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 | 节气



了解节气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

即可关注


进入小寒,也就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四川地区有农谚云:“三九四九,冻死猪狗。”所谓的“三九”,就在小寒时节里。“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再有月余,就是农历新年了,清扫、洗涤、赶集、置年货、贴春联、杀年猪……虽为最寒冷的时节,却是人们最感温暖的时刻。这种幸福的忙碌,一直要持续到春节前夕。


节气简介








▲节气文人画《小寒》    朱樵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3个节气,也是标志冬天的第五个节气。按传统历法,小寒属十二月节气,一般在公历1月5—7日之间,此时太阳位于黄经285°。



根据中国多年的气象资料,小寒基本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日子,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民间也常有“小寒胜大寒”的说法。从冬至开始起的计算寒天的“九九”,“三九”是最冷的时段,也总在落在小寒节气内。


物候与花信


古人认为,冬至之后,阳气便开始萌动。至小寒时节,阳气已较冬至时的“一阳生”高出了些许,达到“二阳”的程度。


此时,顺应阴阳而迁徙的大雁,因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开始向北迁移;北方随处可见的喜鹊,因感受到阳气增加而开始筑巢;在小寒时节的后期,野鸡也因感到阳气的逐步强势而开始鸣叫。


因此,小寒三候曰:“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古人不但细腻,而且浪漫,在这个天寒地冻、万物萧索的极寒时刻,由于一枝梅花的盛开,便勾起了他们浪漫的情怀,发明了“花信风”这个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词语。


应花期而来的风,带来开花的音信,是谓“花信风”。小寒时节,次第开放的是梅花、山茶、水仙


小    寒

(Lesser Cold

▲节气文人画《小寒》    朱樵

图片来源:《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

相关民俗


小寒是个气温类节气。


寒就是寒冷,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恰在小寒节气内。小寒时节的明显特征是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刮西北风。


这么冷的节气,吃点儿热乎的、喝点儿暖身的之外,还有“画图数九”的习俗可别忘了。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说的就是吃冬令食物调养身体的做法。


小寒节气正值严冬,人们在身体上容易出现变化,但在民间传统观念中也是养生的好时节,俗话说“冬补三九,夏补三伏”。在小寒节气前后,人们除注意日常保暖外,还注重通过饮食来调养身体。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


▲南京菜饭


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广东人很讲究食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


九九消寒,每天一笔



在故宫养心殿后殿,挂有一幅图,上书“管城春满”,下面如九宫格一般,从右到左,写有九个双钩空心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繁体字)都是九笔。读起来诗不诗、词不词,如果不懂民俗,可能会一头雾水。


▲九九消寒图


实际上这是从元代就已开始,从皇宫到民间都时兴的“九九消寒图”,有铜钱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芦形等多种。一般这么玩:冬至之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梳妆之时,每天用胭脂涂满一圈,等到八十一圈都涂满,原本雪白的梅花尽皆化身杏花,窗外已春回大地。


在诸多笔墨游戏中,以“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最为著名。据清吴振棫所著《养吉斋丛录》记载,此为道光初年御制。内直翰林诸臣,每年冬季都要填写这种“九九消寒图”。先由宫中懋勤殿制成待填描写的消寒图,四周采用木框插榫而成,并裱以纸绫。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届时由室主人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


“管城”是毛笔的别称,有笔成春满庭之意。试想古时之人,每天不急不躁,安然落笔,怀抱对世间万物的珍惜怜爱,在寒冬飞雪中耐心等待春风送暖,这是怎样的精致雍容。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


腊八喝粥,各地不同


虽然今年由于有闰月的缘故,小寒时节还未到腊月,但是在一般年份,小寒节气在腊八前后,所以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


北京的腊八粥可以说是最为讲究的,掺在白米中的东西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葡萄、白果、青丝、玫瑰、红豆、花生……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拨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算熬好了。


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


陕西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肃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馓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馓”。


宁夏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作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熬制膏方,挤油渣渣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儿童游戏——挤油渣渣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今天是小寒节气,又到了进补时节,服用膏方也是不错的进补方法。膏方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蜂蜜、蔗糖或木糖醇制成的成药。从传统的认知和临床经验角度看,膏方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从现代医学来讲,它具有调节免疫、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一般入冬时就开始熬制,到了小寒的时候,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


▲膏方


进补的膏方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开具处方,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体质情况,辨别其阴阳气血的盛衰,结合其原有的疾病,遵循补虚益损的原则,制订与其体质病证相适宜的膏方。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农历网、人民日报海外版等

图片来源:网络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会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