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2017年《民俗研究》


12017年第1期(总第131期)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学术前沿


“生活革命”与中国民俗学的方向   周星(5)


日常生活的未来民俗学论纲   高丙中(19)


论“生活世界”与民俗学——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谈起   王欣(35)


“传统的发明”的超越与传统多样性的敬畏   齐钊(41)


缺失的理论   [美]爱略特·奥林 著  马丹丹、胡玉福 、陈建 译(48)


民俗史

民俗史

民俗史


蛇噬蛙纹饰器物分析   魏泽华(54)


由两汉镜铭看汉代西王母“宜子孙”功能   张清文(62)


“魂人”礼俗与北魏文化认同   段锐超、段元秀(71)


利玛窦世界地图中的“海外臝虫”——兼论市民文化与晚明世界观的塑造   刘捷(80)


精神性存在的让渡:旧京的庙会与庙市  岳永逸(87)


宗教背后的杀戮:希腊献祭仪式研究   [德]瓦尔特·伯克特 著  吴玉萍 译(99)


民间文学


论民间故事的“改写”   刘守华(104)


蒙古语“猴”词源考   呼斯乐(110)


《苗族史诗》中民俗事象翻译的民族志阐释   王治国(116)


民俗观察


都市化村庄的公共生活、“二元时间”与地方节奏——以珠三角宁村为个案的分析   李翠玲(122)


城市历史文化记忆的生成与当代价值构建——济南历史建筑的哲学诠释学解读   王姗姗、傅永军(131)


创新社会治理与社区文化建设——基于“清河实验”项目的一些思考  赵娜(138)


公众参与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路径选择——以云南大理洱海为个案的研究   陈爱国(143)



《民俗研究》2016年总目录 (152)


22017年第2期(总第132期)


民俗学史

民俗学史


民俗学是一门国学——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工作计划与早期民俗学者对学科的认识   施爱东(5)


迈向日常生活的村落研究——当代民俗学贴近现实社会的一种路径   李向振(16)


十九世纪末中国语境下民俗学汉译及其学术思想史意义   沈梅丽(24)


西方现代中国民俗研究史论纲(1872-1949)   张志娟(32)


民俗史


“走百病”民俗的渊源与流变   陈恩维(42)


朔望烧香祭祖礼仪考源   龙圣(51)


中国古代旅游神崇拜及祖饯风俗   喻学才(59)


西南地区发现的石敢当遗存及相关问题研究   赵川、王丽君、张科(68)


民间文学


作为启蒙的“民间文学”——革命语境下左翼文学对“歌谣体”新诗的建构   李瑞华(75)


顾颉刚大禹传说研究与“层累造成古史说”的提出   郭佳(83)


“定亲”型故事中“月老”形象传承的文化根基   张举文 著  桑俊 译(91)


田野研究


地理与社会视野中的民间文化——惠东小岞考察   王铭铭、吴银玲、孙静、金婧怡(103)


汉族跳傩行为中的礼物馈赠与计算   曾澜(129)


村落语境中的艺术表演与自治机制——以鲁中地区三德范村春节“扮玩”为例   朱振华(138)


32017年第3期(总第133期)


学术前沿


民俗学为什么需要先验逻辑   户晓辉(5)


亚民俗:学科发展的有机动力 张举文(23)


中国现代民俗学概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影响   刘铁梁(29)


学术访谈


公共民俗学与新在野之学及日本民俗学者的中国研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菅丰教授访谈录   [日]菅丰、张帅、邢光大(38)


民俗学者的田野介入与社会现实的再建构——通过田野调查构筑现实   [日]菅丰 著  邢光大 译  张帅 校(49)


日本民俗学“在野之学”的新定义——菅丰“新在野之学”的倡导与实践   陆薇薇(57)


女性民俗专题


从主妇到厨娘——传统宗祠祭礼中女性角色的历史变迁   邵凤丽、萧放(66)


表征性父权:传统、女性策略与父权再生产   朱宇晶(76)


苗绣商品化视域下苗族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重塑——基于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的个案研究   叶荫茵(86)


加拿大大西洋省区女性告别单身派对之意义探究   [加拿大]黛安·泰(Diane Tye)著  方云 译  王均霞 校(93)


民俗史


衰落与复兴:黄大仙信仰历程——以金华黄大仙信仰演变为例   陈华文(103)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信仰世界——伍廷芳与灵学   郑国、泮君玲(108)


新疆锡伯族族群边界的多重性与民族认同   程爽(113)


民间文学


新疆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与特质探析   薛洁、侯梦莹(120)


族群认同传说流布的边界性——以湘西土家族八部大王传说为例   金晶(125)


古典的遗传:日本牛郎织女传说的在地化分析——以大阪交野牛郎织女传说为个案的探讨   毕雪飞(132)


民间艺术


清代民间年画慈孝图像的功用价值探赜   袁宙飞(141)


从民俗看莱芜长勺鼓乐在民间的生存发展   查汪宏、冯巍巍(146)


文化传播视角下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再生产——以韩国四物游戏为例   赵跃(150)


42017年第4期(总第134期)


学术前沿


布尔迪厄的“生活风格”论   刘晓春(5)


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   徐赣丽(16)


作为“另一种生活技术论”的民俗学——城市民俗学与经世济民   [日]小林忠雄 著  刘浅之 译  郭海红 校(27)


物质文化研究


世界-观:每个人的博物馆?   [德]沃尔夫冈·卡舒巴 著  包汉毅 译(37)


文化迁变—卡舒巴城市文化思想评述   包汉毅(43)


物质关系和物质文化的四层结构   孟凡行(50)


“非遗”保护与手工艺类民俗的生活化特质——以鲁西北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为例   荣红智(63)


民间信仰


先秦民间信仰与民神易位的反向衍进——以兵学考察为中心   王震(71)


论隋唐五代民间信仰仪式的整合  李浩(79)


日本当代的穷神信仰   黄绿萍(90)


灾难民俗专题


现代中国的“亡灵”三部曲——唐山、汶川、玉树大地震遇难者的悼念、祭祀与超度问题   周星(96)


“祭祀”与“纪念”之间——对“东方之星”事件“头七”公祭的考察   王晓葵、雷天来(109)


从洪水神话到洪水叙事:——以山西洪洞灾民为中心的灾难叙事和社区重建   游自荧(117)


武术民俗专题


中国体育人的“原罪”身份——基于文化学原理的中国武人后裔生存处境考察   路云亭(127)


一种传统武力陋习的考察及对当代的警示   郑国华(137)


社会组织和民间信仰:梅花拳不仅仅是一种拳   唐韶军、王美娟(150)


52017年第5期(总第135期)


学术前沿


田野工作的信念与真情 孙庆忠(5)


论节日空间的生成机制   宋颖(15)


地方的多重感知:一种生态博物馆的路径  尹凯(21)


学术访谈


当代中国民间宗教研究要“接地气”——波士顿大学魏乐博教授访谈录  [美]魏乐博、张士闪 著  李生柱 译(29)


全球宗教变迁与中国两个社区的民众——江苏和台湾的比较研究   [美]魏乐博 著  李生柱 译(34)


民俗史


观念与思想:汉代虎形肖形印的解读   赵洋(44)


驳北魏“魂人”说兼谈相关问题——与段锐超、段元秀就《“魂人”礼俗与北魏文化认同》一文商榷  顾春军(50)


宋初妇为舅姑服制的变革   徐爽(59)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的祈雨文献研究   吴佩林、曹婷(66)


西瓜与中国传统岁时节日民俗的融合及其动因   刘启振、王思明(79)


民间文学


历史记忆与“刘三姐”多重文化意象的建构   覃德清(89)


心理疏泄与群体记忆:基于《火烧松明楼》传说“完型化”过程的探讨   董秀团(97)


文化空间的概念与边界——以浙南畲族史诗《高皇歌》的演述场域为例  孟令法(107)


民俗观察


跨越历史的生命之舍——自梳女居所“冰玉堂”作为生命空间的人类学研究   和文臻(120)


谁是“蛮”人?——地方仪式传统中的上林族群类分与文化形象转变   覃延佳(128)


城市化语境下村庄日常生活与集体记忆的再生产——以武汉市郊区李庄元宵节习俗为个案的分析   林磊、朱静辉(140)


“这里发生的,就留在这里”——在旅游广告宣传中销售不可言说   [美]希拉·博克 著  程鹏 译(149)


62017年第6期(总第136期)


学术前沿


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生态中国之路   方李莉(5)


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申报中的若干共性问题   马千里(12)


论民间信仰的城镇化空间——一个异地城镇化村落传统信仰重建的考察   张祝平(18)


董均伦百年诞辰纪念专题


与中国民间故事相映生辉的名字:董均伦   刘守华(28)


民间文艺学家董均伦书简二十二通——先生诞辰百年祭   刘锡诚(33)


神话研究专题


民俗生命的循环:神话与神话主义的互动   杨利慧(43)


祛魅型传承:从神话主义看新媒体时代的神话讲述   祝鹏程(53)


遗产化与神话主义: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地的神话重述   张多(61)


民俗学史


关于泰山石敢当研究的几个问题   叶涛(69)


困局与应对——对沂水刘南宅家族神话的一点看法   张运春(76)


王韬对欧洲民俗的体验和认识   杨华、徐国君(85)


鲁迅民俗观论析   张春茂(95)


民俗史


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寒食节的诠释史研究   张小稳(102)


德国殖民统治下青岛社会风气与民俗的变迁(1897-1914)   李丹(108)


由恐惧至接纳——山东民众对西方现代医学的认知演变探析(1860-1920)   李宁(113)


明星半月刊中的民国电影与时尚生活   周琳(119)


田野报告


孝女祈福:对华北一种民间宗教仪式的人类学观察   [韩]李浩栽(128)


河南灵宝阳平“八大社”庙会与夸父神话考察   高有鹏(135)


“地方性知识”与农村高危人群自杀行为的社会环境——一个基于田野调查的研究报告   李善峰  (143)


                                                                                                      

关注民俗研究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minsuyanjiu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轻松关注!)


图文转载自公众号“民俗研究”,欢迎关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 · 业务范围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中国民俗学会

微信号 : ChinaFolkloreSociety

微信订阅号:民俗学论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会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