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校 | 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开幕


2017年7月17日上午,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实践国际研讨会暨暑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开幕。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致辞


此次活动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呼伦贝尔学院、中国民俗学会、美国民俗学会和日本民俗学会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呼伦贝尔学院科技处和内蒙古师范大学科技处承办。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云国宏致辞


这是由中、美、日三国民俗学会首次共同举办的学术活动。此次活动历时11天(2017年7月17日至27日),旨在通过民俗学相关领域青年研究人员的理论与田野调查培训,进一步促进中、美、日三国民俗学研究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机制的建立。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理论探讨和田野调查两大部分,既有民俗学学科史的梳理(如美国民俗学史)和专题研究(如日本民俗学研究中的“乡村”与“城市”),又有对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统的实地调研。


呼伦贝尔学院党委书记韩猛致辞


上午9时,国际研讨会暨暑校的开幕式在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敖其教授主持。呼伦贝尔学院党委书记韩猛,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云国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仪德(Timothy Lloyd)和日本民俗学会代表、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桑山敬己等先后致辞。


美国民俗学会执行理事长迪姆·罗仪德致辞


日本民俗学会代表、北海道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科桑山敬己致辞


朝戈金指出,此次活动是中国民俗学界向国外同行学习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方便了这三个国家民俗学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还为到会的教师和学员个人之间建立学术关系搭建了桥梁。通过回顾本次暑校举办倡议的形成经过,朝戈金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动对于中、美、日三国民俗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深远意义,特别希望此次暑校能够推动我国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美国学者罗仪德也回忆了暑校的形成经过。日本学者桑山敬己介绍了日本民俗学的特点。随后,朝戈金和内蒙古师范大学校长云国宏还分别向呼伦贝尔学院党委书记韩猛赠送了图书。


赠书仪式


此次活动的教员有来自中国民俗学会的2名学者,美国民俗学会的4名学者,日本民俗学会的2名学者,复旦大学的1名学者和呼伦贝尔学院的1名学者。学员分别来自中、美、日三国,共30多人。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中国民俗学会 · 业务范围

理论研究      学术交流      业务培训

书刊编辑      国际合作      咨询服务



中国民俗学会

微信号 : ChinaFolkloreSociety

微信订阅号:民俗学论坛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民俗学会

You May Also Like

About the Author: 中国民俗学会