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举办的中国民俗学会年会,是中国民俗学会与广大会员进行沟通的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学会会员向社会各界展示学术成果、交流学术信息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深秋时节,中国民俗学会2017年年会于10月27日至31日在贵阳市花溪大学城贵州民族大学新校区举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澳门、台湾的3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大会主会场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叶涛主持了10月28日上午的开幕式。
▲开幕式主席台
在开幕式上,首先由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致欢迎词。陶校长简要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民俗学、民族学、民族文学学科的历史与现状。他表示,贵州民族大学近年来在少数民族民俗研究、民族民间文学搜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此次年会的召开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恰逢其时,是进一步提升贵州民族大学参与民俗学学科建设、非遗保护工作能力的重要契机。
▲贵州民族大学校长陶文亮教授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在开幕致辞中,代表中国民俗学会向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为这次大会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
朝戈金会长对一年来中国民俗学会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做了详细介绍。他表示,过去的一年,中国民俗学会努力加强学会自身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事业,努力加强国际学术合作,在国际平台积极发声,取得了令社会各界关注的成绩。此外,中国民俗学会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做出进一步实践,实现了会员管理、会费征缴、学术会议征文及与会代表沟通等工作的全程数字化管理,走在了全国学术组织的前列。
近年来,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积极参与国家文化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和政府服务建言献策。中国民俗学会自2015年起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审查机构成员,参与了国际非遗项目的审查工作,学会在该项工作中,组织了专门的工作团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学会团队的工作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我国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学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特别是非遗保护领域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
在国际合作方面,由中国民俗学会和日本民俗学会、美国民俗学会三国民俗学组织共同倡议筹建的“国际民俗学联合会”于2017年8月在比利时列日成立。2017年暑假,由中国民俗学会和美国民俗学会、日本民俗学会联合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期学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成功举办。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民俗学会下属各二级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多项学术活动,举办过规模不一的多次国内或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特别是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昆仑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茶艺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香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乡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等,学术活动已经常态化。
在信息化时代,各种传媒手段的广泛运用,对于学科内部建设和学术的社会推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人力、财力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广大会员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民俗学会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手段,建立起包括学会官方网站、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中国民俗学会微博、中国民俗学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APP等完备的网络学术平台。中国民俗学会志愿者团队为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学术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中国民俗学会网络学术平台志愿者代表
最后,朝戈金会长代表学会向本次年会的合作主办方贵州民族大学以及各承办、协办单位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级督学潘建春,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和平也在开幕式上讲话。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级督学潘建春
▲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和平
开幕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缅怀——向民俗学前辈致敬!”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几位为民俗学的发展做出贡献、付出心血的学会会员离开了我们,这其中就有中国民俗学会顾问、曾经担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兰州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柯杨教授。在“缅怀”这个时段中,特别播放了由兰州大学文学院学生制作的缅怀柯杨教授的视频——《花儿上》,短短的不足三分钟的视频,是由学生们自己填词作曲,配上柯杨教授特有的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话语和多幅照片,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各位代表。
▲柯杨 (1935-2017)
在开幕式之后的大会发言中,有三位学者做了学术报告:贵州民族大学肖远平的报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伦理困惑》,北京大学王京的报告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日本民俗(学)研究综述》,中国社会科学院巴莫曲布嫫的报告为《中国民俗学会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工作总结(2015-2017)》,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德龙主持了大会发言。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肖远平教授
▲北京大学王京副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巴莫曲布嫫研究员
本次年会共收到应征论文568篇,经过秘书处组织学者进行审阅,共有479篇论文入选本次年会,其中,有324篇论文在年会上发表。本次年会共分为9个分会场、44个时段的专题研讨,研讨内容广泛涉及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应用民俗学理论、二十四节气调查与研究、岁时节日调查与研究、民间信仰调查与研究、民间文学调查与研究、民歌及其调查、都市民俗调查研究、村落民俗与乡村建设调查与研究、人生礼仪调查与研究、文学与民俗、文献与民俗、民俗史与民俗学史、外国民俗学、民间手工技艺调查与研究、少数民族民俗调查与研究、民间艺术调查与研究等专题,以及神话主义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妖怪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圆桌会议等专场研讨。
▲年会剪影
会议期间,代表们还欣赏了由贵州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师生演出的大型彝族歌舞剧《历》,部分代表还考察了民族村寨——西江千户苗寨和青岩古镇,参观了黄果树瀑布等,领略了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壮美瑰丽的自然景观。
▲大型彝族歌舞剧《历》
11月27日,朝戈金会长还召集举行了中国民俗学会第八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就学会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汇报总结,并讨论了学会会员管理、网络平台建设、学会参与筹组国际民俗学学会联合会、学会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审查工作总结、学会下辖二级研究机构的整顿等多项议题。
本次年会由中国民俗学会与贵州民族大学共同主办,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管委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承办,中国民俗学会中国酒文化研究中心、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民间文化教育传承创新重点研究基地(高等院校)参与协办。
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肖远平,山东省中华文化促进协会主席、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德龙,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尹虎彬,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晓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巴莫曲布嫫,辽宁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江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施爱东等出席了本次年会。
▲大会合影
(中国民俗学会秘书处供稿)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 · 业务范围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中国民俗学会
微信号 : ChinaFolkloreSociety
微信订阅号:民俗学论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