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远方 | 情系田野


专栏


文章


《中国海洋大学报》“田野采风”

专栏系列文章之二十三

情系田野


苏  娟


田野会上瘾,你戒不掉,也不想戒掉。


我喜欢上田野调查,缘于毕业论文的选题,我是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妹子,选择了家乡的民间刘仙娘信仰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毕业论文有血有肉,更加具有生命力,我踏上了田野之路。


2015年8月8日,这是我初入田野的日子,对我而言那天因紧张甚至有点焦虑,原本早上6点就起床却拖到了11点才迈出自己的第一步。由于田野调查前,翻看过董晓萍的《田野民俗志》、江帆的《民俗学田野作业研究》,掌握了一些田野调查的方法。因此,采访对象没有随意选择,而是选择了积极参与庙宇活动且表达能力比较强的老人。田野调查预设往往都是美好的,但是实际操作时,事态的发展偏离你预设的目标通常是一种常态。预设的第一位调查对象,未能满足我的需求,但是这位老奶奶却是我找到最佳调查对象的中间人之一,她告知我何师公有刘仙娘唱本,每次刘仙娘诞辰,何师公做法事时都会念唱它。


▲师公跟笔者讲解唱本

于是,我开始了寻找我真正的调查对象何师公,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我终于两天后联系上了何师公,且因为最后一位中间人(黄爷爷)与师公是好兄弟,我得到了师公的热情接待。第一次见面约在何师公老爷爷家里,我走了十多里路,问了很多路人,终于见到了这位和蔼的老人家。


初次见面,一定的礼节不能少,入乡必须随俗。全程调查,放低自己的姿态,是田野调查方法中曾告诫我们的,而我也是那样去践行的,师公拿着唱本跟我说了一遍刘仙娘事迹,调查过程中,他提及:“他反感的事情,就是以前来了很多调查者,也是来问刘仙娘的事迹,但是一上来就是要拍照,根本就不信刘仙娘,就是为了这些资料拍了就走了”。听何爷爷这样说,我没有提要拍照,但是我表达了需要这份唱本的强力愿望。鉴于全程我都有录音和做笔记,此次拜访收获还是挺让人欣喜的。


三天后,师公亲自摘录把唱本送到了我家,双手接过还有何师公余温的手稿,我激动地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有时候想起来,都会不自觉感叹自己何德何能,能让一位八十多岁的师公为我的事情亲历亲为。后来,我才从师公孙子那里得知,采访前三个小时,何师公因为身体不舒服打针未回来,我在他家等待的这三个小时,他家年轻人都嫌弃何师公年老患有脑梗的妻子,但是我却没有,而且跟这位奶奶聊得很欢,她腿脚不方便,我帮她搬椅子,扶她走路等,这些后来老奶奶都告诉了师公。


▲刘先娘出游队伍

这让我明白,田野调查不能只为目标,仅为目标而去,有时候做人比做事更需要坚守,做人做好了,事情自然也就顺了。这个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说明,2016年10月1日,刘仙娘出游仪式,我全程参与观察,一度被乡民和师公认为是一名记者,我从早到晚,紧跟师公左右,生怕错过某些重要的细节。此次出游仪式所请的师公姓陈,不是原来我熟悉的师公,又需要去建立一种新的联系且不再有中间人时,我担心凭借一己之力很难胜任,但是我还是坚持着。晚上10点多,我在用笔记录临时搭建的“神殿”所贴的“费斯”(类似对联,师公称其为费斯)上的字,这时候陈师公走来问起“你是记者?”我否认之后,告诉他我只是一名学生,并且借机告诉他,我想了解刘仙娘信仰文化。当地人、学生这样的身份,让师公对我没有一点防备,愉快地跟我聊起刘仙娘的事迹、出游仪式等,最后我提出想看看唱本,陈师公也愉快地答应了。调查者都是“贪心”的,最后我提出想拍照,陈师公居然也答应了。这似乎过于顺利,顺利得我都不敢相信,接过唱本时,我的双手都在颤抖,为了清晰,我想扫描下来,就在这时候,师公班子的另外一个成员过来阻止我说,不能拍照,这个东西文化局找了他很多次,他连看都没有让他们看。陈师傅也前来阻止,并且看了我手机。陈师公说:“这些唱本,不外传,你在这里我可以给你看,看一个晚上都可以,但就是不能拍照,并开玩笑说我可以选择全背下来。”那一刻,我确实很想自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把这些内容塞进自己的脑袋里面。我握着宝贵的唱本,仔细地阅读着,中途师公去做法事了,我曾有很多机会拿出手机将唱本拍下来,但是这个念头却未生成,不知是不是在这样一个让人敬畏的场域,自己变得更加心存敬畏。直到法事完成,我也没有偷拍,当唢呐声停下来,我抬头那刻,我看见师公正看着我,他挂着满脸笑容。原来师公一直都关注着我,而我的守信,让我接下来的采访获得了更多意外之喜,师公主动提出加我微信,我之后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随时请教他。


临近凌晨,我踏上了归路,我越来越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多次的田野调查,让我明白了,田野调查工作需要“情”灌溉,她才能开出更加绚丽的花朵,一时没有获得想要的资料,不要冲破道德的防线,因为做人要比做事更需要我们坚守。


(作者简介:苏娟,广西大学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研究生。)

(本文原载于《中国海洋大学报》第1953期-第04版:副刊)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专栏连载  未完待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 · 业务范围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中国民俗学会

微信号 : ChinaFolkloreSociety

微信订阅号:民俗学论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会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