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
主 题:中国时间与中国文化
主讲人:刘晓峰教授
主持人:季中扬教授
时 间:9月21日(周四),下午3:40—5:40
地 点: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6047室
主讲人简介:
刘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京都大学博士毕业,获日本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中日文化交流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
日本民俗与民族性、中日岁时文化比较研究、日本史,中日文化交流史。
主要著述:
《古代日本における中国年中行事の受容》(日本桂书房);《清明节》(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东亚的时间》(中华书局,2007)(本书获得2009年山花奖学术著作奖);《日本的面孔》(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端午》(三联书店,2010)。等
主 题:“新在野之学”时代下民俗学者的职责
主讲人:菅丰教授
主持人:杨旺生教授
时 间:9月22日(周五),上午9:40—11:40
地 点: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6047室
主讲人简介:
菅丰,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日本筑波大学文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中国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复旦大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流动岗教授。
研究方向:
人与动物关系史;地域社会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管理;以及包括公共民俗学、新在野之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等在内的民俗学方法论。
主要著述:
《走向“新在野之学”的时代——为了知识生产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接》(岩波书店,2013年);《河川属于谁?人和环境的民俗学》(吉川弘文馆,2006年)等
9月22日
9月22日
主 题:何谓民俗学(Vernacular Studies)?
主讲人:岛村恭则教授
主持人:杨旺生教授
时 间:9月22日(周五),下午2:00—4:00
地 点: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6047室
主讲人简介:
岛村恭则,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民俗学会理事。曾任韩国启明大学校外国学大学讲师,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民俗研究部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客座教授等。
专业方向:
民俗学理论、世界民俗学论。
主要著述:
《生存方式的民俗志——朝鲜居民集中居住区域的民俗学研究》(关西学院大学出版社,2010年);《遣返回国者的战后》(新曜社,2011年等)。
主 题:论大国工匠与工匠精神—基于我国传统考工记之形制
主讲人:彭兆荣教授
主持人:季中扬教授
时 间:9月24日(周日),19:00—21:00
地 点: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6047室
主讲人简介:
彭兆荣,教授(一级岗),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会副会长。法国巴黎大学(十大)客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等校高级访问学者,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北京大学特聘项目博士生指导教授。四川大学“985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特聘教授,校外博士生导师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缔约国政府间特别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专家委员会代表;主持泉州南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的后期项目工作;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B)中国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人类学与旅游、博物馆等。
主要著述:
主编“人类与遗产”、“厦门大学人类学文丛”、“文化遗产教材丛书”等6套丛书,出版《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遗产:反思与阐释》、《人类学仪式理论与实践》等专著20部(含合著),在国际国内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
9月24日
9月25日
主 题:江南寺镇关系略论
主讲人:唐忠毛教授
主持人:季中扬教授
时 间:9月25日(周一),14:00—16:00
地 点:南京农业大学逸夫楼6047室
主讲人简介:
唐忠毛,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审,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宗教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等。
研究方向:
宗教学、信仰民俗学
主要著述:
《佛教本觉思想论争的现代性考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佛教与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思维》(台湾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3年);《经卷遗存:长江流域民俗文化与艺术遗存》(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等。
主持人简介:
杨旺生教授,文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中国民俗学会餐饮文化专委会副主任。
季中扬教授,文学博士,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民间文艺研究中心主任,代表著述《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 · 业务范围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中国民俗学会
微信号 : ChinaFolkloreSociety
微信订阅号:民俗学论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