说起
李斯颖(80)
民俗研究
民俗主义再检省
[ 美 ] 古提斯•史密什(Guntis Smidchens)著 宋 颖 译(87)
民俗主义与学术反哺——以福建外碧村的民俗生活实践为例
宋 颖(101)
探索中的语言:“塔石”在新疆的音乐档案实践
魏小石(111)
关键词(主持人:巴莫曲布嫫)
亚瑟•哈图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125)
2017年第4期
(总第245期)
卷首语
本刊主编 安德明(01)
前沿话题·国际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从实践到理论反思(主持人:安德明)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的核心问题——中国传统的内在逻辑和传承机制
张举文 周 星 著 王宇琛 译(0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认识过程与越南的实践经验
[ 越南 ] 黎氏明李(Le Thi Minh Ly)著 沈 燕 译 彭 牧 校(1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与经验
安德明(17)
特别策划•关于日本民俗学何去何从的两代人之间的对话——日文版全书译文呈献(主持人:陈志勤)
《超越“20 世纪民俗学”:我们从与福田亚细男的讨论中学习什么?》序言
[ 日 ] 菅 丰 著 赵彦民 译(25)
为民俗学的衰颓而悲哀的福田亚细男
[ 日 ] 福田亚细男 菅 丰 塚原伸治 著 彭伟文 译(27)
民间文学研究
中国神话传说的新采录
[ 俄 ] 李福清 著 刘亚丁 译(37)
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
郭俊红(49)
民俗研究
山西大同东南乡寺庙之碑铭与历史
[ 比 ] 贺登崧 著 卢梦雅 贾美玉 译(56)
田兆元、林美容对话:文化圈与信仰谱系——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研究
对谈者:田兆元 林美容 整理者:游红霞(80)
锡伯族“喜利妈妈”与满族“佛托妈妈”信仰新论
朱佳艺(85)
民间艺术研究
从杨柳青年画看天津年俗——兼论年画的文献价值
黄旭涛(95)
关中乡村院落建筑及民俗空间——以周至县 G 村为中心的考察
孟凡行(104)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思考
郑璇玉(116)
书评
一个机智人物的鲜活传奇——《陈细怪的传说》序言
刘守华(122)
关键词(主持人:巴莫曲布嫫)
传说
王 尧(125)
2017年第5期
(总第246期)
卷首语
本刊主编 安德明(01)
前沿话题·神话主义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神话主义”的应用与“中国民俗学派”的建设
施爱东(05)
“朝向当下”意味着什么?——简评“神话主义”的学术史价值
王杰文(11)
不可或缺的“朝向当下”
谭 佳(17)
实践民俗学视野下的“神话主义”
户晓辉(20)
神话作为方法——再谈“神话是人的本原的存在”
吕 微(23)
神话的当代性
陈泳超(27)
神话主义研究的追求及意义
杨利慧(29)
特别策划•关于日本民俗学何去何从的两代人之间的对话——日文版全书译文呈献(主持人:陈志勤)
民俗学的定义的问题
[ 日 ] 福田亚细男 菅 丰 塚原伸治 著 陈志勤 译(32)
民间文学研究
钱穆论中国民间文学、文艺
吴光兴(47)
韩国济州岛传承的活形态神话
李子贤(55)
蒙古族女扮男装征婚史诗研究
乌日古木勒(64)
民俗研究
都市的认同感——浴火重生的城市文化
[ 德 ] 沃尔夫冈•卡舒巴(Wolfgang Kaschuba)著 吴秀杰 译(71)
城镇化发展与乡土文化景观保护
殷 波 潘鲁生(78)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调适与发展——以广东佛山“行通济”为例
陈恩维(84)
民间艺术研究
跨文化交流中的唐卡、文化表征与身份认同——西藏昌都嘎玛乡唐卡画师社群的社会交往互动过程
刘冬梅(93)
多重场景下的地方文化再造——基于堤口庄四蟹灯的人类学考察
刘姝曼(108)
书评
从讲故事到集体行动——以《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为中心
刘 倩(115)
非遗视野下的“九佬十八匠”活态调查——《九佬十八匠》评述
王作栋(121)
关键词(主持人:巴莫曲布嫫)
满族说部
高荷红(124)
2017年第6期
(总第247期)
卷首语
本刊主编 安德明(01)
《民间文化论坛》创刊三十五周年纪念•期刊与学术发展史
建设我们共同的学术家园——祝贺《民间文化论坛》创办35周年
邱运华(05)
陶阳:创世神话研究的始创者
刘锡诚(07)
祝贺《民间文化论坛》创刊35周年感言
刘魁立(10)
考虑大的思想问题、理论问题、学术问题
向云驹(12)
灯月学苑忆办刊
王善民(15)
纪念《民间文化论坛》创刊35周年暨陶阳先生逝世五周年
刘晔原(18)
有温度的传承——《民间文化论坛》的学术担当
安德明(20)
特别策划•关于日本民俗学何去何从的两代人之间的对话——日文版全书译文呈献(主持人:陈志勤)
民俗学的方法问题
[ 日 ] 福田亚细男 菅 丰 塚原伸治 著 赵彦民 译(24)
传承母体论的问题
[ 日 ] 福田亚细男 菅 丰 塚原伸治 著 彭伟文 译(31)
民间文学研究
从书简看袁珂填海逐日的神话思想
马昌仪(39)
昆仑山在先秦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与现实之美
[ 法 ] 雷米•马修(Rém i M a t h i e u) 著 卢梦雅 译( 5 4)
从关公传说看事实向文化的演化
邹明华(59)
迈入21世纪的口头史诗:以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为例
[ 德 ] 卡尔• 赖希尔(Karl Reichl)著 陈婷婷 译(66)
民俗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岫岩香卷及其传承
刘正爱(70)
朝向日常生活的妙峰山研究:二十年来妙峰山庙会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李华伟(79)
河北涉县中皇山娲皇宫由“庙”到“宫”的演变研究
常玉荣 何石妹(91)
美丽乡村建设专题•社会命题与民俗学实践:有关“美丽乡村”的研究(主持人:陈志勤)
村落环境治理的传统机制缺失——来自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陈志勤(97)
传统民俗的现代再现与“美丽乡村”建设——“三月三民俗活动”和“民俗”的多样性认知
胡萌萌(104)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村落文化展示:马厩村墙体画
许 静(110)
书评
“以学术为业”的“知与争”——读《作为实验的田野研究——中国现代民俗学的“科玄论战”》
叶 隽(117)
仙话研究的生命温度与民俗维度——读《中国仙话与仙人信仰研究》
贾利涛(120)
关键词(主持人:巴莫曲布嫫)
计算民俗学
郭翠潇(124)
联系方式
订阅热线:010-59759774
邮 箱:mjwhlt2008@126.com
邮局汇款
收款人:《民间文化论坛》编辑部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中国文联大楼A座609室
邮 编:100083
银行汇款
户 名: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
开户行:中国银行北京北四环中路支行
账 号:350645000270
图文转载自公众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欢迎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 · 业务范围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中国民俗学会
微信号 : ChinaFolkloreSociety
微信订阅号:民俗学论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